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南昌市民可用手機搜索附近人防工程 信號全省覆蓋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15日 06: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軍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假如你是位南昌市民,當防空警報拉響時,無論你在市區什麼地方,只要打開手機搜索,就可以找到距離你最近的人防工程;

  當你碰到重大突發事件或危險時,用手機拍下即時照片,通過“民防通”專網,就可以上傳至省市指揮中心……

  應對信息化條件下的空襲需要信息化的人民防空。9月上旬,記者從總參舉辦的全國人防信息化集訓現場獲悉,江西投資2000多萬元的省市人防指揮信息系統升級改造工程基本完工,這標誌著江西省人防信息化邁入全國先進行列。

  從“白紙一張”到“摺子大戲”

  路,是躺在地上的碑;碑,是豎在地上的路。這不是文字上的遊戲,而是江西軍地人防系統攜手創作的一曲奮鬥樂章。

  “十五”時期前,江西人防信息化建設幾乎“白紙一張”。在各級人防基本完成指揮工程建設的基礎上,2010年以來,江西省人防辦按照“頂層設計、綜合集成、重點投入、配套發展”的思路,自籌資金4300多萬元,為11個設區市人防辦統一配發人防機動指揮車和衛星通信車,實現了全省衛星通信信號全覆蓋。

  江西人民防空信息化建設,自此走上快速道,邁入新天地。

  “空襲情況下,如何讓分散而又無組織的百姓有序避險?敵人襲擊造成民眾恐慌,如何確保權威信息發佈的暢通及時?一旦敵方的點穴式精確打擊命中指揮信息中樞,其他信息保障模式能否及時接替……”從江西南昌到福建龍岩,距離不過550公里,數字背後上演的卻是一幕矛與盾較力的“摺子戲”:9月5日下午,一場信息化條件下城市防空襲綜合演練在贛閩兩省揭開帷幕。

  記者在導演大廳LED顯示屏上看到,8個人防指揮所和6個現場同步進行,信息獲取、籌劃決策、綜合防護和快速救援4個課目環環相扣、有條不紊……

  “從演練中可以看到,近年來人防系統裝備的無人機、機動指揮車、多媒體警報器等新裝備已經形成了戰鬥力,這是提高人防體系防護能力的‘金鑰匙'。”江西省人防辦指通處處長鐘斌感慨地説。

  追本溯源,這把“金鑰匙”還要從2010年3月1日這天説起。當日,江西省首次組織“國際民防日”活動,省人防辦在南昌舉行機動衛星通信指揮車交付儀式,全省11個設區市人防辦統一領到了“金鑰匙”。

  危險來襲,時間就是生命。這把“金鑰匙”開啟的,正是一扇扇希望之門。

  ——2010年6月20日,江西撫州唱凱堤決口,千鈞一髮之際,撫州市人防辦臨危受命,及時向北京傳輸搶險救援視頻信號;

  ——2010年“523”滬昆鐵路脫軌事故救援行動中,江西省人防辦下達命令後40分鐘,鷹潭市人防衛星機動指揮車便開始向國家應急辦傳輸災情信息;

  ——在“江西礪劍—2011”演習中,江西省人防辦無人機擔負蒐集戰場信息的任務,順暢清晰的圖像為指揮部決策指揮提供了依據;

  ……

  從“用兵一時”到“用兵千日”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坐落于南昌贛江與撫河故道交匯處的滕王閣,至今仍雄美矗立。

  然而,南來北往的遊客也許並不知曉,歷史上滕王閣先後重建竟有29次之多。撫今追昔,對滕王閣的屢次修繕,是因為它是南昌的名片。凡是留傳的建築物,總有它吐故納新的獨特稟賦。

  “防空”與“防災”兼容,便是現代人防的稟賦屬性。江西省人防系統著眼長遠,把這兩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戰時防空、平時服務、應急支援”的新格局。這一點在人防指揮信息系統建設上體現得尤為明顯。該系統上可聯通國家人防辦,下可聯通市、(縣)區和街道。千里之外“面對面”,不再是天方夜譚。

