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我新一代導彈驅逐艦定型時解決軟體死機現象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14日 10: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經過嚴格的定型試驗,范曉虹領銜研製開發的導彈戰術軟體成功嵌入海軍新型戰艦和導彈發射指揮車的武器系統,運行狀態穩定,可靠性得到有效保證,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新中國成立60週年閱兵慶典上,海軍反艦導彈方隊光榮接受檢閱。國外媒體驚呼,中國海軍的新型“鷹擊”系列反艦導彈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些方面甚至處於領先地位。

  這一刻,范曉虹的欣慰和自豪如潮水般涌上心頭。這位海軍裝備研究院某所的研究員帶領她的團隊拼搏多年,汗水澆灌出了碩果。

  取得阿拉巴馬大學博士學位一週後她就回國了

  有人盤點上世紀80年代的關鍵詞,“出國熱”與“改革開放”、“萬元戶”一起位居前列。那時,不少人千方百計辦簽證、搞“綠卡”,可范曉虹卻“逆流而行”。

  1986年12月,她以優異成績獲得阿拉巴馬大學博士學位後僅一週,便與以訪問學者身份在美國工作的丈夫一起,回到祖國的懷抱,結束了4年零8個月的美國留學生活。

  在那個博士還很稀少的年代,以范曉虹所學的專業和嫻熟的英語,多家條件優越的科研院所可以供她選擇。然而,她選擇進入組建不久的海軍裝備論證中心,成為當時我軍屈指可數的博士之一。

  當時,海軍裝備研究院正處於創業階段,科研環境、器材設備、辦公手段、生活條件都比較差,連住房都很困難。范曉虹住著地鋪,在低矮的平房裏辦公,在靠著馬路邊的防震棚裏搞試驗。院領導問她有什麼要求,她説:“我的要求是儘快給課題,能儘快開展工作。”

  “在學成歸國的問題上,你就沒有過思想鬥爭?”面對人們的不解,范曉虹説:“當時的想法就是趕緊回來,甭管做大做小、做多做少,一定要為自己的國家做點事。”

  范曉虹清楚記得,她不滿16歲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時,聽到陳賡院長的一個比喻。陳賡説:“軍工學院就像是一個大飯堂,學員是來吃飯的,教員則是飯堂裏的廚師,而我們這些人就是給大家端盤子的。” 范曉虹在那裏立志用知識報國。

  “當兵為什麼光榮,光榮因為責任重……”軍校畢業時,當范曉虹唱著激情奔涌的歌曲,準備大展拳腳時,“文革”開始了。她被分配到農場從事艱苦的體力勞動,接受“工農兵再教育”。

  1978年,已過而立之年的范曉虹,一邊相夫教子、照顧家人,一邊幹好本職、刻苦學習,考上國家公派留學生,前往美國留學。

  范曉虹學習所在的城市漢茨維爾,是美國的一個宇航中心,有著世界最大的宇航博物館。在那裏,她參觀宇航博物館,還鑽進了“阿波羅”號飛船。大洋彼岸的科技成就讓她深切感到祖國在這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

  范曉虹珍惜點滴時間刻苦學習,留學5年只回國探過一次親。歸國後,她主持完成艦艇指控系統性能評估、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多傳感器融合研究等20多項裝備論證基礎研究課題,取得30多項開創性成果。

  范曉虹先後作為科技界代表參加中國婦女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黨的十四大會議,當選全軍婦女先進個人、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成為反艦導彈作戰軟體編程頂級專家

  上世紀90年代初,精確制導、智慧打擊成為世界反艦導彈的發展潮流,而對精確制導起“大腦”作用的戰術應用軟體是關鍵技術之一。然而,當時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軟體工程不被重視,很多人不願幹。1995年,范曉虹從裝備論證基礎研究領域改行,領銜研發我國反艦導彈信息化、智慧化所需的核心軟體。

  業內專家十分清楚,基於計算機硬體基礎的軟體技術,操作平臺三五年就會形成一個代差,國外35歲還編程的人已非常少見。要編好這種戰術應用軟體,不但要懂計算機技術,還要懂導彈性能和艦艇戰術。范曉虹和她的團隊當時對導彈的戰術使用了解並不深,而她作為項目負責人,此時已近50歲,挑戰和難度可想而知。

