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1+1 >

《新聞1+1》 20120110 回家!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0日 22: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aa3de6836f0b4aafae3249d6cc6dd639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他叫邱茂。

    邱海明:茂茂,這個修車的嘛。

    記者:是不是他?

    邱海明:就是,就是。

    邱茂:我們都想回來,你叫我們回來,我們都想回來,都承諾你回來肯定要回來。

    邱海明:能回到我的面前就好。

    邱遠東:回去給我老爸打一口井,他以前不相信那個地下水的。

    在廣東打工的一家人,在四川生活的老人,他們彼此的牽掛,他們各自的生活,他們要團圓過這個新年。

    邱茂舅媽:你看一個家就是一個寶蓋,下面住了很多人嘛,所以這個家是每個人人生中,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希望回家、渴望回家。

    《新聞1+1》今日關注:回家!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前天就已經拉開了今年春運的大幕,提到春運總會想到宏大的數字、宏大的場面。宏大的數字,比如説今年春運總的人次要超過30億,相當於所有中國人要平均來回折騰兩趟還多,這是一個多麼宏大的數字。還有宏大的場景,不管鐵路、公路還是飛機場等等,人山人海,我估計這個時候在月亮上拍的話,恐怕看不見長城,可能都能拍到中國春運的場景。

    但是今天不想去提宏大的數字和宏大的場景,而是回到一個最小的家庭當中,去講一個故事。這個家是什麼樣的家?先給大家做一個人物簡介,這邊是爺爺和奶奶,爺爺和奶奶在四川宜賓,中間是孫女跟孫子,這邊是兒子跟兒媳,但是這四口人在廣東的廣州打工,當然姑娘跟著他們一起生活。整整六個春節,兒子、兒媳,還有孫子和孫女沒有回四川老家過了,今年爺爺、奶奶可是急死了,當然爸爸、媽媽那邊,還有孫子、孫女那邊也是歸鄉似箭,可以説雙方契合在一塊了,都想到了家,在今年春節變得更溫暖。但是他們買得著票嗎?他們能實現這樣一個旅程嗎?在這樣一個家庭背後又透露出目前中國的哪些現實呢?來,走進這一家人。

    1月8日,廣州,正在埋頭修理摩托車的人叫邱茂,春節降至,來修車的人很多,為的是在修車店休假關門前把車子修好,為過年走親訪友做準備。雖然很忙,但哪怕只有三五分鐘的時間,邱茂也會掏出手機打下訂票電話。

    邱茂:我在9點45分左右打電話,一直打著,有一天是打到10點45分,昨天就沒打通,一直打到10點、11點都沒打通。今天10點半就通了,但是沒票了,剛才老爸打電話問我,説還沒弄到票,我説快了快了。

    記者:不好意思啦?

    邱茂:我沒辦法,他叫我定的,慘了。

    邱茂是四川宜賓人,六年前和父母以及妹妹來到廣州,從那之後,還沒有回家過過年。儘管鐵路部門提前于去年12月28日啟動農民工臨客運輸,在運力等方面採取了傾斜措施,今年又加開了548列列車,但運力和需求之間的緊張關係,還是讓邱茂感到了壓力。眼看著就要開始臘月二十八這一天火車票的預售了,邱茂決定再到網吧試試,可是一個多小時過去了,因為訪問用戶太多,並沒有成功。

    邱茂的父親名叫邱遠東,一直在催著兒子趕緊訂票,隨著春節的臨近,他回家的願望也越來越強烈。

    邱遠東(邱茂父親):前幾年是我的小弟,他離得近一點,經常回家過年,我都沒有回家過年,很遠的。

    記者:您家裏兄弟幾個?

    邱遠東:兩個,今年我兄弟不在家裏,就他們兩個老人在家裏,他希望我們回去過年。為了能夠買上票而焦慮的邱遠東牽掛著遠在宜賓的父母。最近這幾天,老人幾乎天天打電話來,詢問何時回家。

    爺爺:能回家嗎?