  目前,這套信息系統已完成了與11個設區市和63個縣(市、區)重要經濟目標、近60個街辦和部分有疏散接收任務的鄉鎮的互通,有效避免了“孤島”和“煙囪”現象,大大縮短了指揮流程,構築了一道堅固的“安全屏障”。

  在“江西礪劍-2011”演習中,這套系統得到了近似實戰的檢驗。

  2011年9月28日,演習導演部向九江市下達了重要經濟目標防護實兵演練的課目。然而,命令下達方式與以往截然不同,不是下達給九江市人防辦,而是“面對面”下達到九江市煉油廠。

  接到任務後,煙幕組人員用煙霧對目標進行遮蔽防護,關閥組人員迅速關閉油庫閥門,人防志願者發放紅氣球和角反射器,偽裝網安裝人員對目標進行遮蔽……演習課目順利完成,省人防指揮信息系統的良好性能得到驗證。

  江西省人防建設始終堅持城區發展到哪、防空警報就覆蓋到哪的建設的理念,近年來城區防空警報音響覆蓋率已經達到95%以上。

  據江西省人防辦主任梁閩春介紹,一些重要湖泊、水庫和礦井都安裝上警報器,既可以隨時發出防空警報信號,又可以及時發放災情預警信息,就像在一個舞臺上演奏著內容不同但節拍類似的多支樂曲,標誌著人防系統真正從“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變為“養兵千日,用兵千日”。

  從“自成體系”到“同頻共振”

  江西省人防系統在“十一五”期間解決“防空防災一體化”問題的同時,也在思考另一個新課題:人防建設如何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

  “一旦戰爭發生、自然災害降臨,不但要有應急指揮平臺,還要建設完整的疏散防護體系,讓人民群眾有緊急避難場所。”國家人防辦副主任王克斌告訴記者。

  “人防事業搞得怎麼樣,應該成為一座城市現代化建設及城鄉一體化建設水平高低的重要標誌。”有人覺得人防經濟是“邊緣經濟”,而非“主流經濟”,南昌市人防辦主任張鴻雁對此並不認同。

  “10層以上或者基礎埋深3米以上的民用建築,以及人民防空重點城市的居民住宅樓和危房重建住宅項目,按照地面首層建築面積修建防空地下室。”記者查閱2011年3月1日起施行的《江西省人民防空工程管理辦法》,其中的第12條讓人眼前一亮。

  著眼人防工程與城市建設同頻共振,江西各地積極利用舊城改造、新區建設、道路拓寬、廣場建設等機遇,提高人防建設與使用的效率。

  “該項目所建設的人防工程面積有4881.4平方米 ,平時作為商用地下停車場,而戰時又可作為人員防護工程,共分3個防護分區,5個抗爆單元。”近年來新餘市區面積迅速擴大,他們堅持把人防工程規劃納入到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的原則,該市的新源小區項目,即是平戰結合的典型之作。

  城市向高空拓展方興未艾,一場地下空間開發的熱潮,又在江西各地逐步掀起。

  2011年6月29日,鷹潭市中心城區,一個大型告示牌格外醒目:前方中心廣場人防工程施工,給您帶來不便請諒解。

  15天前,總投資15億元、江西省最大的單建式人防工程——鷹潭中心廣場人防工程正式開工。該工程一期工程總建築面積達8.6萬平方米,呈“十”字形佈局。

  “人防建設搞得好不好,直接關係到一座城市的整體功能完不完善、抗毀能力的強與弱,關係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戰爭潛力的有效保存。”在鷹潭人看來,這個人防工程,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戰時可以掩護人員、儲備物資。平時作為疏散幹道,把行人引入地下,實現人車分流;地下還設置500多個停車位,緩解停車難的問題;地下商城聚集人氣,促進商貿繁榮,加快城市經濟發展速度。

  目前,九江、萍鄉、贛州三地各有一個大型平戰結合地下綜合體開工建設,建設面積13萬多平方米,投入資金7億多元。

  劍與犁,思考沒有停止,探索仍在繼續。

  上圖:江西省人防系統配發的機動衛星通信指揮車。江西省人防辦供圖

熱詞:

  • 人防辦
  • 角反射器
  • 人防工程規劃
  • 信息化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