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視頻 >

[視頻]創業板上市一週年 創業板“兩高一超”現象普遍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30日 11: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進入[朝聞天下]>>


    中國網絡電視臺綜合消息:去年十月三十號中國創業板運行以來,紅紅火火的背後還存在諸多問題。包括發行過程中的“三高”問題屢屢得不到解決。

  估值水平理性回歸

  目前已處於年內低位,但中長期運行仍存在一定壓力

    從問世第一天起,創業板股票的高股價,就一直是投資者最為關注的問題。統計顯示,這一年來,創業板公司整體市盈率的波動區間在60至90倍之間,這一估值水平是滬深300指數成份股的3到5倍,由此可見投資者對創業板公司追捧熱情之高。

    中原證券分析師劉鋒認為,支撐創業板股票在初期高估的基礎有兩個,一是市場對創業板上市企業業績快速增長有很高期望,也就相應地接受了較高的市盈率水平;二是股票與資金供求不平衡,相對於充裕的資金來説,創業板股票的規模較小,造成局部流動性過剩。正因如此,創業板公司相對主板的估值溢價一直處於高位。

    此外,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大背景下,戰略性新興産業成為今年股市的熱點。創業板公司中相當一部分都屬於戰略性新興産業,因而也更容易引起短期資金的興趣。

    然而,進入9月後,創業板對於資金的吸引力卻在慢慢下降。9月中旬起,創業板指數開始出現持續下跌,當月跌幅超過8%。“十一”之後,主板指數連續大幅上漲,但創業板指數卻一直徘徊不前。雖然近日有所反彈,但階段上漲幅度仍遠小于主板。

    供求關係的變化是創業板指數走弱的最直接原因。從股票供給角度看,新股發行未來將保持一定速度,如果按照每月平均10家計算,融資規模在70億元左右。此外,解禁股上市將額外帶來大量的股票供給。據統計,11月解禁股上市將帶來300億元市值的股票,之後各月規模不等。可見,未來創業板市場股票供給將會出現大幅增長。

    劉鋒分析,創業板在此輪調整後,風險得到一定程度釋放。回顧這一年的走勢,創業板在1月、5月、6月經歷了三波下挫,低點對應的市盈率都在60倍左右,目前市場的估值水平已處於這一位置。但考慮到供求關係已經發生改變,創業板指數的中長期運行仍存在一定壓力。

  成長性不如預期

  創業板公司利潤增速僅25.6%,明顯低於主板的41.1%和中小板的45.9%

    作為創新型中小企業雲集的市場,創業板的成長性一直被寄予厚望。然而,一年來創業板並未表現出應有的高成長,尤其是今年中報披露後,對創業板業績表現的質疑聲越來越多。

    數據顯示,上半年105家有可比數據的創業板公司中,23家凈利潤出現了負增長,佔比高達21.9%。寶德股份、華平股份、南都電源等公司,其中期凈利潤同比跌幅甚至超過50%。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小板和主板市場借力經濟回升向好的大背景,業績快速增長。今年上半年,中小板企業的凈利潤增速為45.9%,主板市場為41.1%,而創業板的凈利潤增速僅有25.6%。

    這一狀況在三季報中依然沒有得到改觀。從已發佈的三季報和三季度業績預告來看,多數中小板公司依然延續了業績增長的態勢,而創業板公司中給市場帶來驚喜的卻為數寥寥。

    業內人士分析,創業板業績不盡如人意,原因主要包括季節性波動,或者是行業週期、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也不排除部分公司為了上市,在上市之前粉飾業績,從而抬高了去年的業績基數。

    此外,有相當一部分創業板公司商業模式過於依賴單一因素,如國家的産業政策,與少數大客戶的合作關係,政府的稅收減免和補助,或者單一産品的價格等,抗風險能力較弱。一旦有“風吹草動”,其業績表現就會發生劇烈波動。

    不過,以一時“成敗”論英雄也未必客觀。深交所近日發佈的報告顯示,從2008年上半年至今年上半年,創業板公司半年度凈利潤複合增長率遠高於深市主板、中小企業板,且平均毛利率高於主板及中小板近1倍,體現了高附加值特點。隨著募集資金的到位,新項目投入運作,未來幾年內創業板公司能否展現其高成長的特性,依然值得期待。

  “三高”症亟待化解

  從多位高管非正常離職看,創業板上市也可能泯滅創業熱情

    “三高”是這一年談及創業板時被頻頻提到的熱門詞彙。

    所謂“三高”,是指創業板的發行市盈率高、發行價高、超募比例高。據統計,這一年來創業板的發行市盈率超過65倍,最高的達127倍,發行價也是迭創新高。與創業板相比,中小板公司同期的發行市盈率僅為35倍,主板為24倍。高價發行帶來的直接後果,是上市公司實際募得的資金遠超預計。據統計,截至今年9月末,創業板公司首發預計募資總額為287.59億元,而實際上首發募資總額卻超出553.73億元,超募比例高達1.91倍。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劉紀鵬認為,一邊是嚴重的資金超募,另一邊卻是大量的中小企業缺少資金嗷嗷待哺。創業板企業超募浪費了社會資源,導致發展效率的下降。“三高”使創業板成了“不創即富”板,從不到一年時間即有多位高管非正常離職來看,本來是要點燃創業激情的創業板上市,也可能泯滅了創業激情。

    針對“三高”現象,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目前新股發行市盈率較改革前有一定幅度提高。新股發行取消行政指導後,一級市場價格向二級市場靠攏是客觀必然反應。超募也是新股發行市場化改革初期的必然現象。監管部門將從內部控制和外部監督等制度安排上,防範上市公司濫用超募資金。

    將於11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股發行第二階段改革,也針對“三高”症作了相應的制度安排。如提高中小型公司新股發行中單個機構獲配股份的數量,加大網下報價的責任;適度擴大網下詢價機構的範圍,平衡發行人與投資人利益;參與詢價的各配售對象的具體報價向社會公開,以方便公眾監督,增強對機構報價的“軟約束”等。這些舉措能否有效抑制“三高”現象,有待進一步觀察。

    (圖文編輯:馮曄 視頻編輯:張耀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