    邱茂:我今天又去訂,沒訂到票。

    爺爺:唉呀,你又糊弄我。

    邱茂:他説我又騙他了,我正想辦法訂的,儘量訂到票就回來。

    不太了解訂票情況的爺爺有些誤會,認為邱茂是在糊弄他,而邱遠東也在電話中安慰著父親。

    爺爺:遠東啊,你買不到(票)就算了嘛,我能怎麼説嘛,就不説了嘛。

    邱遠東:我們儘量地買票,(爭取)早點回來過年。

    爺爺:是啊。

    邱遠東:等開年回來,回來過元宵節。

    爺爺:你又不曉得是7月8月(才回來)。

    邱遠東:這個簡單,不僅是大年啊,還有元宵節。

    爺爺:要的嘛,不要又哄我啊。

    邱遠東一家聽出了老人理解中的期待,一家人放下電話,一時不知道該説什麼。而同在廣東打工的邱茂的舅舅、舅媽也目睹了這個過程。

    邱茂舅媽:你看一個家字就是一個寶蓋,下面住了很多人,所以這個家是每個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主持人:不容易。我們現在來看一看從廣州到宜賓,火車車程一共有2100公里,一共有兩列列車可以從廣州直接到宜賓,要開34個小時。因此,我們再來看今年春運數字的變化,春運人數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年平均增長5.6%,近幾年要接近10%,年凈增長量達到2億人次,所以,今年終於超過了30億,達到了31.58億。道路旅客的客運量為28.45億,因為承擔的都是短途,或者是中短途的遷徙。為什麼火車的壓力這麼大?因為在春運期間,全國鐵路發送旅客2.35億人次,其實只佔春運不到10%的人次都不到,但是中長途基本上絕大多數都要靠火車來解決。因為第一票價比較便宜,第二路途太遠了,因此火車的壓力就變得極大。

    但是,現在擺在這一家人面前的一個巨大挑戰,夢是美好的,今年過年全家團聚,但是希望卻顯得非常脆弱,這張票能買到嗎?接下來就連線一下一直採訪這件事的本台記者劉曉波。劉曉波,你好。

    劉曉波:你好,岩松。

    主持人:簡直像一個牽人心弦的故事,到底票買著沒有,趕緊給觀眾朋友交個底。

    劉曉波:一個非常好的消息,小邱的火車票在今天解決了。

    主持人:哪天的?

    劉曉波:今天,就是今天,但是,他要到明天的淩晨,這輛車才會開出廣州。

    主持人:全家人票都買著了是嗎?

    劉曉波:對,全家人都買到了票。

    主持人:他用了什麼方式買到的票?因為現在買票的方式有好多種。

    劉曉波:這張票主要還是要感謝一下廣州鐵路集團。在我們節目播出這幾天,他們也一直在關注著小邱一家人,在他們管轄的路段之內,發現有一輛從深圳開往成都的列車,這輛列車還有大概三四百張沒有座位的車票,在拿到這個消息之後,他們就給小邱打了電話,問他還有一些站票要不要買,如果買可以提前預留一下,因為他們也非常關心小邱這一家人。在今天下午一點多鐘我去了小邱家,這一家人正在商量,經過反復的商量之後,這一家人決定,因為能夠在春節之前回家,畢竟還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一家人還是決定即使是站票也要回去。

    主持人:一方面來説是站票,另一方面來説畢竟還是走了報道的後門,恭喜他們的同時還不能當成普范的例子去普及。他們有沒有把這個消息告訴老人,畢竟是好消息?

