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拆遷區留守居民生活目擊:組隊圍著拆遷樓巡夜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8日 05: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位居民拿著水桶和洗好的衣服經過一處被損毀的居民樓。該樓的正中間從一樓到四樓被鏟車挖了個大洞,而在樓的頂層仍然住著一家四口。

  11月16日,老徐蜷縮在沙發裏,身上穿著的棉衣已經臟到完全看不出原本的顏色,沙發邊放著一把開了刃的寶劍。“我經常沒事拿出來練練,為了防止身份不明的人闖入,一直放在枕頭邊。”

居民自發組成的巡邏隊圍著“拆遷樓”巡夜。隊員中年齡最大的70多歲。

劉先生從被木板遮蔽的一處縫隙中擠進樓門,回到自己的家。

供水設施已損毀,一位居民每晚都要推車去距離500米外的建築工地取飲用水。

由於沒有暖氣,腿腳不便的張大姐將燒開的水裝進塑料瓶,以此取暖。

  11月16日,午後的陽光很溫暖,可室內卻冷得讓人發抖。

  兩年前,小區就斷水斷電,暖氣也停了。

  徐海威蜷縮在沙發裏,將臉盡可能躲進豎起的衣領下。

  山西太原市解放路西二道巷內的平民路黃河開發小區一片斷壁殘垣的清冷景象。按照規劃,該地屬於舊城改造拆遷範圍,小區內的公共設施已基本被拆除。10棟樓,已有2棟成了廢墟,其餘都有不同程度損壞。

  由於在就近安置和拆遷補償上有分歧,目前仍然有近百戶堅守在自己的住房裏。拆遷在留守居民周圍緩慢而持續地進行著。

  緩慢推進的拆遷

  40歲的徐海威和老母親守在55平米的房子裏已經兩年。他説,“兩年多前從五台縣專門來解決房子問題,沒想到這一呆就是兩年多。”為了防止不明身份人員的闖入,老徐足不出戶,生活完全依靠母親200元的低保和自家姐妹的接濟。

  “兩年多來,我們娘倆沒睡過一天踏實覺。無論冬夏都和衣而睡。每天好像睡在一個大工地,這邊躺著,隔著薄薄的窗戶就是鏟車推房子的聲音,震耳欲聾。”

  近日,老徐從別的地方接了一根電線,勉強讓家中的電爐亮起了綠燈,但僅有的110伏電壓卻讓一碗熱水燒了近三個小時,最後還是沒有完全煮開,老徐一賭氣餓了一夜。

  老徐説,今年4月以前,時不時有人來談拆遷補償的事,之後就再沒人來過。

  據2008年7月18日太原市土地儲備中心發佈的《太原市龍潭片區舊城改造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方案》貨幣補償安置標準,該地區單元式磚混結構樓房的補償價格為每平方米4500元,磚混簡易樓房為每平方米3860元。

  通知中所註釋的拆遷時間為2008年7月21日至2008年10月31日。現在的進度,已遠遠滯後於這個期限。

  廢墟生活的尷尬

  19日下午,張大姐家陽臺的窗戶上挂起一塊塊床單,“沒有暖氣,晚上屋裏實在太冷了。我拿布擋擋寒氣”。

  住在四樓的張大姐沮喪地説:“我們樓的樓梯扶手也被拆了。我是一個殘疾人,現在上下樓都是扶著墻邊,一步一步挪。”

  以前美好的理想中,這套房子是張大姐下半輩子唯一的居所。她在這裡為兒子娶了媳婦,看著自己的孫子學會走路。而現在,周圍已經完全是廢墟。“我的態度很明確,只要同等面積就地安置就行。我身體不好,殘疾多病,需要經常到醫院就醫。住遠了,確實有困難。如果就近安排不了,遠點我也去,給我合適的價格就行。”

  住同一個小區的張大媽有一雙女兒,老大到談婚論嫁時,對方來家裏看了一次,之後就提出分手。男方回答很明確:“你家破爛不堪,結婚時,錄像都不能拍,親朋還以為到了廢墟。”現在,張大媽盼著早點搬出去,把孩子風光地嫁出去。

  11月22日,老徐經熟人介紹,就近找到一份修理水電的工作。他説:“哪怕給我就近安置個面積小一些的房都行,但願不要再等到下一個冬天。”

  本報記者 趙亢 攝影報道

  作者:趙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