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萬象 >

《挾屍要價》屢被關注比拿獎更重要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3日 14: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揚子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對《挾屍要價》真假風波的非技術思考

  獲得中國新聞攝影“金鏡頭”的作品《挾屍要價》被長江大學宣傳部部長李玉泉質疑造假。21日,照片攝影者發出拍攝的全套照片以回應造假質疑(8月20-23日《揚子晚報》)。

  正史有正史的真相,野史有野史的真相。《挾屍要價》的真相是什麼?某種意義上説,其實不是那麼重要,這張照片、或者説這一幕場景,對道德的鞭笞與解構,比任何細節的真相更入木三分。

  毋庸諱言,長江大學宣傳部部長李玉泉陷入了輿論的漩渦,唾沫與詰責洶湧而來,也許比之於他所謂的對照片的“誤讀”更像誤讀。大家都在罵,罵粉飾的居心、罵遮醜的可恨,加上李玉泉的身份,乍看起來都很合乎邏輯、罵得其所。但仔細看看,也許事實並不是那麼回事:我們在罵李玉泉的時候,有一個大前提往往被忽略了,那就是“李玉泉曾向媒體證實,錢分三次給的,第一次給了4000元,第二次2萬元,第三次1.2萬元,共3.6萬元”——換言之,他再自作聰明,也不至於冒天下之大不韙、枉顧自己親口陳述的事實,毫無技術含量地去顛倒黑白——何況,“挾屍要價”早就是被當地政府承認的事實,此舉也被警方認定“構成了敲詐勒索”。

  李玉泉的這一齣,其實是想辨識清楚“藝術的真實”與“歷史的真實”。去年11月5日,《南方週末》也曾為打撈屍體的漁民鳴冤,指認“禍首”是打撈隊老闆心太狠。對於道德秩序的審思,“挾屍要價”無論以怎樣的圖片出現其實都一樣震撼人心,幾無大礙;而對於一個嚴肅的藝術評獎,再現“歷史的真實”也許比“藝術的真實”更為客觀、更為公平,也更利於樹立一個公信的榜樣。遺憾的是,很多人以為李玉泉是在否認“挾屍要價”的事實,進而使得細節的爭執出現了雞同鴨講的尷尬。

  對社會而言,這張照片被屢屢推到臺前,比之於獲得什麼獎項更為意義深遠。孔子曾説,禮失而求諸野。仁義道德、禮義廉恥,多在草野中磅薄蘊蓄,民間豐厚的道德積澱往往決定著社會價值判斷的尺度與底線。然而,道德的真相有時也是一襲看似“華美的袍子”,不全是古道熱腸、急公好義的錦繡文章。《挾屍要價》之所以刺目,在於它擠破了那些虛妄的美好,告訴我們這個世界還有底層的墮落,還有無法救贖的不堪。

  獎項上的真相留給專家去傷腦筋,道德上的真相卻需要我們耳聰目明。“黑鏡頭”是這個時代的暗傷——不管你是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管你有多大的“軟實力、巧實力”——它給我們提供了道德迷思上的一個細胞切片,因醜惡才更憐惜美好,因陰暗才更記取陽光。《挾屍要價》之後,我們該反問的是:那片糾結的水域,白鏡頭或黑鏡頭之後,還能不能泛起人性的粼光?

  (江蘇 鄧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