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微博降低民眾言論表達"門檻" "宜黃拆遷"得以問責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2日 15: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幾個月前,在江西省做服裝銷售員的鐘如九還不知“微博”為何物;如今,這位22歲的普通女孩幾乎每天都要向近3萬名在新浪微博上關注她的“粉絲”通報母親和姐姐的康復進展。

  今年9月10日,鍾家因其位於江西省宜黃縣鳳岡鎮的居所拆遷問題與當地政府産生矛盾,鐘如九的三位親屬採取自焚行動,最終釀成一死兩重傷的慘劇。由於媒體記者和鐘如九在微博上“直播”了部分後續進展,該事件受到社會輿論極大關注。

  10月,作為對宜黃拆遷事件行政問責的階段性成果,中共宜黃縣委書記邱建國被免職,縣長蘇建國也被提名免職。

  鐘如九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她在悲劇發生後開通微博,是為使外界在第一時間了解宜黃事件的進展以及傷者的病情,並希望在無助中獲得更多援助。

  她説,微博平臺能夠幫助弱勢群體維護權益,讓更多人聽到老百姓的聲音,“在這裡,每個人都是一個媒體”。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今年8月底召開的全國依法行政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更加重視群眾和輿論監督,支持新聞媒體對違法或者不當行政行為進行曝光。

  目前,中國網民人數已達4.2億,以“井噴式”發展的微博為代表的互聯網已成為中國公民表達言論和實踐輿論監督權利的重要方式。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王晨在10月舉辦的第三屆北京人權論壇上説,中國互聯網高速發展,中國公民自由表達言論的渠道得到拓展,互聯網成為中國政府了解民情、匯聚民智、改進工作的重要渠道。

  互聯網業內人士和媒體研究專家認為,與早已流行的互聯網論壇和博客相比,微博140字的限制、便捷的轉發機制及對終端設備的簡單要求降低了內容生産成本,從而也降低了民眾表達言論的門檻。

  “微博可以非常簡便、實時地讓任何人作為一個記者發表他的觀點。”創新工廠董事長李開復日前參加中國首屆微博開發者大會時説。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胡泳告訴記者:“微博以秒計算發佈信息,也以秒計算獲得反饋,能迅速形成一個互動環境下的輿論場,這令論壇和博客等媒介遠遠無法企及。”

  胡泳認為,微博在中國“破天荒地形成跨越地域和階層的全國性公共領域”,因為不僅社會名人、草根民眾乃至弱勢群體都能在微博上發出聲音,並且同樣有機會獲得很大回應。

  他説,儘管這不代表每個人都會獲得同樣的關注,但為個人從網絡中普通的“節點”轉變為“中心”提供可能。

  然而,百字微博的“碎片化”及其裂變式的傳播方式也將流傳不實信息的可能性放大。近日,新浪微博特設立不實信息曝光專區,意在提示各位網友在發佈信息時更加審慎負責。

  對此,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趙正群認為,政府部門應更多地開放相關信息通道,以保證公眾充分獲取信息,否則包括微博在內的諸多自由言論表達形式會不可避免地帶有盲從和無知色彩。

  作為中國微博平臺的“領跑者”,新浪微博于2009年8月對外公測,今年10月下旬用戶數已突破5000萬。

  據互聯網監測研究機構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預測:截至2011年底,中國互聯網不重復的微博獨立用戶數將達1億。引人注目的是,該機構的調查稱,近四成微博用戶用手機訪問微博。

  數據表明,截至2009年,儘管互聯網在中國農村的普及率僅為15%,但超過九成的中國農村家庭已擁有手機。

  胡泳表示,“手機與微博結合的威力很大”,關鍵在於個人是否有表達自我的意識。

  微博平臺開放、即時與互動的特點已使一些非專業新聞工作者的普通人成為“公民記者”,活躍在“新聞報道”第一線。

  今年8月甘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發生當天,身處災區的19歲男孩王凱“習慣性”地用手機拍下了黑暗中一盞微弱的燭火,並配以文字“水災停電幾乎一幢樓的人們都圍在這燭火旁”,于淩晨3時23分上傳新浪微博。這條微博使王凱成為全國圖文“報道”舟曲災情的第一人。此後兩周,他奔波于災區並通過手機在微博上記錄見聞。

  王凱告訴記者,他過去主要是“網絡信息的接收方”,而這次“記者”經歷讓他變身為“樓主”,也曾讓他體驗“正義感與責任感充滿全身”。

  當時,王凱被媒體冠以“一個人的通訊社”。而在11月中旬上海靜安區膠州路發生公寓大火後,市民中涌現出了一批在微博上對現場火情進行“滾動報道”的“公民記者”,許多民眾通過發表微博來哀悼遇難者,並對災難進行追問與反思。

  “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大家生活在一個共同體中,許多時候他人的不幸就是自己的不幸。”胡泳説,這種公民意識驅動了超越一己之利的行動。

  如今,鐘如九在悉心照料母親和姐姐的空余,會在微博上格外關注和她們“同樣遭遇著不幸的朋友”。

  鐘如九説,她要感謝一位朋友,是他教會她使用微博,讓她“從一個之前只會用QQ聊天,聽歌的菜鳥網民,到學會用微博,跟大家一塊成長。推動社會一起往前走”。(記者王若遙 崔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