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萬象 >

九成高分考生家庭沒"學規" 四成戀愛或暗戀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06日 15: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神童還是書蟲?寒門居多還是富家之後?一心只讀聖賢書還是娛樂戀愛都不棄?嚴管成才還是放養有效?每年高考,有關高分生的成才之路和家庭教育總會成為社會焦點。為此,武漢媒體對今年該市高考高分生進行問卷調查,試圖勾勒出一個個真實的“高分生”。

  隨機調查對象為今年高考分數高於理科640分、文科560分的考生,共92人參與,問卷共設置了16個大問、36個小問,涵蓋成長環境、家庭教育、求學過程、生活態度四大方面。統計後的數據顯示,諸如“寒門出英才”、“一心只讀聖賢書”等針對高分生的傳統印象並未得到充分印證,而常常冠于高分生之上的“神童”、“天賦異稟”、“學習輕鬆”等説法也與調查實際有所偏差。

  英才都出寒門?未必! 普通家庭佔半數

  有句老話:自古寒門出英才。然而,受調查的高分生中寒門學子並不多。

  武漢二中的張毅高考645分,對“寒門定律”,他認為不能一概而論,“寒門學子受制于家庭環境,懂事早,也更懂得努力改變命運,但家庭條件好壞與孩子成才並沒必然聯絡。”以自己為例,張毅説,母親是老師,父親是工程項目管理者,家庭條件尚算優越,但自己花錢相當慎重,零用錢主要用來買學習用品和吃飯,最貴的衣服也就300多元。“現在沒有後顧之憂是父母給的,但人生的路還得自己走,學習更是自己的事,關鍵是要自己想明白這個道理。”

  據統計,受訪92名學生中,近半孩子的父母都是普通員工,孩子平常的消費水平也屬中等。

  ●專家點評

  “這是由社會大環境決定的。”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教授梅志罡分析,隨著社會發展程度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加大對教育的投資,寒門家庭因無力投入顯得“不進而退”,寒門學子的成才比例自不如以前高。另一方面,環境優越的家庭易讓孩子缺乏奮鬥目標,難成翹楚。相比之下,普通家庭有一定的教育投入能力,又無法給孩子提供高起點的人生規劃,多數孩子懂得要靠自身努力,同時又不需考慮經濟條件,輕裝上陣,這使得更多的高分生來自普通家庭。

  家長死逼出高分?不是! 九成家庭沒“學規”

  “孩子成績好,那是家長管出來的。”中國多數家長這一觀念並未得到調查的佐證。

  受訪92名學生中,86位家長並沒跟孩子搞“約法三章”、訂“學規”,佔93.5%。沒這些“家規”的限制,親子關係反而更融洽。60位學生表示沒有因玩而不學習等類似問題與父母發生衝突,佔65.2%。此外,87人稱高中前曾參加過培優,佔總數的94.6%,但其中有53人是自己主動要求培優的,佔總數的67.6%。

  那麼,這些高分生的家長都扮演些什麼角色?

  武鋼三中的林思瑩(文科584分)介紹:爸爸管學習,但管得不多,遇到挫折時不會指責,會從旁觀者的身份幫她分析近期學習狀態,提些客觀意見,考得好時會提醒她不要驕傲。“爸爸平時就是喜歡跟我講些成功人士的經驗,讓我自己揣摸。”媽媽主要負責生活,學習久了有時候頸椎、腰有點疼,晚上回家後,媽媽會邊幫她按摩邊聊些輕鬆話題。“放假時,父母鼓勵我跟同學一起出去玩,對我交的朋友給予充分信任,是男是女這種涉及隱私的問話,他們會自動‘屏蔽’。”

  不少學生稱,當學習上感到壓力很大時,他們會主動跟父母聊天減壓。調查中,大部分人認為,若父母張嘴閉嘴不是培優就是考分、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孩子自然不願跟父母説話。“逼得越緊越逆反,小孩大了,家長應該給些空間,尊重孩子的意願。”武漢六中的王文瑾(文科587分)稱,自己也培優過,不過是主動要求的。

  ●專家點評

  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專家范先佐分析,家庭教育對孩子影響最大。現在,不少孩子缺失必要的家庭教育,除了教育本身不到位外,更多是因為家長和孩子沒有建立良好的溝通途徑,雙方因對抗無法對話,導致一些教育沒法實施。高分生家庭中,家長和孩子都努力維持一種理性、開明的溝通氛圍,兩者間關係融洽,孩子不僅願接受家長的意見,也願對家長坦誠自身問題,家教更容易出效果。

