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調查顯示47%官員認為縣處級幹部最怕網絡監督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2日 04: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08年7月,時任湖南株洲市紀委書記的楊平向媒體記者演示他平日上網的過程。他因網絡反腐而聞名,並稱確實有官員害怕網絡監督。

  11月1日,江西萬載縣縣委書記陳曉平因一句話,遭到網民人肉搜索。他在那天的一個飯局上説,“如果沒有我們這些縣委書記這樣幹(拆遷),你們這些知識分子吃什麼。”

  因為有了網絡,官員與公眾的距離開始拉近,政府也日益透明。《人民論壇》雜誌社於今年4月做了一個調查,其中七成網民認為官員“恐懼”網絡,怕被監督。

  本報記者聯絡採訪河南、四川、陜西等地官員,不少官員表示,基層幹部尤其是縣級幹部確實恐懼網絡輿論,因為會影響仕途。

  但是不少受訪的市委書記表示,他們不怕網絡,但是很重視。通過網絡輿情監控,他們能及時掌握突發事件,只要及時處理,公開透明,就能引導輿情。

  11月1日,江西萬載縣縣委書記陳曉平因一則微博(http://t.sina.com.cn)迅速成為網絡熱點。

  那天,社科院教授于建嶸給當地幹部講課,隨後赴陳曉平的飯局,並將飯桌上兩人關於講課內容的分歧記錄于微博。

  于建嶸在微博裏記錄,陳曉平在酒桌上對他説,“如果沒有我們這些縣委書記這樣幹(拆遷),你們這些知識分子吃什麼。”

  網絡迅速回應,並開始人肉搜索。同時,網上一系列追問逼向陳曉平。多名記者聯絡陳曉平,陳皆避而不答。

  今年4月20日,《人民論壇》雜誌社聯合人民網做出的調查顯示,約7成被調查者認為官員有網絡恐懼,縣處級官員怕被網絡監督。

  國家行政學院領導人員考試測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旭濤認為,大量官員對網絡有恐懼心理,説明網絡輿情已成為幹部監督的重要手段。如何與網絡媒體打交道,如何與網民正常互動交流,應該是當下各級政府官員的一門必修課。

  言語雷人被人肉搜索

  萬載縣委書記陳曉平表示不拆遷搞發展,“知識分子吃什麼?”,網友搜出其信息曬于網上

  于建嶸11月1日的微博是這樣記錄的:

  “昨晚深夜趕到萬載縣,今天給七百多人講課,號召大家不要去拆老百姓房子。剛才吃飯,縣委書記言稱,為了發展,就得拆。我怒言,現代社會就是以保障個人基本權利為基礎,你們這些人最要做的就是確保個人權利。他説,如果沒有我們這些縣委書記這樣幹,你們這些知識分子吃什麼。我一怒推椅而起,離席而去。”

  那天11時許起,以“揭黑”聞名于網絡的網友張洪峰,在微博上發起了《圍觀萬載縣委書記陳曉平》的人肉搜索號召。

  在萬載縣官網上,張洪峰找到了陳曉平近期一次會議上關於維穩的講話記錄。陳曉平説,“凡是到北京非正常訪的,第一次訓誡談話並罰款;第二次拘留;第三次勞教。”

  這一發現,激怒了網友。網友質問:什麼叫非法上訪?縣委書記有什麼權力勞教上訪老百姓?

  網友繼續對陳曉平進行人肉搜索,“找陳曉平的三産信息:房産、家産、地産。子女上學情況,是否出國留學,妻子工作情況,是否出國定居。是否有貪腐,是否有其他違法行為。”

  陳曉平的兒子在美國留學,這一信息迅速被發現。張洪峰在網上發問,以陳曉平的正常收入,能否支撐兒子留學美國?

  張洪峰找到陳曉平手機號碼,在11月2日下午3時50分,給陳發了短信,求證其子留學美國一事。

  15分鐘後,張洪峰收到陳回信:洪峰同志,您好!我兒子考取美國留學屬實。二十年前我也在美國學習管理專業。歡迎您一星期後來萬載做客!

  2日下午,廣州一記者致電陳曉平。陳曉平稱,正在向省委組織部、宣傳部彙報工作,不便受訪。

  隨後大量媒體記者,開始聯絡陳曉平,陳均避而不答。11月4日,本報記者發短信給陳曉平,其未予回復。

  縣處級官員最懼網絡?