    劉曉波:這個問題我也問了小邱一家人,到現在為止他們還沒有通知家裏的老人,他們不通知是因為覺得沒有坐上火車心裏還是不踏實,如果給老人太多的承諾,老人會一直惦記著,他們主要是想上了車之後,踏踏實實能夠回去了才會告訴老人。

    主持人:我非常理解這種心情。還要再問一個問題,其實你在採訪當中,一定也在關注這個問題,這個答案可能不複雜,但是到每個家庭裏都會有一些數字的考量,為什麼一定要選擇坐火車,而過去的六年又沒有回家?

    劉曉波:主要是火車票確實對於他們來説比較難買,並不是他們的原因,因為,整個在廣州地區有很多的外出務工人員,每年都會有一部分人因為買不上火車票,大家回不了家,這方面主要是目前鐵路的運力還不能滿足春運期間大量的客流需求。

    問了他們要不要選擇乘汽車回家,乘汽車兩個考慮,火車的票價是200塊錢一張,而汽車票價是600塊錢一張,這還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從廣東開汽車一直到宜賓,中間大概路程2000多公里,而且有很多是山路,尤其到冬天,路上經常會有冰雪,很不安全,所以這一家人還是寧可選擇買火車站票,寧可買不到票節後回家,也不願意坐汽車。

    主持人:但是還是要恭喜他們,曉波,謝謝你。

    其實透過這樣的一家,他們這四口人在廣州的,只不過是眾多的離開鄉村到外地去打工人群當中的一個縮影。關注完他們四個,而且再過幾個小時他們就要上車了,雖然是站著,但是也會有一种家的動力在支撐他們。我們要扭轉一下視線,在四川宜賓,這一對老兩口日子怎麼過的?是在怎麼盼的?來,走進另一個家。

    從宜賓市區出發,開車大約兩個小時,記者來到邱茂的老家,江安縣桐梓鎮的集中村。

    記者:今天專門過來看一下你們,邱茂過幾天,今年就要回來看你們了。

    邱海明(邱茂的爺爺):回不來。

    倪映才(邱茂的奶奶):(近)七年沒回來了,你看院裏的樹都你長這麼高了,他(邱茂)就沒回來過。

    這棟二層小樓就是邱家。下面一層是80年代建的,在兩個兒子陸續結婚之後,家裏又花了六萬塊錢加蓋了一層。2006年,爺爺邱海明得到了腦血栓,修房、治病,一家人欠下了兩萬多元的債。當年,大兒子、兒媳帶著一歲的女兒邱南去了廣州,隨後13歲的邱茂也跟著父母南下打工二。兩年前,二兒子也到外地去打工,自此家裏就只剩下老兩口了。

    記者:你現在身體怎麼樣?

    邱海明:現在都還有後遺症,眼睛都看不見(不清楚)了,一天天的。

    記者:你耳朵呢?

    邱海明:這個耳朵聽不見,這個耳朵能聽到,這半邊壞了,這邊含煙都含不穩。

    爺爺奶奶現在都已經年過六十,對老人而言,挑水、吃水,成了平日裏最大的麻煩。

    邱海明:我(身體)好的那幾天,百來斤還是能擔得起,走不了多遠。

    記者:百來斤?

    邱海明:是平的(路),上坡路不行,但是(身體)不好就挑不起了。

    爺爺發病時就得讓奶奶去挑水,63歲的奶奶一次挑兩個小桶,60斤,趕上農忙,老人就有些吃不消了。

    邱海明:這個壩子曬穀子不行,我們兩個背到樓上去曬。

    記者:你(患病)背得起嗎?

    邱海明:老婆婆背,晚上怕下雨又背下來,第二天又背上去。

    記者:每天背。

    邱海明:是啊。

    趕上奶奶風濕疼痛,別説上樓曬穀子,就連邁一步臺階都很困難,即便如此,他們也不願意打電話告訴兒子。

    邱海明:我要替他們著想,他要還賬,他有一家人要生活,我強行要錢不好,他們還是苦,他在外打工就不苦啊。

    倪映才:我們兩個就自己療養(治病),不能給後人(晚輩)拖賬,跟後人(晚輩)賴著。

    為了給兒女減輕負擔,兩個老人自己種田,一年能有一千斤左右的收成,除掉自己的口糧,剩下的六七百斤糧食和家裏喂的十來只雞鴨能賣點錢補貼家用。

    記者:你還是想他們回來?

