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易憲容:居民收入差距為什麼越來越懸殊?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1日 14: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從十二五規劃建議來看,擴大內需將是未來5年整個經濟發展戰略轉移的重心。這個經濟戰略的轉變,不僅將改變整個經濟的結構,也將影響到未來經濟能否持續穩定發展。可以説,擴大內需是未來經濟的宏圖與願景。

  那居民的內需能力又從何而來?如果廣大居民沒有消費能力,擴大內需願望可能成為一句空話。因此,擴大內需的重要前提在於居民收入水平能夠較快提高。

  目前中國的內需不足,最大的問題就在於農民的消費水平低。如果國內農民的消費水平達到城市居民的消費水平,那麼中國的GDP就會翻一倍以上。另一個問題是收入分配不公平,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農村是這樣,城市的情況也是如此。現實生活中有消費能力的人消費慾望欠缺,而有消費慾望的人卻消費力不足。這些問題的根源多是制度性的,要增加國民收入水平得從重大制度改變入手。

  首先,居民收入分配方面,得從制度改革角度改變當前的城鄉二元結構,讓更多的農民進入城市。別看從政府公佈的數據來看,中國城市化率達到了47%以上,但是實際上,如果不徹底地改革現行的戶口管理制度,讓進入城市的農民真正成為城市居民,讓中國農民能夠自由流動,那這種城市化率只是數字上的統計,實際上這些進入城市的農民與真正的城市居民生活仍相差很遠。在這種情況下,農民進入城市不僅不能有尊嚴地過上城市生活,他們的消費能力也無法提高。要讓中國城市化成為真正的城市化而不是假城市化,就得全面取消當前這種計劃經濟條件下的戶口管理制度,得對土地制度進行改變。沒有這兩個前提條件,要讓中國農民進入城市,要通過城市化來提高農民收入水平是不容易的。

  其次,這些年來經濟快速增長,城市居民間收入差距越來越懸殊。這裡既有初次分配方面的原因也有再分配方面的原因。但最大的問題是制度性的政府權力對社會資源、對收入分配佔絕對主導地位。這種制度性安排,一方面讓絕大多數居民的收入比重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越來越低,政府財政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則越來越高;另一方面,讓靠近權力者獲得的財富越來越多(形式或合法或尋租),政府權力成了財富收入分配的最主要工具。因此,要增加絕大多數居民的收入水平,就得進一步界定政府的基本職能。這個問題不解決,希望讓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高是不可能的。

  第三,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及落腳點就在於保障及改善民生,就在於讓絕大多數居民都能夠分享到整個經濟增長的成果。這應該既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及現代文明社會發展的宗旨,也是和諧社會得以確立的基點。但這個原則如何通過收入分配政策來體現,不僅僅在於提高最低工資收入標準,也不僅在於建立正常健全工資增長機制,而是在於如何讓每個人獲得平等的發展機會。

  還有,民生問題涉及社會成員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它是個內涵十分豐富的整體,要動態測評調整政策。比如説,早幾年的一些房地産行業的做法,讓住房成了少數人投機賺錢的工具,把中國的住房價格炒上了天。

  這不僅嚴重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持續性,影響到中國的金融安全及經濟協調發展,而且嚴重影響到絕大多數居民最基本的居住條件。在這種情況下,絕大多數居民不僅無法分享到經濟發展之成果,反成了收入財富被嚴重掠奪的受害者。因此,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分享經濟發展之成果,不僅僅在於其名義工資的增加,更重要的還在於基本的民生消費品價格是否回歸理性。這些都與當前中國的制度安排有關。

  總之,增加國民收入,並讓國民收入增長快於GDP的增長,最重要的是要讓全體居民分享到經濟發展之成果,讓每一個居民都有根據其潛能發展之機會,而這些都需要堅定地改革,否則要達其目標是不可能的。

  □特約評論員易憲容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