  《人民論壇》雜誌調查300名官員和群眾,47%受訪官員認為“縣處級”幹部最怕網絡監督

  與陳曉平多次短信交流後,網友張洪峰的感覺是,雖然陳曉平曾接受過美國教育,但作為政府官員,他對網絡有一定恐懼心理。

  今年4月20日,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的《人民論壇》雜誌社聯合人民網做了一次主題為“當代中國官員的‘網絡恐懼’”調查。

  3天時間,5943名網友參與調查。《人民論壇》記者還通過發放問卷和隨機採訪的形式,調查300名官員和普通民眾。

  調查數據顯示,70%的受調查者表示當代中國官員患有“網絡恐懼”,22%的受調查者表示“沒有”。

  在回答“哪一級別的幹部最怕網絡監督?”這一問題時,47%的受訪官員選擇“縣處級”,列第一位。

  “記者採訪發現,宣傳部長和縣委書記這兩個群體的官員最怕網絡監督。”《人民論壇》在5月6日的報道中稱。

  官員們的網絡恐懼到了什麼程度?調查顯示,55%的受調查者選擇“有壓力”,10%的受調查者“壓力很大,讓人提心吊膽,嚴重影響正常工作開展”,35%的受調查者認為,“沒有壓力,該幹嘛還是幹嘛”。

  國家行政學院領導人員考試測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旭濤,參與了對此次調查的數據分析與點評。

  10月31日,劉旭濤認為,七成的網民認為當代中國官員患有“網絡恐懼”症,説明網絡輿情已成為幹部監督的重要手段。

  有人“恐懼”,有人“焦慮”

  洛陽市政府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少宇表示,高級別官員不懼網絡,因受網絡輿論影響仕途較少

  11月1日,記者聯絡河北保定某縣,了解縣委書記如何看待網絡監督,該縣宣傳部長説,“我們書記在上海,馬上聯絡,讓你電話採訪。”

  次日,該部長回復:“很抱歉,我們書記説網絡太敏感了,暫時不發表意見”。

  在採訪河南洛陽市政府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少宇時,他坦言,縣鄉級官員的網絡恐懼症比較明顯。縣鄉級官員處理的事務大多是和民眾打交道的,職位相對較低,網絡輿論經常會影響到他們的仕途。

  李少宇舉了一個例子。

  不久前,洛陽下屬一個鄉,有人燒麥秸稈,被拍下照片,並放到當地論壇。隨著帖子在網上擴散,引起上級官員不滿,該鄉副鄉長被撤職。

  李少宇説,相對高級別的官員被網絡輿論影響仕途的較少,他們談不上對網絡“恐懼”,而是比較“焦慮”。

  據李少宇介紹,洛陽是最早重視網絡輿情的城市,2006年,大多數城市還沒有專門的網絡輿情監控部門,但現在他了解,絕大多數市政府都有類似的機構。

  採訪中,湖北、河南、江西、陜西、湖南、四川等多地陸續有官員介紹,除地方黨委政府設有網絡輿情監控機構外,各地紀委、公安等多個部門也都設有網絡輿情監控機構。

  “重大輿情半小時掌握”

  地方上一般設輿情監控部門,多名官員表示,重視網絡民意是要及時掌握突發事件的信息

  湖南省郴州市嘉禾縣縣委書記陳榮偉的經驗是,掌握網絡輿情,並不能僅僅依靠輿情監控部門,親自參與上網尤為重要。

  11月1日,陳榮偉介紹,除每天要上網瀏覽熱點新聞外,還經常登錄當地的各種論壇和貼吧。“郴州吧、紅網的郴州論壇等,我都常去。”

  瀏覽了各個貼吧論壇後,陳榮偉會對一些看起來重要的信息批示,要求相關部門限期跟帖、發帖回復。

  “你要是不及時跟帖回復,老百姓就會質疑你,發帖子政府怎麼沒反應?”陳榮偉説,不及時回應老百姓在網上反映的問題,事情就可能被弄得“很惱火”。

  與陳榮偉一樣,四川省什邡市市委書記李成金,每天要上網了解民意,定期批示市委書記電子信箱裏的來信。他説,網上若出現關於什邡的重大信息,一般1個小時內,他就能掌握。

  河南沁陽市委書記陳敬如掌握網絡輿情的速度更快,“如果沁陽有一些突發事件或者重大輿情,我有把握在帖子出現後半小時內收到情況。”

  洛陽市政府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少宇介紹,他的工作是將網友的意見傳至有關部門,並回復網友的提問,還負責將一些重要的網友意見直接呈報領導,“都是網上的原帖,不進行任何刪改,包括許多過激的言語。”

  李少宇説,最開始很擔心領導的反應,但“漸漸發現領導的耐受力不斷增強”。

  11月4日,濰坊高新區公安分局通過人民網發佈的信息稱,該局創新網絡信息監控手段,對網絡社區、論壇、QQ群、網頁開展網上巡查處置,實時監控網絡輿情。

  11月5日,江蘇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章劍華開通微博被媒體發現。這是繼雲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伍皓之後,目前國內實名微博的又一高級別官員。

  多名地方官員表示,重視網絡民意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要及時掌握可能導致突發事件和群體事件的網絡信息。

