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説,大力加強文化建設,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文化需求,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
文化建設因“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這一民生新指向,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兩會前夕,全國政協委員張抗抗的《建議政府扶持傳統書店及紙質書業的提案》提前曝光,實體書店的興衰也引起了熱議。兩會期間,記者就此專門採訪了部分代表委員。
應給予中小書店一定扶持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而書店是一個城市的文化名片。書店不僅是了解一個城市的窗口,而且有利於學習型社會的建立和完善。這是記者採訪時,大家的一致感受。
“台灣的誠品書店已成為一個文化景觀、文化縮影,很多遊客去台灣都會到誠品去看看。”全國人大代表朱永新説起書店,立刻想起了他曾去過的台灣誠品書店。他認為,書店是一個城市的亮麗文化風景,一個城市購書方便,也有助於提升市民的素質。“閱讀讓城市更美麗,學習讓城市更精神。”朱永新説,政府對書店的扶持理所應當。如果條件許可的話,政府可以免費或以極低的費用給願意開書店的人提供場地;同時降低書店的稅收,尤其是對中小書店,要像扶持中小企業一樣扶持中小書店。“我希望有一天書房就是一個書店。”朱永新充滿了憧憬。全國政協委員、人民出版社社長黃書元對此很是認同,他説,實體書店是一個地方的風景線,我去國外出差,只要有機會一定會去參觀那個城市的書店。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總裁聶震寧説,在網上購書、看書與到書店裏去看書、購書是不一樣的,書店是與讀者溝通的地方、讓讀者産生購書慾望的地方。現在,不少好書店已不是簡單的賣書場所,已經成為公共文化交流場所,舉辦各種講座、沙龍,成為文化交流、傳播的平臺,親子共讀的地方。政府應該把這些書店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給予一定的扶持。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漢榮書局董事總經理石漢基説,這幾年香港的書店活得也很艱難,很多書店從地面搬到樓上,再到更高層。聯合出版集團由於既有出版又有零售業務,集團內還有印刷廠,利潤相對大一些,部分書店所佔的門面是集團的産業,這些因素再加上有一部分補貼,集團即使在某一個環節不賺錢,也可以維持很長時間。他希望政府做一個大書城,租金不要太高,使專業化書店可以在裏面專心經營。
讓書店的文化味再濃一些
曾經做過蘇州市副市長的朱永新認為,書店其實是個文化交流的地方,讀者來到書店應該能感到一種文化情懷。有時讀者到書店來並不一定要買書,可能是為了聽一場講座、看一個展覽,或者來聽喜歡的作者談寫作經驗或是其他什麼。
聶震寧認為,開書店一定要定位準確。他舉例説,聯合出版集團在香港銅鑼灣的書店雖是租的産業但也賺錢,就是因為每一個書店的定位都是針對周邊居民情況而專門制訂的。“新界的店剛開時照搬了其他店的定位、風格和營銷策略,結果一直賠錢。在調查周邊居民消費情況後,經過重新定位就賺錢了。”黃書元也認為,對實體書店來説,專業化或者説專業化服務是一個趨勢,如民營館配商會把標簽做好,甚至幫助上架。
書店網點的密度,反映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狀況。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進程中,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文化權益,必須積極回應他們的文化需求與期待。“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到書店安靜地看書、買書就是一些人的幸福生活。
責編: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