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日本鼓吹中國威脅同時大肆擴軍 3天服役3艘戰艦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6日 10: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日本新一代通用驅逐艦首艦DD-115“秋月”號服役

日本“乾龍”號潛艇海試中

“江之島”號掃雷艦試航

  環球網國際軍情中心2012年3月22日消息:2012年3月14日,日本秋月級通用驅逐艦首艦“秋月”號(DD-115 あきづき )于三菱重工長崎造船廠交船,編入第一護衛隊群第5護衛隊,駐佐世保,艦長高田昌樹。

  3月16日,蒼龍級潛艇4號艦“乾龍”號(SS-504 けんりゅう)于川崎造船神戶工廠交船,編入第一潛水隊群第3潛水隊,駐吳,艦長岡林真人。

  3月21日,江之島級掃雷艦首艦“江之島”號(msc-604 えのしま)將舉行入役儀式。日本一邊鼓吹什麼中國威脅論和中國軍事發展不透明論,一邊大肆發展軍備,和60多年前何其相似。  

  2009年7月17日,日本新一代通用驅逐艦(DD)首艦舉行鋪設龍骨儀式。該級驅逐艦建造計劃被2007財年(日本平成19年)國防預算批准,故按日本武器命名傳統,項目代號發為19DD。預計建造4艘,首艦在2010年10月13日在三菱重工長崎造船廠下水,正式命名為“秋月”號。該艦定於2012年服役,將進一步加強海上自衛隊執行水面戰和導彈防禦等任務的能力。

  “秋月”號標準排水量約5千噸,滿載排水量6800噸,艦長150.5米,寬18.3米,型深10.9 米,吃水5.3 米,最大航速30節,艦上乘員200人。主要武器裝備包括90式艦艦導彈、改進型海麻雀防空導彈、07式垂直髮射火箭助推魚雷等,艦上還可搭載2架直升機。[1] “秋月”號驅逐艦造價高達750億日元。據計劃,該型驅逐艦還將再建造3艘,至2014年3月全部服役。   “秋月”這個名字在日本海軍史上曾出現3次。最先是“二戰”時日本海軍的防空驅逐艦,共建有12艘,其中6艘在太平洋戰爭中被擊沉,6艘被盟軍繳獲(1艘賠償給了當時的中國政府)。1958年冷戰期間,日本作為美國同盟,又建造了第二代秋月級驅逐艦,到1997年全部退役。

  舊日本海軍因輕視反潛護航等防禦性建設,在太平洋戰爭中被美國徹底切斷運輸線,最後不得不在舉國崩潰的情況下投降。戰後在美國扶植下,日本軍事力量從20世紀60年代起逐步增強,吸取當初教訓,提出了“保衛航路帶”的海軍建軍目標,後來進一步發展成“保衛1000海裏海上生命線”,對軍艦的遠洋反潛護航能力提出了高要求,併為此建設了整體戰鬥力極強的“八八艦隊”。1982年到2006年,日本共建造了4型34艘針對反潛護航的通用驅逐艦,而就在第4型“高波”級建造的同時,已開始規劃平成18年度(2006年)預算內的新一代通用驅逐艦,當時簡稱18DD。

  18DD體現的戰略需求與前輩們有所不同:進入21世紀,日本面臨的海外利益日漸增多,國防逐漸擺脫“專守防衛”思想,轉而“積極防禦”,以便應對“周邊有事”和“海外維護和平兵力投送”。體現到新一代通用驅逐艦的任務規劃上,就是既要保證精良的反潛能力,又要加強防空能力,並具備一定的對陸支援能力,順便處理一些維和反恐、攔截“不明國籍入侵船”等低強度任務。另外,18DD還要承擔日本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推進的“自主先進國防裝備計劃”的驗證任務。

  儘管任務比前輩複雜許多,但18DD仍然強調穩妥繼承,摒棄了很多炫人耳目的先進技術。

  首先是美英兩國引領的全電推進方式,即發動機直接帶動電機,再帶動螺旋槳,取消複雜軸係,使艦內空間利用更高效,並且統一電力分配,提高用電效率,節省了費用。而消除軸係的機械摩擦,也有助於提高船舶的聲隱身效果,但全電推進系統在船舶高速性方面性能尚不足。日本卻要求18DD能夠配合導彈艇攔截“不明國籍入侵船”,在近海實施一體化警戒防護戰,最高航速不得低於30節,而且18DD定位核心任務是反潛護航,使用頻率必然很高,全電推進系統這項新技術一下子就用在它上面,可靠性難保證,不符合日本追求可靠性的傳統,可能就是這兩個因素導致全電推進被否決。