    邱海明:哪天不想哦,想不到。打電話説我過年就回來,過年了給我説回家不了。不要問我了。

    六年,邱茂一家都沒能在年關回來和老人團聚,儘管對於兒子一家能否回家過年存有疑慮,但老人還是給孫子、孫女準備了他們最喜歡吃的花生和蔬菜。

    倪映才:他説回來,我就摘點白菜,摘些花菜,他們要吃牛皮菜,不然我們兩個種不了這麼多。

    主持人:一對身體還算不上特別好的老兩口,都已經60多歲,空巢在家。其實空巢家庭已經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襲擊了目前的中國。不要説在農村裏大量出現這樣的空巢家庭,在城市裏現在由於孩子出去上學,相當多的40多歲夫婦的家庭裏就已經變成了空巢家庭。

    去年新華社記者劉傑在陜西拍了一組照片,在農村他用凳子比喻每一個家庭當中出外打工、工作或者是求學的人,我們來看看這是一組非常觸目驚心的畫面。在這張照片上擺了六個凳子,這張照片上四個凳子,這張照片上六個凳子,這張照片一個,男主人公出去了,這張照片我都數不過來,十幾個凳子,他們都在外面打工。最後能夠看到這一系列的照片下來,難怪人們非常形象地稱之為,現在中國的農村是“三八”、“六一”、“九九”部隊,“三八”指的是女性,“六一”指的是孩子,“九九”指的是老人。

    接下來我們就連線一下,採訪過老兩口的記者鄭波,鄭波,你好。

    鄭波:岩松,你好。

    主持人:在當地,你了解了沒有?像老兩口這樣的空巢家庭在農村裏多不多?

    鄭波:這個問題我在採訪的過程當中也涉及到了,三個字--比較多。比較多的是拿小邱所在的集中村來説的,當地給我提供了這樣一組數據,全村總人口是1598人,外出打工532人,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是526人,也就是接近1/3。集中村,在當地是一個勞務輸出比較典型的村子,所以這1/3的比例,確實也是比較大的。

    還有一個信息想跟很多在外務工的人員,也包括小邱一家人分享,當你們在外務工的時候,其實在西部的各個城市、各個農村都有這樣相應的一些政策,比如説像每年春節都會去慰問老黨員,因為小邱爺爺當過村支書,也是村裏的老黨員,送點米、面、油生活必需品,可能東西不多,但是他能感受到政府在惦記著他們,當然還有很多幫助的方式,來關心他們。

    主持人:起碼讓他們不那麼孤獨。但是當這個比例已經到了這麼高的地步,而且是三個字“比較多”的時候,很多孩子是否也都會向小邱那樣,一下可能好幾年,由於各種各樣的因素不能回家過年,那麼留守在家的人又怎麼辦?

    鄭波:留守在家的人一方面是靠自己一定的勞動能力,來種植水稻、柑橘這樣的低級作物,就像採訪的集中村,是一個傳統農業村,通過種植也能增加一定的收入,當然村裏在外打工也是一個重要的收入來源。像小邱家,小邱的爸爸媽媽每年給爺爺奶奶要寄兩千多塊錢,大概就是每個月兩百多塊錢,我之前問過,小邱的爺爺奶奶每個月的生活費和藥費可能在400塊左右,中間的差距怎麼辦?我也了解了,實際上他們每年就通過種植水稻,包括養一些雞、鴨,最後算下來大概一年有兩千塊錢,基本上算下來這個差距就補上了。

    記者:就補平了,基本上也剩不下什麼錢了。

    鄭波:基本上能維持一個正常生活。

    主持人:經常不能回家過年,在情感上其實也有很大的落差,非常感謝鄭波。

    因此我們就急切地盼望,再過幾十個小時,那一家四口能夠趕緊回到爺爺奶奶身邊。但是我們更加關心的是,對,這的確是目前中國農村,包括整個中國目前的一個現狀。接下來這個家庭會有什麼新的選擇嗎?

