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俄稱中國反艦彈道導彈一發便可能擊沉美軍航母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7日 10: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資料圖:建國60週年閱兵式上的東風-21C中程導彈。

  據俄羅斯《軍工信使》週刊3月7日報道,中國在“東風-21”基礎上研製而成的新型反艦彈道導彈能夠擊沉各種大型水面戰艦,包括航母,從而實現了原蘇聯海軍當年試圖使用這種武器對付美軍航母的夢想。

  俄媒稱,軍事分析師認為,中國在最短時間內就有可能開始部署能夠打擊海上移動目標的陸基“東風-21”彈道導彈的艦載版。據悉,這種彈道導彈能夠有效消滅敵軍航母,哪怕它擁有各種各樣先進的防空和反導防禦設備,從而幫助中國大幅提高本國海軍在近海戰區,至少是在中國沿海戰區的影響力,對主要依靠“浮動機場”的美國海軍構成嚴重威脅。

  俄媒稱,實際上,研製陸基導彈打擊敵方軍艦的歷史最早起源於沙俄時代。沙俄軍事發明家曾在1834-1838年研究相關問題,並於1834年在彼得堡製造鉚接結構的金屬潛艇,發射火炮攻擊敵方停泊在碼頭的軍艦以及通過海峽的護航艦隊。原蘇聯在上世紀60-70年代最早研製和試驗反艦彈道導彈,當時的動機和今天的中國海軍一樣,主要是為了打擊美軍航母。1975-1982年間,蘇聯馬克耶夫第385設計局研製出了R-27K(4K18) 兩級液體燃料反艦彈道導彈,北約代號SS-NX-13,射程900(700-1100)公里,使用紅外制導和被動自導方式,長8.97-9.133米,直徑1.5米,發射重量13.25噸,熱核單彈頭,戰鬥部重700-800千克,威力0.3-0.8兆噸,載體是605型潛艇,在水下40-50米發射。但是,這種導彈只進行了試用,沒有正式裝備。

  外國專家認為,隨著現代軍事技術的發展,現在已經能夠製造出使用雷達或紅外制導彈頭、確保摧毀類似航母或其他大型戰艦的大型移動目標的彈道導彈。西方媒體援引美國情報機關的消息和五角大樓分析師的推測報道稱,中國可能正在研製這種原則上的新型反艦彈導彈。美國海軍研究所掌握的消息表明,中國一家專業刊物曾經刊登過有關這種武器的材料。美國軍事專家認為這個消息來源相當可靠,美國海軍信息傳播網隨後登載了有關中國反艦彈道導彈材料的相關譯文和更為詳細的描述。據悉,美國媒體談論的主要是中國專門用於殺傷水面戰艦,首先是航母的新型彈道導彈,代號ASBM。據稱是在射程約為1500公里的“東風-21”(北約代號CSS-5)中程導彈基礎上研製而成的。從類型上看,中國反艦導彈與上世紀80年代蘇聯海軍在15ZH45中程彈道導彈基礎上研製出的同類武器非常相似,主要用於近海防禦,殺傷假想敵航母和大型登陸艦。

  俄媒稱,中國軍隊從1991年起開始裝備“東風-21”戰略導彈,現在正用機動式小尺寸“東風-21A”替換3個基地大約50枚“東風-3”導彈。“東風-21A”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從本世紀初開始研製,射程1800-2000公里(或説2700公里),採用紅外和雷達制導方式,長10.7米,直徑1.4米,發射重量14.7-15噸。兩級固體燃料,使用熱核彈頭或常規彈頭,戰鬥部重500千克,威力0.09-0.35兆噸,採用公路機動式發射方式,能夠打擊印度北部、中亞國家、越南和東南亞其他國家境內的目標。據悉,中國還在製造射程可達3000公里的“東風-21X”新型中程導彈,為提高命中精度,其控制系統可能使用GPS技術。這種導彈已經研製了大約十年時間,戰鬥部威力約為9萬噸。