  其次是曾流傳出的模倣美國新一代驅逐艦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的18DD外形,採用內傾型艦首和綜合全隱身密封桅桿(內兼容大量雷達電子設備,利於隱身,減輕電磁干擾,提高雷達使用壽命)。但日本最終否決了,究其原因有:其一,內傾型艦首高速行駛時會嚴重甲板上浪,美國“朱姆沃爾特”級為此採用了複雜的電子控制技術,而日本週邊海域海況不佳,也不值得為相對低檔的通用驅逐艦花費太高,索性放棄了這個極佳的隱身設計;其二,綜合全隱身密封桅桿固然先進,但日本缺乏足夠的技術驗證,一下子用在任務繁重的新軍艦上不夠穩妥,而且通用驅逐艦往往要護航非隱身的民用船舶,隱身性太高也沒必要。

  放棄這兩項技術後,18DD延續“高波”級基本艦型,進入了正式設計。但在2005年日本軍費耗費項目太多,通用驅逐艦計劃被延後到平成19年預算,改稱19DD。

  2006年初,日本官方公佈19DD設計案,放棄裝備類似美國“朱姆沃爾特”級的155毫米“先進火炮系統”和“拉姆”導彈近防系統(估計可能是日本這些技術儲備不足,花鉅資給通用驅逐艦裝備不划算,而原有裝備用了多年,便於操作和後勤,且性能“足夠”),最終定案編入2007財年國防預算。

  秋月艦的設計以“高波”級為基礎,融入日本近年來隱身技術研究成果,船舷外飄,上層建築底部與主甲板同寬,向內傾斜10度,所有轉角處都採用圓弧過渡,基本遮蔽救生艇、錨鏈等雷達波強反射物,主炮、煙囪等也都設計成簡潔多面體,桅桿採用類似“伯克”級的大傾斜式三腳桅,可以在保證強度的同時儘量減少重量和體積,減少桅桿表面積。種種措施可以讓雷達波不規則地散射,降低19DD被雷達探測到的概率。此外,發動機減震浮筏等聲隱身技術和海水降溫系統等紅外隱身技術皆配備齊全。

  19DD的動力系統很出乎意料,沒有採用“愛宕”級“宙斯盾”艦的美制LM2500燃氣輪機,也沒有採用“高波”級的美制LM2500和英制“斯貝”SMIC燃氣輪機並聯,而是全採用英制“斯貝”SMIC燃氣輪機。這不是因為英國燃氣輪機性能領先美國貨,而是因為日本長期習慣使用英制燃氣輪機(之前買美國燃氣輪機有政治因素),“斯貝”SMIC可以自製,用起來在自主性、維護保養、操作習慣等方面都更有優勢,而且功率也滿足需要,從這一點可見日本選擇配置的謹慎與務實。

  隨著AIP技術的發展,日本也在春潮級的最後一艘朝潮號進行了相關實驗,在此基礎上,日本開發了基於AIP技術的新一代柴油動力攻擊型常規潛艇,即蒼龍級潛艇。首艘蒼龍號(SS-501)由三菱重工神戶造船廠負責建造,這也是繼韓國的"孫元一級"(214型)之後東亞第二款AIP型潛艇。日本亦成為世界上繼瑞典(哥特蘭級潛艇)後第二個採用斯特林發動機(AIP)系統的國家。而蒼龍級潛艇更是日本在二次大戰後,建造潛艇噸位最大的一款潛艇。

  從這一級潛艇開始,日本海軍打破了以往帝國海軍以往以潮汐做為命名的慣例(汐潮、春潮),而是採用了以吉祥動物為命名來源。

  “蒼龍”號水面排水量2950噸,水下排水量約為3300噸,主尺度為84.0米 9.1米8.5米。由於安裝了4台斯特林發動機,因此比親潮級的水面排水量增加約200噸,艇體長度增加2米左右,外形與親潮級基本相同,艇型採用了所謂的“雪茄形”線型。

  親潮級的指揮臺圍殼和艇體上層建築的橫截面呈倒V字形錐體結構,其艇體和指揮臺圍殼的側面敷設了吸聲材料,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對敵人主動聲吶探測的聲隱身性。“蒼龍”號在繼承親潮級這一優點的同時,進一步在艇體上層建築的外表面也敷設了聲反射材料,使該級潛艇的聲隱身性能得到進一步提高。