  在人們懷疑的目光中,范曉虹帶領課題組的年輕人摸著石頭過河。不了解部隊需求和作戰原則,她們就向院校教授請教、向戰術專家求援、向部隊官兵問計;沒有參考資料,就親自動手設計數學模型、推導計算公式、編寫程序代碼;沒有導彈技術參數,就深入試驗場、工業部門調研。

  2007年,范曉虹參加我國新一代導彈驅逐艦定型試驗時,發現戰術軟體有偶發的瞬間死機現象。她一遍一遍查找、計算、測試,可就是找不到原因。試驗現場上百雙眼睛盯著她,如果問題不解決,將影響裝備定型。

  時年61歲的她,本該退休安享晚年,可為了這一型裝備,她自願延緩退休,更何況部隊官兵對新裝備正翹首以盼。此刻她無暇顧及個人榮辱,橫下一條心:“就是搭上這條老命,也要排除這個隱患。”

  范曉虹重新調整思路,不僅對自己設計的軟體從頭到尾查個底朝天,還對協作單位的軟體程序也一一篩查,帶領課題組連續加班奮戰7個晝夜,對10多萬行軟體程序逐一檢測,終於找到原因,實現了故障“歸零”。

  經過嚴格的定型試驗,范曉虹領銜研製開發的導彈戰術軟體成功嵌入海軍新型戰艦和導彈發射指揮車的武器系統,運行狀態穩定,可靠性得到有效保證,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為提高軟體可靠性,范曉虹經常在各種極端氣候條件和惡劣環境中展開試驗。2004年夏天,她在新造的艦艇上測試軟體,窄小的艙室裏噪聲刺耳,油漆味嗆鼻,氣溫高達40多攝氏度,她把電腦放在紙箱上,蜷縮著身體堅持工作,差點中暑暈倒。2006年冬天,年過花甲的范曉虹,參加新型導彈野外打靶試驗,她每天都要在零下20攝氏度的冰天雪地裏連續工作10多個小時。

  16年過去,從零開始的范曉虹已經成為反艦導彈戰術應用方面的行家、作戰軟體編程的頂級專家,她相繼研發多個型號的反艦導彈戰術應用軟體,裝備我國上百艘主戰艦艇和岸艦導彈部隊,使我國反艦導彈具備超視距攻擊、多方向精確打擊能力,開創性地走出了一條屬於中國人的反艦導彈智慧化發展新路。

  軟體不僅要設計得好,更要讓部隊官兵用得好

  范曉虹説,導彈飛得好,不僅需要我們的軟體設計得好,更要讓部隊官兵掌握得好、用得好。

  每型軟體研製成功後,她都要到一線部隊手把手地教,不厭其煩地講解。近年來,她為海軍30多個營以上部隊講過課,僅培訓導彈部門官兵就達1000余人次。

  每到部隊培訓,范曉虹都先把家裏和實驗室電話寫在黑板上,她説:“課堂時間有限,日後有什麼問題請隨時與我聯絡。”無論是誰、無論多晚打電話,她都有求必應。

  2007年,部隊官兵提出,能否通過修改導彈戰術應用軟體,規劃導彈航路,以滿足戰時需求。范曉虹立即前往部隊調研論證,發現方案可行。

  但是,對已經定型的裝備作修改,稍有閃失,要負法律責任。范曉虹卻説:“只要能提高部隊戰鬥力,再大的風險我來承擔。”

  回到北京後,她拿著詳細修改方案到上級機關、工業部門和生産廠家,一個單位一個單位地解釋,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地説明,一個人員一個人員地溝通,方案最終得到大家認可,通過了專家評審。

  范曉虹説:“軍事科研工作者要為戰鬥力生成負責,為參戰將士生命負責,為未來戰爭勝利負責。”

  兩年前,她聽到部隊官兵無意中提到,導彈攻擊角軟體採用傳統計量方法,更符合操作習慣。説者無心,聽者有意。范曉虹馬上著手對軟體進行修改。官兵們看她在導彈指揮車上爬上爬下,在武器控制臺上一趴就是大半天,心疼地説:“范教授,您太辛苦了!不改,我們也能用。”

  “能用與好用是兩回事!戰機稍縱即逝,哪怕只是縮短1秒鐘,也能為戰爭勝利贏得先機與主動。”她毫不猶豫地對岸艦導彈設備全部作了修改,使導彈模擬訓練發射準備時間縮短了整整6秒鐘。(姜曉燕 黃華 余華梁)

熱詞:

  • 范曉虹
  • 導彈驅逐艦
  • 反艦導彈
  • 定型試驗
  • 打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