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聯播 >

[視頻]【大春耕】聞“雨”而動忙春耕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9日 19: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100fe429de4c4d9e93b621d74c606f50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新聞聯播):清明穀雨緊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也就是説,穀雨前後,正是春耕生産最忙碌的時節。南方小麥即將孕穗,北方小麥正進入拔節期;不少地區的玉米、高粱、棉花等農作物也開始播種。而無論是南方北方、旱地水田,更精準、更科學成為農民春耕播種的法寶。

  在貴州省興義市的上納灰村,這一塊類似“八卦”圖案的田地裏,9家農戶種著十多畝水稻和蔬菜。俗話説,莊稼長得好,全靠好肥料。而在這塊“八卦田”裏,僅靠好肥料還不行。這兩天,當地農技人員正忙著指導農戶進行個性化取土配方、科學施肥。

  興義市農業局土肥站站長 周清斌:以前我們按照常規取土,在我們山區的測土配方施肥,滿足不了一家一戶的種植需要。

  周站長説,這塊八卦田的水源比較豐富,但因為是山區,每一塊田地的土壤狀況差異又很大,以往常常是一兩百畝地取一個土樣,農民靠經驗籠統的施肥,産量並不理想。

  興義市萬峰林辦事處下納灰村村民 梁大榮:以前都是老式種(施肥方法)法呢,一個是肥料過多,農家肥過多,種出來的産量一個(總是)不高。

  現在農技人員讓農民每一戶都單獨取土,送到農業部門分別進行化驗、測試、研究配方,給出施肥建議卡,作物缺什麼就補什麼,很有針對性。

  興義市農業局土肥站站長 周清斌:這個測試結果已經出來了,岑俊家的田主要是缺鉀,岑偵林你家這塊田,主要是缺磷,雖然這個是相鄰的田塊,每一家的測數值都不一樣。

  記者了解到,當地打算以八卦田為試點,逐步推進個性化測土配肥,根據每家每戶不同的測土數值來配比,從而提高肥料利用率,以改善農産品品質。

  興義市農業局土肥站站長 周清斌:採集土樣,我們給他們化驗,建立檔案,給他們開出配方,使我們這個地方每一塊田,都有它的養分的跟蹤檔案。

  貴州山區推行“一地一方”對症下藥,並將數據存檔聯網,農業專家可以通過網絡指導農戶有效施肥。而在黑龍江,為更好地解決以往小地塊無法實現大農機耕種的矛盾,大合作的現代農業理念又有了新內容。在黑龍江肇東市五里明鎮的玉米噸良田示範區,5萬畝黑土地上,4台大型精密播種機正在同時作業。玉米專業種植合作社的焦萬生告訴記者,今年,合作社引進了一項新的玉米栽培技術——大壟雙行技術。也就是説,把過去的兩壟地合成一大壟,在壟上種兩行玉米。

  肇東市東升玉米專業種植合作社負責人 焦萬生:小壟雙行以前一畝地是四千株,大壟雙行一畝地能達到五千株。增加了株(數),增加了産量。

  老焦告訴記者,大壟雙行技術不僅增加了種植數量、生長後期能夠通風透光,同時,大型精密播種機、大型噴灌設施也都派上了用場。靠著大型精密播種機,這個示範區的5萬畝地兩三天就能播種完成。眼下,這項新技術正在黑龍江全面推廣。

  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副巡視員 李世潤:現在我們農藝上實行大壟雙行了,進行突破,農機也馬上跟上,才能實現農機農藝的結合,才能實現優質高産的目標。(視頻編輯:楊書傑 文字編輯:黃杏潔)

 

熱詞:

  • 央視網
  • 視頻
  • 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