  “不刪帖,要回應”

  沁陽市委書記陳敬如表示網上即便假消息也要正面回應,刪帖不能阻止傳播只會引發猜想

  《人民論壇》的調查顯示,60%的網友認為官員之所以恐懼網絡,是因為“擔心工作疏漏等不良現象被曝光,影響前途”。

  國家行政學院領導人員考試測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旭濤説,“擔心工作疏漏等不良現象被曝光,影響前途”高居榜首,説明網絡監督更多地集中于官員公權力的行使。

  劉旭濤表示,官員不應該僅僅“恐懼”網絡,更不該試圖控制網絡,甚至採取刪帖、隔離等非正常手段逃避網絡的監督。

  面對已發現的網絡監督如何處理,江西省九江市公安局紀委副書記、效能辦主任段興焱曾面臨這樣的考驗。

  今年3月,山東村官史進利赴江西報考公務員,筆試成績第一,但在面試和政審期間,忽然收到一筆來自九江的5000元匯款,而匯款人又在九江一派出所報案,聲稱被史詐騙。據此,九江警方將史列為涉嫌詐騙的網上追逃人員。

  史進利在全國各地論壇發帖求助,網民對九江公安機關非議不斷。

  “面對突如其來的一場網絡危機,曾有人要求組織力量刪除帖子,”段興焱説,但在九江市公安局黨委的支持下,力主“導”而不是“刪”,先後以廬山分局刑偵大隊的名義,一週內在網上發佈了三份情況通報。最終,史進利洗脫冤情。

  段興焱認為,社會上正常的信息渠道一旦受到阻塞,流言就會産生,公安機關如果僅滿足於“關門辦案”、“閉門塞聽”,而不願向公眾及時透露相關輿情的有關真實情況,就有可能引發流言和公信力危機。

  在處理網絡輿情特別是化解網絡危機之時,段興焱主張,“除非涉及國家機密,都必須及時保證信息公開,與此同時,堅持正確引導,保證輿情進展到哪,信息就公開到哪。”

  多名官員受訪表示,網絡上的信息真假參半,對他們也是一個考驗。

  沁陽市委書記陳敬如認為,對假消息也要正面回應。

  陳敬如説,“刪帖絕非明智之舉。再快速的刪帖,也不能完全阻止帖子的傳播,反而會引起民眾的猜測和聯想,讓本身簡單的事情在訛傳中變得撲朔迷離。”

  陳敬如建議,對惡意造謠或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網絡傳播以達到製造恐慌或者混亂的行為,國家應立法,予以打擊和制裁。

  “我沒怕過,只重視網絡”

  什邡市市委書記李成金説,網民反映的事,是真的就處理好,假的就快澄清,沒什麼好怕

  劉旭濤認為,現代社會,如何與網絡媒體打交道,如何與網民正常互動交流,應該是各級政府官員的一門必修課。

  在部分官員恐懼網絡時,一些開明的官員已開始嘗試主動利用網絡。鄭州市委書記連維良,正是探索者之一。

  2007年,在時任洛陽市委書記的連維良的推動下,洛陽註冊並公佈了自己的網絡新聞發言人———“LYIC”(洛陽信息中心的英文簡稱)。

  2007年2月,因沒有對網民反映的問題及時回應,連維良通報批評了兩個市直單位和3個縣政府,同年8月,在連維良的批示下,洛陽市委、市政府發文嚴禁官員威脅或調查網民,甚至打擊報復。

  任鄭州市委書記後,連維良把在洛陽建立的網絡輿情週報制度帶到了鄭州。

  “連維良通過收集網絡民意,來促進吏治整頓和軟環境建設,從而使自己‘單兵作戰’變為‘人民戰爭’,使得所有官員都感到緊張。”有評論人士稱。

  今年6月18日,全國400多名市級紀委書記進京集訓,“如何用好網絡”進入紀委書記培訓班課程。

  陜西吳起縣委書記馮振東認為,“現在好多地方領導對網絡,包括一些小報小刊的負面報道很抵觸,一點報道就受不了,我認為沒有必要。”

  在馮振東看來,“網絡上別人有不同的意見,對我們的工作是一個很好的參考”。

  馮振東不僅不怕網絡,還反對“網絡實名制”。

  “實名制可能讓群眾有所顧慮,擔心打擊報復,不敢直言。”馮振東説,不管是地方官員還是高層官員,都應該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心態面對網絡批評。

  “我從來沒怕過網絡,但很重視網絡。”四川省什邡市市委書記李成金説,如果網上老百姓反映的事情是真的,迅速處理好。如果是假的,儘快澄清。

  “這樣做,沒什麼可怕的。”李成金説。

  本報記者 褚朝新 涂重航 孔璞 劉剛 朱柳笛 錢昊平 楊萬國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