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凡客體”緣何爆紅網絡?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6日 15: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凡熱門話題一律被網友按“凡客體”製圖

 網絡文化的特點就是其興也勃、其亡也忽,讀“凡客體”開始有趣,連著看十幾條就成了“煩客體”,畢竟其中的文化底蘊比較淺薄,完全依附於描述對象的深度有多少。寫葛優可能有很多妙語,寫一般人就會失去興奮點。或許,作為一種個人簽名和名片,是“凡客體”未來最好的歸宿。

  “凡客體”:六行文字,每行包括兩到三個描述性短語,其中最後一行為“我是某某”用紅色粗體顯示,也可在最後加一句口號式標語,這就是所謂的“凡客體”。 “凡客體”源自凡客誠品(VANCL)廣告文案,代言人有韓寒、王珞丹,但在網絡上出現了大批惡搞帖,代言人也被掉包成小瀋陽、鳳姐、郭德綱等名人。

  好點子有時需要重復,在重復的過程中去蕪存菁。比如google重復了yahoo的網絡搜索,卻青出於藍勝於藍。好的廣告創意也是如此,有人對“凡客體”驚為神作,卻不知在廣告業中讓明星代言人用自述方式切入廣告核心,本身就是常用的手法,只不過一般比較簡短,不如“凡客體”那麼長。 “凡客體”要説有什麼特別的道道,就是作為一個網絡效應的經典案例,把一則普通廣告創意導向一股網絡時髦。不清楚這個過程是否有網絡營銷在助波推瀾,不過很顯然,網民能夠從中找到樂趣才是基礎。如果不考慮其中惡搞和戲謔的成分,“凡客體”正好概括了網絡傳播的幾個要素,可以供我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