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航運市場經歷“冰火兩重天” 全球經濟回暖?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01日 10: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短時間內經歷“冰火兩重天”:集裝箱一櫃難求 船公司開徵“短缺費”

  7月中上旬,中遠、馬士基等航運巨頭紛紛宣佈,由於集裝箱貨櫃告急,他們將在部分航線上徵收“短缺附加費”,一個集裝箱的費用甚至高達上千美元。而就在一年前,上海等港口還在為滿地的空箱犯愁。

  短時間內,航運市場經歷了 “冰火兩重天”。溫差如此之大,是因為全球經濟已經徹底復蘇,還是別有隱情?

  一櫃抵千金

  對於此次附加費的徵收,有人戲稱為“一櫃抵千金”,這絕不是一句玩笑。

  比如,馬士基航運日前就在哥本哈根總部表示,將從本月中旬起增設“旺季附加費”,徵收標準為亞洲至北歐航線每小櫃加收750美元,每大櫃加1000美元,高身特種櫃每個加1200美元。同一天,中國遠洋也宣佈開始徵收“貨櫃短缺附加費”,在寧波、上海等運往台灣的航線上,中國遠洋的徵收標準為每小櫃300元人民幣、每大櫃600元人民幣。

  對於很多貨主來説,這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去年航運業深受金融危機困擾時,從上海運往美國的集裝箱運費都不到1000美元,如今僅一筆附加費就超過了這個數,讓很多貨主措手不及。

  航運市場為何會突然出現有貨無箱的現象呢?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永鋒表示,這主要是因為今年上半年市場恢復速度遠超人們預計,以致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以上海港為例,上半年該港累計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386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8.8%,達到金融危機前的增長水平,還創造了半年吞吐量新高。與之相比,集裝箱的生産速度卻跟不上運輸需求。據預測,今年全球集裝箱運輸市場需要新增250萬個小櫃,而目前全球一年的小櫃産量也僅有200萬個,這意味著貨櫃短缺的問題將至少持續一年。

  此外,各大船公司為節省燃油消耗,紛紛執行減速航行措施,這也讓貨櫃週轉失靈。專家表示,減速措施往往使海上運輸時間增加20%以上,這意味著一個集裝箱在海上要多滯留20%的時間,相當於陸上的出口用箱減少五分之一。在現有集裝箱已不夠用的情況下,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從“箱等貨”到如今“貨等箱”

  航運業一直被稱為國民經濟的 “晴雨錶”,從這一角度而言,港口從“箱等貨”到如今“貨等箱”,多多少少能反映中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發展的蛛絲馬跡。

  根據國家統計局上周公佈的上半年宏觀經濟運行情況顯示,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GDP)達到17284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1.1%。而且今年以來,我國每季度GDP都保持10%以上的增長水平。從最近20年的發展走勢來看,只要國內經濟達到兩位數增長,上海港的集裝箱吞吐量就能保持15%以上的增長,這種同步性在今年上半年再次得到驗證。

  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中國進出口總額達到 13549億美元,同比增長43.1%。其中,出口7051億美元,增長35.2%,進口6498億美元,增長52.7%。這表明,除了中國上半年經濟發展呈現良好態勢外,歐美等市場也出現了回暖趨勢。這成為上半年港口吞吐量提升的又一個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