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專家稱制度原因造成民營醫院缺乏公平競爭機會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17日 04: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對話人:編輯黃碧梅

  專家劉國恩(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北大中國醫藥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於宗河(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管理分會會長)

  【閱讀提示】

  我國民營醫院接近5000所,佔我國醫院總數的20%左右,但是其承擔的診療服務量遠低於這個比例,醫院規模多數比較小。民營醫院發展不起來,當然有自身面臨信任危機等原因,但是長期以來的政策制約也是重要原因。

  去年的新醫改方案提出,民營醫院在醫保定點、科研立項、職稱評定和繼續教育等方面,與公立醫院享受同等待遇;對其在服務准入、監督管理等方面一視同仁。

  民營醫院是純粹的企業還是帶有公益性?為什麼我們要扶持其發展呢?現實情況中民營醫院遭遇哪些政策執行的壁壘,“一視同仁”的新政策又該如何落到實處?本版編輯與相關專家展開對話,試圖尋求答案。

  一問:

  營利和公益矛盾嗎

  編輯:國家對民營醫院的定位是怎樣的,它是純粹的營利性企業還是具有公益性的?

  劉國恩:要看對公益性的理解是傳統意義的還是與時俱進的。從傳統意義上,公益性服務好像就必須是低價,甚至是免費的最好。但從實質上看,我以為公眾受益才是公益性最核心的內涵。對醫療服務而言,醫保制度與醫療制度兩方面要協同並舉,才可能有效地推進醫療的公眾受益程度。公眾買不起服務,主要問責醫保制度;公眾買不到服務,主要問責醫療體制。雖然服務是一體,但責權分明。

  醫療服務機構的公益性,最實在的表現應在服務質量、效率、安全和滿意度方面,而不僅僅是廉價,更不該是吃免費大餐。“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是現代市場經濟的基本原理。

  於宗河:民營醫院是我國醫療衞生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醫改意見指出,堅持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為主體、營利性醫療機構為補充,公立醫療機構為主導、非公立醫療機構共同發展的辦醫原則,建設結構合理、覆蓋城鄉的醫療服務體系。

  我國現在民營醫院近5000所,佔醫院總數的20%左右。按照兩年前的不完全統計,估計營利性的佔90%以上,非營利性的佔10%,這兩年情況可能有所變化。

  醫療衞生事業本身就屬公益性質。雖然民營醫院多是營利性的,但和一般企業不完全一樣,也有一定的公益性。

  編輯:鼓勵發展民營醫院,是基於什麼樣的考慮?

  劉國恩:從經濟角度看,利用社會資源辦醫,可以減少財政壓力,使其用於其他更需要的地方。如果不能形成一個有利於包括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共同成長的環境,那麼,中國很難靠現有公立醫院單獨完成偉大的醫改使命——滿足不斷增長的國民醫療服務需求。因為公立醫院的發展壯大畢竟需要充足的資源,而要靠財政投入(特別是地方財政)既不現實,也不可取(低效、無動力),因此面向社會融資必然是我們應該認真思考的發展之路。醫療行業引入社會資本,不僅具有巨大的潛力,同時又能把現代市場的游戲規則帶入醫療市場發展,推動醫療市場的整體運行效益。

  從政治角度看,開放醫療市場,是社會進步、發展機會公平的客觀要求。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除極個別國家外),非政府醫療機構的品牌、技術、規模、服務質量和效益,幾乎都要優於政府醫療機構。因此,當前我國民營醫療機構所表現出來的種種問題不應該是天生註定的。

  二問:

  非公民待遇有哪些

  編輯:新醫改方案中提出:“積極促進非公立醫療衞生機構發展”,但是現實執行中,很多民營醫院常常面臨與公立醫院相差懸殊的待遇。具體都有哪些待遇,導致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難以在同一跑道上公平競爭?

