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新京報社論:期待食品安全也能“優先”解決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7日 03: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 社論

  “很慚愧啊,剛吃飽,就出現了食品安全的問題。”日前,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參加兩會山東代表團審議,提到食品安全問題時連稱“慚愧”。他表示,“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將是長期的,日常生活食品的保障能否做到像奧運會、世博會、亞運會一樣,這個問題值得研究”。

  王岐山副總理的話耐人尋味。食品安全成為問題,老百姓不放心,這“飽飯”就吃得不是滋味。一方面是各級政府對食品安全問題不可謂不重視,去年還設立了高級別的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由三位副總理分別擔任主任、副主任。另一方面,食品安全問題依然不時出現。或許,正是面臨這樣的困境,才有了王岐山副總理的“慚愧”之言。

  其實,這樣的困惑一般民眾也有。當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很多人都在問,為什麼我們能舉辦得好奧運會、能把飛船送上天,卻造不好嬰兒的奶粉呢?如果,日常生活食品安全的保障能做到像奧運、世博、亞運一樣,那麼老百姓應該就沒有怨言了。很顯然,就目前的行政系統與運行機制來説,要做到這一點還非常困難。

  我們現在的行政系統在發展經濟和集中力量辦大事方面有優勢,效率和效果都極高———目標明確之後,強大的動員能力顯現,方方面面的公權力機構和社會資源都能調動起來。於是,奧運、世博都辦得十分精彩。然而,一旦缺乏“辦大事”的外界激勵,進入日常狀態,那麼,地方政府公共服務提供能力不足的弊端就會暴露出來。

  食品安全監管就是一個極其日常而普通的公共事務。如王岐山副總理所言,“這些事情真靠監管,就在菜攤上,就在米市裏,就在飯館裏。”問題就在於,我們現在沒有這麼多的衛生、質檢部門的人員,天天去市場上檢測,去為民眾的食品安全把關。如果,要做到對老百姓吃的飯菜從哪來,到哪加工等都瞭如指掌,如果,上述工作是有關部門每天的必修課,那麼,食品安全可能就不會成為問題,問題還是,我們有沒有這樣的行政能力。

  食品安全監管是政府應該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食品安全問題突出,本質上就是政府提供的相關公共服務不足。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個重要的原因或許在於,這樣的公共服務對很多地方政府來説,幾乎沒有現實的利益,甚至是財政“倒貼錢”。

  有很多代表委員也都提到,要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必須儘快著手建立從農場到餐桌全過程的産業鏈監控體系。其實,代表委員們呼喚的這個體系和奧運、世博食品安全保障機制,並無二致。問題的關鍵,還是怎麼建,要在如何扭轉基層監管乏力和公共服務提供能力不足上面做文章。

  而從根本上來説,還是需要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此次,國務院提出“十二五”期間GDP增速降到7%,也就為這種轉變提供了契機。經濟增長速度既然可以稍微放慢,也就意味著一部分行政資源要從搞經濟轉移到公共服務領域。

  關於食品安全問題,政府工作報告也很重視,承諾要“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健全法制,嚴格標準,完善監測評估、檢驗檢測體系,強化地方政府監管責任,加強監管執法,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昨天,國家發改委強調“十二五”規劃綱要堅持了民生優先的原則,這一個五年規劃更加突出了民生的保障和改善。“民以食為天”,期待“十二五”期間食品安全問題也能得到“優先”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