    記者:這是不是邱茂?

    邱海明:茂茂,他在修車。

    記者:是不是他?

    邱海明:修車的就是。

    記者:長變了沒有?

    邱海明:是變的多了,去的時候才多大個娃兒。

    當年的小孩子如今已經成長為20歲的小夥子,在廣州,邱茂在汽修店修車,7歲的妹妹邱南在上學,而邱茂的父母給建築工地製作水泥圍欄,打工掙錢,像這樣一根圍欄,製作完成能賺六塊錢,夫妻倆一天下來大概能完成30根。

    雖然遠隔千山萬水,離開多年,但對家的牽掛卻一刻未停。在即將踏上回家路的時候,他們也在打算著將來,其中之一就是要把女兒小邱南送回四川老家讀書,不再帶回廣東。

    邱遠東:這邊上學主要是我們早送晚接很不方便。 她(孩子)和兩個老人在家裏也沒那麼無聊嗎。這個就是説沒辦法,當然我知道孩子在身邊比較好一點,但是家裏老人你要體諒他,沒有一個小孩,他(老人)也是很麻煩的。  至少他(老人)看著她,唱啊、跳啊、笑啊、哭啊、鬧啊,心裏也會高興一點。

    除了要把邱南送回老家上學,父親邱遠東還打算給老父母打上一口水井。

    邱遠東:天旱,回去給我老爸打一口井,他以前不相信地下水的,喜歡天然的水井。現在他相信,今年天干大旱,我那個水井從來沒有幹過的,現在全部幹掉了,要擔水吃了,他知道比較辛苦。

    説到回家之後,邱茂也有一些自己的打算,他想在老家開個摩托車、汽車修理店。

    記者:你們一家人聊過嗎?這個問題。

    邱遠東:聊過啦,但是我們家裏始終不如外面,經濟水平跟不上,還有思想不一樣的。比如説修車七七八八的,你跟他講你(這樣修)不行的,他説可以的,你馬馬虎虎幫我搞一下。你想你搞修理的,你今天搞了,明天不行、後天,他來找你是不是?在我們家裏,搞那個修理是很麻煩的事情。

    記者:那對於你來説,你到底是想回去開個汽修店還是在這裡開汽修店?

    邱茂:那要看看環境如何,店舖的鋪組,人際關係這些地方。

    邱遠東:現在就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我的意思是想讓他在外面搞一個修理店的,我投資都不怕,但是他一個人要在這邊(廣州)搞修理店,肯定我們父母要在身邊。但我們在他身邊,我家裏老爹老媽又沒有人在身邊,這是個很麻煩的事情。

    記者:邱茂,你什麼意見?

    邱茂:我是想回去看看,看看環境如何,我們那邊市場怎麼樣我都不知道,因為我太久沒回去了。

    記者:其實在潛意識裏你是希望?

    邱茂:希望回家了,在外面漂泊哪好受呢。

    主持人:所以春運絕不只是春運的問題,春運也絕不只是鐵路部門的問題,把春運的難題都壓在鐵路部門上根本扛不住,是此時此刻中國的一個現狀。

    難怪專欄作家魏英傑會説,春運難問題在火車站以外,年年春運年年擁擠,這證明城市化進程步履蹣跚,也表明造成城鄉割裂制度的因素沒有清除,大多數外出務工人員並非割捨不下故土,也不願意像候鳥那樣來回遷徙。如果能一切都解決得更好,恐怕我們春運的壓力才會真正變小。這期待著中國有更大的進步,我們共同期待。

熱詞:

  • 央視網
  • 視頻
  • 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