  劉國恩:民營醫療機構沒有形成與公立醫院對等競爭的局面,主要是制度原因造成的,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准入存在很大障礙;健康的成長條件受到制約。

  特別在科研立項方面,國家科研資金的流向,主要傾向於公立醫院,尤其是教學型醫院。人員編制和職稱也是一個大問題。在中國,事業單位的編制和職稱是強大的行政化資源。對於民營醫院,新醫改之前,行政配置的人員編制和職稱都沒有了,民營機構的醫務人員自然失去了事業、專業發展的機會和動力,這可是確保人員專業素質的底線平臺啊!試想,還有什麼比這個對中國民營醫院的健康發展更具殺傷力呢?

  於宗河:國家向來提倡支持鼓勵民營醫院發展,但實際中做得還不到位,如在醫保定點的問題上,現在民營醫院有醫保資格的比例與公立醫院相比,差距明顯。這也是影響民營醫院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我國在醫療保險定點醫院的選擇上,並沒有哪一項政策説民營醫院不能作為醫保定點的。但為什麼在一般情況下,不選擇民營醫院做定點呢?主要還是社會公眾和有關醫療保險、合作醫療資金管理部門對民營醫院留有不良印象導致的。民營醫院若想成為醫保定點醫院,首先要從自身嚴格要求自己,贏得社會信任;當然,政府要在政策上予以扶持,鼓勵地方選擇民營醫院作為醫保定點。

  民營醫院自身也存在至今仍未改變的問題。比如,民營醫院用高薪挖來技術骨幹,但有的醫生認為有些民營醫院的做法不符合作為醫生的原則,就不願意待了,這不能全怪到政策頭上。

  三問:

  “一視同仁”是奢望嗎

  編輯:民營醫院也承擔着救死扶傷的責任,也能幫助緩解當前醫療資源的緊張。那為什麼政策的執行上會形成對其不利的現實?對於改善這一局面您有何建議?

  劉國恩:在去年新醫改方案出來之前的幾十年間,社會力量辦醫,從政策規定和實際操作看,都面臨了發展平臺和支持條件的相當不平等。其表現結果,自然也不可能與公立醫院一樣。問題是,現行體制的不公平,導致了結果的不公平。但普通人的感受更多是基於觀察結果的,從而形成了相當的偏見。這是我們醫改的一個難點,解決起來需要相當的時間和努力。

  如何調動和發揮社會力量發展醫療衞生事業,除了要儘快改善民營醫院的發展條件和生存環境,還要正確引導長期形成的對民營醫療機構的社會偏見。其實這道理很簡單,受父母關愛的孩子,健康成才的幾率一般要比放任自流的小孩大一些。如果想要更多的孩子成才,我們必須一視同仁地投入關愛。

  我們的醫改必須以促進醫療供應能力的提升為基本目標,因此發揮社會力量辦醫是多贏的制度選擇。其實,新醫改文件在這點上已經表述得非常明確,當前的任務是地方政府如何正確落實和有效執行的問題。當然,有些地方政府已經邁出了可喜的步伐,比如成都在“管辦分離”和發揮社會力量的措施方面落實得比較到位;昆明在推進醫生多點執業方面走在了全國的前面。

  民營醫院發展的另一問題是醫保定點資格,我們不能保證定點結果的平等,這是能力決定的,但我們有理由要求參選機會的公平,杜絕因所有制不同帶來的歧視。如果我們社會不希望看到民營醫療機構不負責任的“一錘子買賣”行為成為普遍現象,必須構建公平的制度環境,一視同仁,確保公立、民營機構的同臺競技,共同發展。

  於宗河:這幾年,民營醫院的環境正在得到改善。稅收方面, 2009年開始實施的營業稅暫行條例規定,醫院、診所和其他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免徵營業稅,這減輕了民營醫院的稅收負擔;醫保資格也正在對民營醫院放開。同時,民營醫院分會作為行業社團一直以貫徹“全國民營醫院誠信自律規範”和創建“全國誠信民營醫院”來引導民營醫院改善自身,贏得信譽,爭取主動。事實上,這幾年已取得或顯示了明顯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