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購物卡背後藏灰色利益鏈 “黃牛”倒賣生意火爆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6日 19: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上海2月16日電(記者周琳、李爍、姚玉潔)無論是逢年過節送禮、發年終獎,還是平日裏的節日費、人情往來,購物卡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與此同時,對於購物卡“灰色消費”“洗錢腐敗工具”等的指責也隨之而來。國際通用的購物卡,緣何到了中國就有些變味了?市場混亂是源於事物本身,還是監管漏洞?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購物卡背後“多全其美”的利益鏈

  “收卡,收卡!”在許多大型商場門口,都迴響著“黃牛”們這樣的吆喝聲。記者春節回鄉時看到,在合肥、無錫等城市,各大超市和百貨集團對購物卡業務都非常熱情,不少商家打出買10萬元購物卡即可享受2000元優惠的促銷活動。而元宵節前,長三角各大城市的大商場、發卡機構生意也非常紅火。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市場上流通的購物卡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單項消費卡,由零售商家(如家樂福、沃爾瑪等)、專賣連鎖商家(百思買、蘇寧等電器連鎖企業、美容美發企業以及健身機構)等發放,只可在自己旗下商戶使用;一種由專業發卡公司發放,比較典型的如上海斯瑪特卡等,可以在多個特約商戶使用;還有一種既可以在多個特約商戶使用,又可以在自己公司旗下的百貨公司使用,例如北京資和信的商通卡等。

  “每到一個新的城市出差,第一件事就是去當地的超市或者發卡機構買上幾千元的購物卡送給合作企業。”一家民營企業的營銷人員告訴記者,購物卡攜帶方便、又可以開具發票,成為送禮的首選。

  事實上,叫停“購物券”“購物卡”的呼聲和努力從未停止。早在1991年,國務院辦公廳就發佈了《關於禁止發放使用各種代幣購物券的通知》,要求“已發放尚未使用的購物券,一律停止使用,由發放單位立即收回銷毀”;1993年、1998年和2001年相關監管部門又出臺了很多禁令和條例,但效果都難令人滿意。

  記者調查發現,購物卡屢禁不止,是因為背後有一條“多全其美”的利益鏈,商家、第三方發卡機構、消費者乃至參與倒賣的“黃牛”,都在鏈條中各取所需、各得其利。

  對於自行發卡的各大商場或餐飲、美容、健身企業,發卡不僅可以鎖定客戶、提前獲得鉅額現金流,還會由於購物卡過期、損毀、零頭放棄等各種原因,獲得過期未消費結余金額。據估算,這個比例佔發卡總額的8%-16%,這還不算回籠的現金流可觀的利息收入。

  對於第三方發卡機構來説,幫助商戶發卡,可以取得1%-3%的返傭,且這個比例隨著近年來發卡機構的強勢還在提高,其中餐飲、美容等服務類企業的最高返傭比例甚至可以達到20%。

  巨大的市場需求,也催生了購物卡利益鏈上的第三環——以倒賣商場購物卡為生計的“黃牛”。在上海徐家匯商圈,一名倒賣各大商場(超市)購物卡的“黃牛”周某對記者表示,他的收購價一般為卡面金額的96-97折,然後以97.5-98.5折的價格賣出。“一張卡也就賺個幾元錢,但有時候一個月能收購30萬元-50萬元,年前那段生意最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