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瞭望》文章:抗美援朝勝利萬歲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4日 19: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瞭望新聞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六十年前的“抗美援朝”,無疑是新中國歷史上一座重要里程碑。

  那年那月,這個從持續了百年之久的干戈離亂中誕生的新生國家剛滿周歲,當她來到這個世界上時,迎接她的,是斷墻殘垣,是瓦礫廢墟,是荒蕪已久亟待耕耘的土地,是千千萬萬嗷嗷待哺的生靈!還有欲待重整的殘破河山,渴盼歸一的邊遠疆域,切望蕩平的殘敵悍匪,急需洗滌的污泥濁水……

  她對和平生活和平建設的嚮往,如同久旱的土地之望雲霓。

  然而,她卻毅然決然地派出了她的百萬優秀兒女,肩荷著“萬國牌”武器,昂首挺胸地走出國門,迎著撲面而來的硝煙烈火、槍林彈雨,去迎擊以世界頭號強國為首、自稱“聯合國軍”的鐵甲勁旅!以至於當年的對手和許多朋友都認為這是多麼地不可思議:家園百廢待興,自顧尚且不暇,又何以兵臨險境,勉為其難地以卵擊石?即使在今天,仍有人喋喋不休地以戰爭中的每一項得失來斤斤計較:當年新中國領導人這一驚世駭俗的重拳出擊是否必要?利害相較,是得分還是失算?

  出兵援助有前提負責任

  審視歷史需要有穿透歷史的眼光,何況歷史演進的本身就能説明一切!無須對此作太久遠的回顧,日本軍國主義霸佔朝鮮而後染指中國,從而使中朝兩國先後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慘痛教訓,對兩國人民就足具史鑒來者之功效——“唇亡齒寒,戶破堂危”,何過於此?而唯其如此,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兩國愛國志士就攜手並肩互相支援相濡以沫共挽民族危亡。而二戰結束後,中國人民革命鬥爭在短短四年間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並且繼續以磅薄之勢推進百年來首次在真正意義上完成民族統一之大業,這自然而然地鼓舞了朝鮮人民完成祖國統一的決心和意志。而支持朝鮮人民正義鬥爭,對於正進行同樣事業的中國人民來説,毫無疑問也是天經地義的。

  然而支持並不等同於直接介入,建國伊始,新中國自己的問題一大堆,清匪反霸,土地改革,鞏固政權,恢復經濟,解放台灣,進軍西藏,都決定了新中國的戰略重點應該是在南而不是在北。百廢待興之時,新中國的領導人和人民群眾都不願意與任何一個國家之間發生戰爭。新中國對於兄弟鄰邦的支持只能基於道義的聲援和有限度的物資支援,同時必須作危急情況下的應對準備。而新中國領導人對友好鄰邦作出的在緊急情況下出兵援助的承諾也是有前提責任的——美國軍隊“不過‘三八線’,我們不管;過了‘三八線’,我們一定打過去”。這是明確的宣示:“如果不是美國侵略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我國台灣,打到了我國的東北邊疆,中國人民是不會與美國作戰的。”

  而世界頭號強國偏偏就冒了這個天下之大不韙。

  曾任美國國務卿的亨利基辛格也曾經婉轉地承認:“毛澤東有理由認為,如果他不在朝鮮阻擋美國,他或許會在中國領土上與美軍交戰。最起碼,他沒有理由去作出相反的結論。”

  美國作為軍事基地遍佈全球的世界頭號強國都可以聲稱“安全”受到威脅,因而遠涉重洋肆意踐踏他國的土地,那麼被這把侵略兇焰燒到了鴨綠江邊的中國,在得到鄰國之請後伸出援手掃清家門,又有什麼可以值得非議的呢?弱者對抗強者最有效的武器是自身的團結和互助,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的旗幟上曾經灑下過朝鮮志士的鮮血,而朝鮮人民革命鬥爭危難之際,中國人民“涌泉相報”,不更是順理成章的回報麼?更何況,中華民族禮義之邦,中國人民大人大量,在“沒有理由作出相反的結論”的同時,還先禮後兵,言之有預,對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是“打你先商量”,警告再三,忠言相告:先告訴你,別欺人太甚;再告訴你,別過那道生死線;最後甚至明白攤牌,人家內戰一方過線沒問題,你要過來我們就不能不管。

  然而,那個年頭的頭號強國聽不懂或不願聽懂這個“言之有預”,根本就沒有把尚在襁褓中的新中國放在眼裏,仍然以“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那個軟弱的國家”來認識這個古老土地上的新生國家,認定了欺侮了你也是白欺侮。這個時候,除了掂槍挾炮起而反抗侵略,還能拿什麼東西與他們平等對話平等交流?而“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這個口號之所以在中國人民中具有毫不含糊毋庸置疑的號召力,正是因為中國人民從並不久遠的歷史教訓中就能很方便地比較鑒別:這直奔家門而來的客人,究竟是好心,還是歹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