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評論:實體書店的命運該如何拯救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3日 04: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 觀察家

  政府在新城建設和小區規劃中,都應保證書店與文化設施的足夠數量。

  全國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關注實體書店的命運,呼籲政府加大投入。2005年全國共有國有書店網點11897處,供銷社網點3200處,集個體零售網點108130處,而到2009 年,國有書店網點減少為9953處,供銷社網點減少為1636處,集個體零售網點減少為104269處,三類網點4年就分別下降了16.34%、48.88%和3.57%。

  從我們日常生活體驗也可以看出上面數據的真實性,譬如社區周邊的幾家大超市,早前都有上百平方米的書店開設其中,現在多已讓位於其他商品攤位,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人們獲得資訊與知識的方式正在發生變化,譬如閱讀,通過手機就可以實現在線閱讀。

  除上述因素外,還有政府對中小書店扶持缺位的因素,政協委員張抗抗在提案中認為一些地方政府對傳統書店的發展持相對消極的態度、一些國營新華書店完成了連鎖模式改造後,市場化動力不足、民營書業渠道由於缺少政策扶持,在網絡書店的巨大衝擊下,很多都沒有找到有效的發展路徑。

  那麼,世界各國對中小書店又是如何予以政策支持的呢?法國政府長期免徵書店所得稅、加拿大政府為獨立書店購置電腦設備支付一半的費用、德國政府不僅免徵書店的所得稅,還在增值稅上給予書店優惠;日本和韓國政府制定圖書最低折扣以保護實體書店與網絡書店處於平等的競爭舞臺。圖書閱讀,不僅關乎整個國民素質,也體現政府的人文情懷,中國社會正在轉型過程之中,更多的農村人口將進駐到城鎮之中,在這樣的過程中,政府應該主動因應形勢,無論是新城建設還是小區規劃中,都要通過增加書店與文化設施數量,以體現人文關懷與對市民的文化福利回饋。

  我們一方面要向其他國家學習,減免書店稅負,另一方面,要實行城建達標,如果新建社區與城鎮圖書館、文化場所、中小書店與所住人口不成比例,即視為不達標,要督促相關部門追加投資,或政策扶持,特別是大型超市裏,更應該通過減免稅負設立書店,讓書店離普通民眾更近一點。

  書店自身也存在營銷創新問題,一是借助於網絡,向社區與年輕人群體滲透,主動將自己融進新的社會生態之中;二是在其他文化場所謀得自己“優雅”的位置,譬如大型酒吧街、現代電影城等年輕人文化消費區,讓書店成為其中一道風景;書籍在現代文化生態中,已開始具有一定的傳統甚至古典的意味,我們手執書卷與手拿電子讀物,有著全然不同的文化體驗,網絡與電子閱讀一般被認為更易泛閱讀或瀏覽文字內容,而圖書更能使人沉靜與深閱讀。

  我們期待政府有更積極的作為,應該有新思路與新方式,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在支持基層文化建設過程中,要切忌一味造大的劇場、大體育場館,那樣只會使文化高雅得遠離民眾。

  □吳祚來(文化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