  俄媒稱,中國新型反艦彈道導彈採用複合制導方式,雷達自導頭能在飛行末端自動選擇攻擊目標。這種方式可能與美國“潘興II”彈道導彈類似。“潘興II”導彈能夠殺傷敵方防護水平較高的地面目標,使用雷達自導頭,可根據地形比對特徵選擇攻擊目標,命中精度在30米以內。根據美蘇《中導條約》的規定,該型導彈已在上世紀80年代末銷毀。中國新型反艦彈道導彈使用的雷達自導系統,可能會選擇大型戰艦或航母類的海上移動目標作為主要殺傷目標,其任務難度並不比“潘興II”簡單。也就是説,“東風-21”反艦導彈自導系統極有可能更像飛行速度較快的反艦巡航導彈雷達的自導頭一樣,主動尋找目標。比如美國的AGM-69SRAM和俄羅斯的KH-15彈道導彈就是使用紅外自導頭的中程空面導彈的實例,而反艦導彈版的KH-15S則配備了雷達自導頭。

  俄媒稱,專家們認為,在發現本國沿海地區遭受敵方水面戰鬥群威脅時,反艦彈道導彈的出現不僅能夠大幅提高中國大陸針對海上方向的防禦能力,甚至能夠徹底改變沿海作戰行動的性質,以及敵方現行航母建造項目和航母總體發展前景。早在蘇聯時期,蘇軍曾經長期探索打擊美軍航母戰鬥群的可靠手段,但是除了用航母對抗航母之外是,沒有找到其他成功的替代方案,在反艦彈道導彈的研製上也沒有産生顯著的成果。儘管當時蘇聯海軍高度重視有效對付美軍航母的問題,其重要性僅次於打擊美軍岸邊目標、摧毀美軍戰略導彈核潛艇。蘇軍一些專家甚至認為,打擊遠洋水域的美軍航母是頭等任務,為此規定除了配備巡航導彈的潛艇和導彈巡洋艦之外,還要動用遠程航空兵戰略轟炸機。

  俄媒稱,中國成功研製出可擊沉美軍航母的新型反艦彈道導彈,實現了蘇軍當年的夢想。有媒體報道稱,中國新型導彈射程約為1800-2000公里,飛行時間為12分鐘。2011年《中國日報》曾經刊登過一篇文章,聲稱“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採用革命性的技術,最大射程可達2700公里,從而使中國軍隊擁有了控制今後中美或因臺海問題而發生衝突的潛在地區。分析師認為,從動力性能、導彈重量和尺寸、推進級數量等參數來推斷,中國反艦彈道導彈戰鬥部(常規裝藥重約500千克)可以攜帶威力相當大的核彈,能對包括航母在內的大型水面戰艦造成嚴重損毀。個別專家推測稱,中國反艦彈道導彈甚至能夠在一發命中的情況下擊沉美軍整艘航母,而且是排水量最大的航母。畢竟,基礎型“東風-21”導彈的核彈頭威力就高達30萬噸級。

  俄媒稱,有推測稱,中國反艦彈道導彈將使用衛星、雷達或無人機傳遞的目標信息進行制導。但是,中國暫時還沒有相應的功能完全符合要求的衛星導航系統,截止到2011年12月2日,國産“北斗-2”系統已經擁有必需的30顆衛星中的6顆,“北斗-1”系統現有3顆衛星。一旦與美軍發生衝突,中國顯然不可能再希望使用美國GPS系統。要知道,除了美國之外,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需要使用這種強大武器才能擊沉的航母。當然,中國可能會使用俄羅斯的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該系統的部署步伐近期明顯加快,而且正在積極進軍國際市場。另外,中國也能快速發展國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現在還有消息稱,中國正在研製新型超視距雷達站,能夠發現3000公里內的航母類大型艦船,並且使用這種雷達數據引導反艦導彈實施精確打擊。美國和蘇聯也曾使用類似雷達搜索重型轟炸機,監視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目前只有俄羅斯、美國、中國和澳大利亞裝備有超視距雷達。中國自主研製和生産的新型超視距雷達預計可能與“東風-21”反艦導彈配合使用,有效打擊美軍航母。這種反艦彈道導彈可能還具有較強的雷達隱身性能和較高的機動性能,其飛行軌跡很難被敵方預測。

  美國軍事部門認為,中國可能早在2005-2006年就已經試驗了這種“航母殺手”。現在還不太清楚,中國學者和設計師在研製能夠殺傷海上移動目標的“東風-21”反艦彈道導彈時,是否為導彈戰鬥部研製出了獨一無二的小尺寸自導頭和高速機動控制系統。有關中國新型導彈的研製和部署細節,現在還不得而知。至今其今後的發展前景,則只能拭目以待。(編譯:林海)

熱詞:

  • 反艦巡航導彈
  • 美軍航母
  • 航母殺手
  • 戰略導彈核潛艇
  • 戰鬥部
  • 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