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第二炮兵“常規導彈第一旅”加快轉變戰鬥力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9日 05: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二炮“常規導彈第一旅”官兵執行演練任務時宣誓。

  張建剛攝

  初夏時節,高原戈壁,綠意初泛。

  在寂寞的群山之間,一聲“點火”,大地震撼;神劍飛天,光耀雪山。這是第二炮兵“常規導彈第一旅”成功發射的第114枚導彈。

  組建短短19年,他們驅車仗劍,裹電挾雷,用100多次驚天巨響昭示世人——我中國戰略導彈部隊劍隨令出,迅即能戰!

  鑄盾礪劍先鋒旅,赫赫全軍一面旗!長劍戰車的每一次出征,都留下深深的探索痕跡;東風勁旅的每一次跨越,都凝聚著科學發展觀的巨大推動力。

  礪劍鑄魂 枕戈待旦

  向科學理念要戰鬥力

  1995年盛夏,一支神秘的導彈勁旅驅戰車、攜利劍,悄然挺進南國密林。

  7月,新華通訊社受權向世界公告:我人民解放軍將向東海海域進行導彈發射訓練……

  劍隨令出,直刺蒼穹。執行這次特殊導彈發射任務的,就是組建只有兩年的“常規導彈第一旅”。不久,中央軍委主席簽署命令,給該旅榮記一等功。

  組建常規導彈部隊,是黨中央、中央軍委緊跟世界新軍事變革步伐,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作為我軍第一支常規導彈部隊,任重如山,使命催徵——

  組建當年,形成發射能力;組建次年,形成作戰能力;組建4年,執行應急任務;組建6年,跨入全軍軍事訓練一級單位……

  劍劍連榮辱,發發定軍威。探尋“常規導彈第一旅”建設發展的“超常速度”,從上到下,都有一個共同感受:這支年輕的導彈勁旅,在黨的創新理論指引下,乘著科學發展觀的東風,形成了一系列又好又快提高戰鬥力的科學理念——

  忠誠使命,礪劍鑄魂。該旅黨委堅信,忠誠出戰鬥力,忠誠就是戰鬥力的源泉。全旅官兵學習黨的創新理論蔚然成風,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不斷深化,以“思想不迷航,導彈不偏航”為主題的討論辨析活動常“辨”常新,“導彈我操作,我聽黨指揮”的政治信念已轉化為推動戰鬥力快速發展的強大動力。

  枕戈待旦,追蹤前沿。常年開展“當兵打仗、準備打仗”系列教育;大力營造“天天抓準備,常年高戒備”的深厚氛圍。從旅長到士兵,始終保持臨戰姿態,“隨時能夠打仗,隨時能夠打贏”已成為全旅官兵自覺行動。2009年底,四總部對該旅實施“軍事訓練一級單位”達標考核驗收,隨機抽點發射一營、發射三營緊急拉動至作戰區域,部隊齊裝滿員,聞令而動,比規定時間提前30分鐘完成作戰準備,令考核人員驚嘆不已。

  以“物”為銘,啟迪後人——在這個旅,創新就是傳統,傳統就是創新。在訓練實踐中探索出的專業理論背講、指揮流程推講、操作規程串講“三講”訓練法和“營營對抗、架架排序”訓練法,使訓練效益成倍增長,雙雙進入第二炮兵軍事訓練“十大創新訓法”,在第二炮兵全面推廣。

  箭在弦上 引而待發

  向科學訓練要戰鬥力

  疾風怒吼,沙塵漫卷。2000年8月的一天,京郊某地演兵場,全軍科技大練兵成果彙報演練如火如荼。

  實彈發射,是這次彙報演練的“重頭戲”。“常規導彈第一旅”首當其衝被推上前臺,跨區機動數千里,執行這次萬眾矚目的實彈發射任務。

  巨幅屏幕上,莽林中一陣超常的寂靜之後,突然傳來現場指揮長的洪亮口令:“點火!”頃刻間,烈焰升騰,長劍沖天。

  數分鐘後,導彈落區圖像傳來,兩劍齊發,發發命中。

  此役,不但考核了該旅複雜困難條件下發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們的遠程機動能力也得到了一次全面檢驗。

  為錘煉全疆域作戰本領,他們常年堅持“月裝備拉動、季野外駐訓、年合成訓練”。全員全裝全要素機動,從每月50公里到100公里,從每月100公里再到每年數千公里,從熟悉地域到陌生地域,部隊一年有1/3時間被“逼”進荒野、“挺”上高原,機動距離越來越遠,作戰半徑越拉越大。

