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生代農民工讓城市表情凝重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22日 14: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廣東省人大代表、打工妹詩人鄭小瓊説,大部分工廠每月加班超過80個小時,有的甚至上百小時。與辛苦付出相對應,城市似乎並沒有很好地接納他們。據調查,新生代農民工普遍存在勞動合同簽訂率低、社會保險參與率低、工資水平總體偏低等現象。與“三低”對應的,則是“三多”——工傷及職業病多、加班多、勞動爭議多。(《人民日報》6月20日)

  年初國務院發佈中央一號文件,首次使用“新生代農民工”提法。僅半年時間,富士康青年員工的次第跳樓事件,就將“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的美好願景撕開了一個個傷口。城市應選擇什麼樣的繁榮路徑?城市和鄉村到底應如何互動?新生代農民工這個龐大群體如何在城市發展中有尊嚴地生活?這些都值得認真思考。

  如果聽任“三低三多”大行其道,必將嚴重擠壓新生代農民工的個體發展空間,剝奪其參與社會博弈的能力。就像打工妹鄭小瓊寫下的詩句那樣,“她把自己安置/在流水線的某個工位,用工號替代/姓名與性別,在一台機床刨磨切削/內心充滿了愛與埋怨”。

  現實地看,新生代農民工很難真正融入城市,甚至會産生大批既不能進城又回不了鄉村的邊緣人。佔到中國外出打工農民60%的新生代農民工已經過億人,儘管他們在幼年、童年就隨著父母在城鄉之間遊弋遷徙;他們在城市裏的軌跡不外乎打工子弟學校、鐵門緊閉的工廠,城市對他們的接納顯然有所保留,儘管他們很願意享受城市的生活方式。

  同樣,“三低三多”也是國家推進城鎮化戰略構想的很難被忽略的制約因素。如果大批實際上已工作、生活在城市裏的新生代農民工,不能得到應有保障和回報,則一方面,不同群體之間收入水平、社會福利的不公平會在社會成員內部産生斷裂,從而産生強烈的對立感;另一方面,這些被動流動的人群既然不能從主流社會那裏獲得認同,他們總要設法尋求自己的空間,從而産生政府之外的強力組織甚至出現“黑惡化”。

  此前,富士康員工跳樓事件暴露出的僅僅是工廠內部的秩序問題,然而,這種低待遇、高強度的狀態註定會波及社會,産生共振,成為必須正視的公共事件。地方政府應從招商引資、增進GDP的迷障中跳出來,從長遠發展的高度增加工人與資方博弈的能力,強化工會作用,提高工人收入和福利。

  中國近幾十年來的高速發展,很大程度上獲益於工人特別是前赴後繼、代際相傳的農民工的人力優勢,我們在承認歷史貢獻的同時,切切不可固化這種歷史形成的利益分配格局,不能依然將低工資作為一種資源優勢、一種談判籌碼,甚至是一種制度安排。要知道,第一代農民工既能“負重”也能“忍辱”,是有特殊歷史情境的,新生代農民工無論從思想意識還是情感價值上,都不會也不願接受顯失公平公正的社會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