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評論:嚴懲犯罪,已是食品安全最後的防線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17日 21: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保障食品安全,也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嚴格的司法,需要完善的監管,也需要提高道德水平,建立起市場經濟賴以生存的基本信任。因此,建設食品安全體系的過程,也是抵制道德潰敗、重建社會的過程

  9月15日,最高法院等4部門發出通知,要求依法嚴懲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動。通知要求,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犯罪分子,罪當判處死刑的,要堅決依法判處死刑;要加大財産刑的適用,徹底剝奪犯罪分子非法獲利和再次犯罪的資本;與危害食品安全相關的職務犯罪一般不得適用緩刑。(9月16日《新華每日電訊》)

  食品安全問題頻出,已經成為公眾的最大“心病”。不久前,《小康》雜誌社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在全國12個城市開展公眾安全感調查。結果顯示,食品安全以72%的得票位居公眾最擔心的安全問題之首,其中超過半數的人表示,會經常因為吃的問題而焦慮。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央對食品安全高度重視,成立了高規格的食品安全委員會。此次通知中,更是把食品安全提升到“加強黨的執政能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併為此再出“重拳”。

  4個政法部門通知的主要精神,就是要堅持對食品安全犯罪的高壓態勢,從嚴從重處罰,通俗地説,就是要讓嚴重犯罪分子付出血的代價、罰他個傾家蕩産。從嚴從重執法,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食品安全問題叢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處罰過輕,違法成本太低,不足以産生威懾作用。

  然而,食品安全的産業鏈很長,司法所維護的只是最後一道防線,而且往往是事後救濟。嚴刑峻法,對違法犯罪固然有震懾作用,但也不能高估。三鹿奶粉事件中,兩人被判死刑,掌門人田文華被判囚終身,一個如此知名的企業轟然倒地,教訓不可謂不沉痛。但隨後,同樣在乳品行業,三聚氰胺魔影再現。執法的威懾力,跟法律的嚴厲程度不一定正相關,還要看其他兩個方面,一是違法行為被揪出的幾率是多大,二是能否對所有違法犯罪者一視同仁。

  發現危害食品安全違法行為,不能只靠人民群眾用身體去檢驗,不能只靠司法的事後救濟,這樣經濟、社會成本都太高。及時發現問題,只能靠逐步完善的食品安全標準,建立可信賴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和體系。近期的金浩茶油事件等,暴露了監管部門在態度和標準上的雙重缺陷。在食品安全方面,西方國家也曾經歷了一個由亂到治的過程,借鑒其先進經驗,可以少走不少彎路。

  不過,任何標準都有局限和滯後性,等到被監管發現,一般已釀成比較嚴重的後果。食品生産的産業鏈很長,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出現問題。在食品中添加的,很多是不在現行標準中的非法添加物,比如三聚氰胺、吊白塊、一滴香等化工品,壓根就不應該出現在食品中,因此,監管有很大難度。連權威的食品安全專家都認為,食品安全問題,“説到底是一個道德問題”。(據9月14日《新京報》訪談)從農田到餐桌,漫長的産業鏈,需要每一個環節都能堅守誠信,堅持“不作惡”。

  保障食品安全,緩解人們“吃的焦慮”,也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嚴格的司法,需要完善的監管,也需要提高道德水平,建立起市場經濟賴以生存的基本信任。因此,建設食品安全體系的過程,也是抵制道德潰敗、重建社會的過程。(丁永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