  九州馭鐵騎,全域見鋒芒。2010年盛夏,“常規導彈第一旅”4支發射分隊在西北大漠擺開戰場。隨著一聲“點火”號令,驚雷震撼大地,閃電劃破長空,導彈呼嘯刺向蒼穹,在湛藍色的天空寫下一個碩大的驚嘆號。這是該旅成功發射的第100發導彈,烈焰映天鑄就“百發百中旅”的赫赫戰功。

  100次浴火飛天,100聲驚天巨響——從戈壁深處“首發告捷”到東海之濱的“初試鋒芒”,從西北大漠的“多箭齊射”到雪域高原的“滾滾驚雷”,這看似相同的壯美彈道背後,卻蘊含著“常規導彈第一旅”堅持科學訓練,在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過程中的一次次羽化蛻變,一回回華麗轉身——

  突破氣象“禁區”,實現從“擇機發射”到“隨機發射”的轉變;提高機動能力,領略從“固定發射”到“機動發射”的變遷;緊貼實戰背景,打造從“和平環境”到“戰場環境”的升級。

  走進這個旅,還發現官兵手裏除了導彈武器外,還多了一件新裝備——每人一台筆記本電腦。這在全軍也不多見。更令人咋舌的是,他們通過自身的體系融合,打通了信息快速流轉的“奇經八脈”:對所有發射車進行信息化升級改造,組織所有指揮所互聯互通,實現了作戰信息的實時傳遞和共享。旅長談衛紅欣慰地説,身在這張“巨網”中,從首長機關到基層連隊、從旅指揮員到普通一兵,都駛上了信息化建設的快車道。

  英才列陣 迅即能戰

  向科學育人要戰鬥力

  在“常規導彈第一旅”,有兩件事令官兵津津樂道——一是,19年,走出了19名擎旗仗劍的導彈旅長,其中4人成為帶兵打仗的將軍;二是,19年,輸出700多名各類指揮和技術人才,像一粒粒“種子”,在整個戰略導彈部隊開花結果。

  説起新型人才,該旅政委張繼春介紹説,人是戰鬥力的決定因素,只有把科學育人作為加快戰鬥力生成模式轉變的有力支撐,才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打仗人才。

  領導&&成才。旅領導堅持“打鐵自身硬”,不僅聚焦指揮鏈、數據庫、指揮平臺等苦學深研,還與戰士一樣學原理規程、練發射操作,錘煉打贏路上“第一班”。班子成員人人懂指揮、個個有戰位。無論在南國中軍帳,還是大漠演兵場,旅領導上機能籌劃、上陣能指揮、上裝能操作,出色完成多項重大任務。

  鑄造複合人才。既培養有工程師水平的指揮員,又鍛造有指揮員素質的工程師。營連主官100%通過技術能手考核,技術幹部80%有指揮崗位任職經歷,95%以上重要號手達到了“一專多能”。

  重用打仗人才。該旅把發射營長、發射架指揮長、關鍵崗位操作手作為導彈發射的中堅力量,實施分級考評、競爭上崗,使優者更優、庸者變優。

  營造環境聚才。他們建起綜合訓練中心、網絡室、閱覽室等學習設施,建成集科研革新、素質拓展、技能培訓等於一體的育才中心;建立“優秀後備指揮人才庫”、“技術尖子人才庫”,每年開展軍事技能大比武和訓練標兵評選表彰;將80%以上的立功指標用於軍事訓練,設立人才獎勵基金,每月為技術尖子和技術骨幹發放津貼。

  近年來,旅裏先後涌現出“全軍科技練兵先進個人”高津,“第八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碩士連長沈方泉,“全國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夏小平,90後“全軍愛軍精武標兵”尉霞等一批優秀人才。

  從嚴求實 劍隨令發

  向科學管理要戰鬥力

  在首都北京的盛大國慶閱兵儀式上,“常規導彈第一旅”作為戰略導彈方陣的“排頭兵”,威武出征,“劍陣”雄壯,呈現出一番“神劍之韻”。

  如此嚴整的陣容、嚴明的紀律從哪來?始終堅持嚴格管理、精細管理、科學管理,是他們確保軍威永駐的可靠保障。

  這些年旅裏建設步子大、發展快,他們堅持按照條令條例管理部隊、建設部隊,始終做到應急不應付,超常不離譜,制定《科學管理100條》,修訂教育訓練、行政管理、後勤和裝備保障等方面的27項制度規定,杜絕了管理空當和死角。

