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網絡交易漸成文物走私密道 年交易額達到10億元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6日 10: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西都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家認為,應對照《文物保護法》等精神配套出臺相應細則

  “在網站上向境外客戶兜售文物,價格談妥後,以‘工藝品’名義通過郵局向海關申報、驗關出境,境外客戶再通過網上銀行轉賬付款……借助互聯網,一條文物走私的‘隱形’通道已經形成。”近日在南京舉行的國家文物局文物拍賣管理座談會上,國家文物局所披露的相關案例令人震驚。

  文物大量從“網路”流失

  2005年,57歲的蘇某和妻子何某在EBAY電子網上註冊,把淘到的古玩等拍照掃描後,上網向美國、加拿大等國客戶銷售。砍價時標明是文物,價格談妥後,以“工藝品”名義通過郵局向海關申報、驗關出境,境外客戶再將款匯到何葉的賬戶。在被捕後,蘇某辯稱“都是在國家批准的市場購買的,我怎麼知道那是不是文物?況且即使是文物,我也沒故意逃避海關監管”。

  2009年1月,成都的丁某通過一個叫比爾的美國人,在EBAY網上,利用網上商店設置了“東方古董股份有限公司”,用英文兜售和交易古錢幣。

  由於網站內容全部是英文,他以為可以瞞天過海。他把古錢幣通過國際掛號信件郵寄給外國買家,每次只寄兩枚,用“螞蟻搬家”的方式進行走私,累計走私珍貴古錢幣66枚。

  國家文物局社文處處長譚平表示,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由於缺乏監管,原本被限制交易的文物,在網上源源不斷地流通著,損失難以估量。

  200多家網站缺乏監管

  據國家文物局統計,目前從事文物銷售和拍賣的網站有200多家,其中比較知名的就有80余家,2010年中國通過網絡交易成交的文物藝術品超過100萬件套,交易金額高達10多億元。然而,這麼多網站,卻並沒有有針對性地進行監管,使得許多違法行為成為“漏網之魚”。

  令人震驚的是,在這些網站上,除了專業機構網站上標注自身擁有相應的文物交易與拍賣資質,多數網站並沒有取得相應資質。

  專家觀點立法與監管亟待跟上

  江蘇省文物局局長龔良認為,雖然《文物保護法》等現有文物法規明確規定,文物不允許自由買賣,只能通過文物商店和拍賣會流通,更禁止文物走私出境,但對於文物網購網拍這種新的交易方式,從立法方面還缺少相應的實施細則。當務之急就是查漏補缺,根據當前的一些法律法規精神,增補相應的條款。

  除了完善立法,行政監管也是必不可少的。譚平表示,缺少經營文物許可是文物網上交易平臺的突出問題,這就相當於無證經營,對這樣的平臺要進行整改甚至取締。他建議對取得許可的網絡平臺,也要定期核查,並對網上交易的文物,像對拍賣會一樣,事先要進行審核備案,事後也應該有交易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