  七成高分生學得很累很受罪

  每年高考後,談起學習經,大多狀元都稱很輕鬆,不培優。許多孩子和家長便得到一種印象:高分生們都很聰明,學得很輕鬆。然而從調查的92人的回答來看,自小培優、整天學習是多數人的學習常態,“梅花香自苦寒來”是大眾定律。

  “一時想好好學習很簡單,但要三年都好好學習就容易退縮。”考了理科646分的師煦是華師一附中國際部的學生,入校時起點並不高。為實現自定目標,進入高中後,他與曾經癡迷的網遊“絕交”,每天“三點一線”:上午7:20開始早自習、上課,中午12:00~2:00在寢室午休,下午6:30下課,稍事休息後,晚自習上到10:30。三角函數比較薄弱,就整理出錯題、好題,天天向同學和老師請教;英語、語文不行,就集中攻堅,高二時抓英語,一年做了50多套試題,自己還淘了3本厚厚的習題集訓練;高三主抓語文,一年研究了30多套題,同時做了3本厚厚的習題集。

  高強度學習讓這些高分生九成成了眼鏡族,92人中,300度以下佔31.5%,300~500度達41.3%,500度以上達到16.3%。

  調查中,73.9%的學生認為學習有壓力,且不輕鬆,僅9人認為學習沒有困難。同齡人最喜歡的上網消遣,僅45人稱偶爾玩玩,另有43人乾脆和網絡絕緣。

  ●老師點評

  “沒有吃苦的精神,不想下工夫就想達到拔尖的層次幾乎不可能。”武漢二中高三(8)班班主任黃承浩説,全班56人,600分以上者42人,1人保送北大,這批學生身上有個共同點———有著堅忍不拔的毅力。一位學生曾給他寫過一封信,興奮地稱為了做一道數學題,一直研究到半夜,終於找到破解之道。“這種學到深夜的學生大有人在,高分生也會喊苦喊累,所不同的是這批孩子的主觀能動性更強一些,學習上帶來的成就感從一定程度上也能緩解壓力。”

  四成高分生戀愛或暗戀

  獨處高處、品學兼優!因為分數高,這些孩子往往被打上烙印:哪個方面都不會“出格”,朋友圈子也較小。事實上,這些高分生並不“清高”:密友不少,戀愛與暗戀豐富著學習生活。

  “喜歡班上一個男生,高考後才向對方表白。”性格直率的理科女孩小肖説,對方很有紳士風範,數學好,但英語不太好,她正相反。課下,兩人經常互開小灶,走得很近,但誰也沒捅破那層紙,“爸媽也知道我跟那個男孩關係不一般,但並沒干涉。”

  “我還是比較理性的。”小肖説,當時不知道男孩是否喜歡她,但不胡亂猜測。高考後,兩人成績都不錯,她才鼓起勇氣跟對方發了條短信,男孩也積極回應。今秋,他們將同步邁入同一所名校。小肖認為,愛慕一個人很正常,只要把握得好,雙方還可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據統計,92人中,多數孩子在班上交友很廣。和朋友聊天時,這些孩子很少聊到學習和理想,其中70人選擇八卦、明星、體育等輕鬆話題,佔總數76.1%,僅有20人會在聊天時主要交流學習。

  同時,明確表示自己有喜歡的男女朋友者達38人,佔總數的41.3%。對待高中戀愛,74人表示不反對,不少人直言:很反感將中學生的戀愛扣以早戀一詞,只要尺度把握好,戀愛甚至能對雙方有所促進。18位反對戀愛的學生認為:“不是戀愛大驚小怪,只是在高考的任務面前不應該舍本求末。”

  ●老師點評

  武漢新洲一中英語教師鄧強認為,這麼多高分生能坦然面對這個“敏感”問題,反映出一個真實現狀:戀愛不再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高中生有這種情感需求很正常。鄧強説,過去總認為只有成績差的學生才會動談戀愛的“歪”念頭,事實上,處在青春期的中學生對異性産生好感是正常反應,這種情感需求不是以學業好壞作為分界線。“四成受訪高分生明確表示有喜歡的男女朋友,可以説這只是個念頭,相信真正付諸行動的還是極少數,大部分學生表現得很理性。”鄧強説,這也提醒家長和老師,發現孩子有戀愛苗頭時,“要以學業為重”的説教是蒼白無力的,而過早定性更可能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