  抓管理就像抓操作訓練、導彈測試那樣精細,不搞“概略瞄準”,該旅探索建立系統管理模型,擬制年度工作流程圖,將管理指標量化分解為9項101條,使之可管控可操作。

  以往戰備物資統一存放,手續多、請領慢,影響緊急出動速度。他們變大集中為小分散,將戰備物資分配到各營,採取箱櫃化、貨架化、標簽化管理,大大提高了戰備物資緊急出動效率。目前,旅裝備完好率、可用率均為100%,連續10年被表彰為全軍武器裝備管理先進單位。

  針對營區部署分散,充分運用網絡快速高效、直觀可視的優勢,建成直通8個遠散執勤點的信息網絡,構建覆蓋43個重要點位的視頻監控系統,開通小遠散點位的電視會議系統,實施網上查勤、網上點名、網上培訓、網上考核,做到千里之外“面對面”、“零距離”。

  堅持“動中抓”、“動中建”、“動中管”,行政管理實現全時空全員額全要素覆蓋。科學有效的管理為安全工作撐起一把“保護傘”,該旅實現了連續13年無事故無案件。

  聚指成拳 彰顯軍威

  向科學統籌要戰鬥力

  該旅黨委著眼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目標,確立了“不讓一個連隊掉隊、不讓一項工作平庸、不讓一個要素滯後”的“三不”標準,堅持保障力量與主戰力量同步建,實現整體提高,全面過硬。

  總政治部轉發該旅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經驗做法,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旅黨委自覺運用統籌兼顧的科學方法,確保戰鬥力的每一個環節都過硬。

  任務越重越要抓全面。堅持任務越繁重越要固根本,每次執行發射和演習任務,都把政治教育納入訓練計劃、理論課堂搬進車廂、討論交流放在陣地、學習資料裝進揹包,保證了重大教育活動全面落實。

  任務越重越要打基礎。廣泛開展“固強補弱打基礎、科學發展當尖兵”活動,形成了5類58項建設方案、工作計劃、秩序手冊等規範性成果;組織開展“知情功”背講、“説理功”串講和“疏導功”、“解難功”對抗答辯,提高了幹部骨幹愛兵意識和帶兵能力,夯實了基層建設根基。

  任務越重越要謀長遠。每次完成重大任務,該旅一班人首先坐下來對照科學發展觀要求找差距定措施。旅黨委還冷靜地針對“讚譽”找“問題”。他們追求的是“天天抓準備,常年高戒備”。

  正是靠這種科學統籌之功,部隊戰鬥力建設和全面建設年年上臺階、項項都過硬,全旅所有營連主官100%參加過重大任務。所有建制營連全部立過功受過獎。11名常委,全都熟悉作戰流程和指揮程序,能夠獨立組成一套發射班子;機關營以上幹部,人人上裝能操作、上崗能指揮、上陣能打仗。

  大國長劍,其鋒必利;鎮國重器,其勢必威。乘著科學發展觀的東風,“常規導彈第一旅”追蹤變革當先鋒,頻頻亮劍打頭陣,已成為人民解放軍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戰略鐵拳!

  過硬的部隊書寫英雄史(短評)

  一支勁旅的發展歷程,足以濃縮一段歷史。第二炮兵“常規導彈第一旅”書寫了作戰部隊的一部英雄史。

  他們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營造了一支會打仗、能打贏的勁旅;他們苦練“精氣神”,保持了高昂的戰鬥精神和創新激情;他們推進信息化,將戰鬥力生成模式建立在新的起點上;他們注重發揮人的作用,創造了激發官兵創造力的新鮮經驗;他們著力培育新一代官兵,鍛造了一批忠誠使命、勇於勝利的精兵強將;他們處和平之中卻緊繃戰爭之弦,成為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楷模。

  這是一支思想政治非常過硬、軍事技術非常過硬、作風紀律非常過硬、遂行任務非常過硬的部隊。這樣的部隊越多,我們的國防力量就越強。這樣的先進典型推廣普及,部隊的戰鬥力就能達到一個新水平。

熱詞:

  • 旅黨委
  • 科學發展觀
  • 常規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