  “蒼龍”號的推進系統包括2台柴油機、4台斯特林發動機和1台主推進電動機。該級潛艇的水面最高航速為12節,水下最高航速為20節,與親潮級潛艇基本相同。但是,由於“蒼龍”號裝備了4台斯特林發動機,因此其水下續航力比親潮級有了大幅度改進和提高。“蒼龍”號裝備的是瑞典考庫姆公司的V4—275R MkⅢ型斯特林發動機,與“朝潮”號裝備的是同一個型號。該型發動機的額定轉速2000轉/分,額定連續輸出功率65kW(折合88馬力)。

  在“蒼龍”號上,斯特林發動機作為輔助動力系統,主要是當潛艇在水下以4~5節的低速航行時使用,以此速度,水下連續潛航至少2周而不必上浮水面,低於4節時持續潛航時間可進一步延長到3周左右。“蒼龍”號的AIP系統,除了4台斯特林主機之外,還包括一些相關的輔助性設備,如液態氧艙、廢氣處理與排出裝置等。斯特林發動機由佈置在指揮艙內的操控臺的控制下自動運行。V4—275R MkⅢ型斯特林發動機是日本購買了瑞典的生産許可證進行製造的,而AIP系統的輔助設備則是日本自行研製的産品。

  除了AIP系統外,“蒼龍”號與親潮級相比,較為明顯的改進是從十字型尾舵改為x型尾舵。從1996年到1999年,日本防衛廳技術研究本部進行了數年之久的研究、試驗和性能確認,最終結果表明x型尾舵比十字型舵具有更多的優點,因此決定將其應用於蒼龍級潛艇上。

  潛艇尾舵的效能基本取決於舵的展長和面積的大小。但是,考慮到潛艇離靠碼頭時避免尾舵中的水平舵板因與岸壁相撞而受損,因此在設計傳統的十字型尾舵時,尾舵中的水平舵板的展長要受到一定限制。另外,為了防止潛艇坐沉海底時傷及尾舵中的垂直舵,尾舵中的垂直舵的舵板的長度也要受到一定限制。上述兩方面的因素限制了十字形尾舵結構的舵板展長,影響了尾舵的效能。但是當尾舵採用x型佈置時舵板長度就不會受到這些限制,因此可以把尾舵的舵板展長設計得更長一些,充分提高尾舵的效能。

  從這一方面來看,“蒼龍”號將比親潮級具有更好的水下機動能力。“蒼龍”號x型尾舵的最大特點是可以對4個舵板分別進行微控,能夠保證潛艇在水下空間裏進行三維自由運動。由於x型比十字形尾舵的控制技術更為複雜,因此“蒼龍”號將依賴於更為先進的計算機控制技術,這反映了該級潛艇在自動控制技術方面比親潮級有了改進和提高。此外,該級艇採用了與親潮級潛艇同樣的7葉大側斜螺旋槳。

  “蒼龍”號裝載的魚雷和反艦導彈等各種武備基本上與親潮級相同,但是艇上武器裝備的管理卻採用了新型艇內網絡系統。此外,艇上作戰情報處理系統的計算機都採用了成熟商用技術。該艇裝備的是6具533毫米首魚雷發射管,與親潮級上裝備的魚雷發射管完全相同。具體佈置方式是,在潛艇首部分為上下兩層水平排列,上層2具,下層4具。魚雷發射管可發射89型魚雷、“捕鯨叉”導彈以及布放水雷等。

  “蒼龍”號的聲吶系統是親潮級裝備的ZQQ一6的改進型聲吶,由潛艇首部的圓柱形聲吶、艇首上部的偵察聲吶、艇體側面的共形聲吶基陣以及從艇尾釋放的拖曳聲吶等組成。“蒼龍”號裝備的對海搜索雷達與親潮級相同,也是ZPS一6系列雷達。

  日本海上自衛隊新型掃雷艇“江之島”號21日開始服役,該掃雷艇使用高強度輕型玻璃鋼打造。報道稱,日本以往的掃雷艇都是由水雷無法感知的木材料製成,“江之島”是第一艘玻璃鋼制掃雷艇。

  在日本自衛隊艦旗授予儀式上,日本橫須賀地方總監河村克則對船員訓話稱:“期待你們努力儘早練就快速反應能力,作為掃雷部隊的中堅力量開展活動。”

  “江之島”艇長松岡孝泰致辭説:“我們將胸懷壯志,勇擔重任。”隨後“江之島”號出發駛向橫須賀基地。

  玻璃鋼船隻的使用年限是木材料船的約1.5倍,有望達約30年。

熱詞:

  • 蒼龍
  • 通用驅逐艦
  • 日本海上自衛隊
  • 艦艦導彈
  • 水下排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