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外媒稱中國彈道導彈已擺脫模倣 開始自主創新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4日 16: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資料圖:中國東風-31A型固態公路機動型洲際導彈。

資料圖:DF-11A短程戰術地地導彈。

  據美國“歐亞評論”網站2月24日報道,儘管,中國仍然沒有掀開蒙在其軍事建設機密項目上的面紗。不過,其戰略與戰術彈道導彈的研發已經進入了現代化進程的第三階段。自20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中國對其國防工業部門進行改革,這個動作的實施大大加速了它們現代化建設的進程。

  雖然,中國的遠程導彈及核武裝力量的發展一直遭到非議,評價稱其過於保守、研發力度弱、進度緩慢;但是,中國龐大複雜國防工業的現代化進程卻毫無疑問一直在穩定的發展。

  通過對國防部門進行改革,中國這一計劃的實現過程得到了充分的保證。中國正在逐步實現全面的現代化,並將創新的經營理念與舊有的體系實現融合。

  然而,這一動作最為顯著的成果便是:中國戰略導彈實力的大幅提升,以及軍事空間平臺實力的強化。

  彈道導彈的現代化建設

  在大量的報道中都曾提及,中國一直在十分有選擇性的加強其戰略和戰術導彈實力。中國採取的主要手段包括:研發固體燃料發動機、拓展導彈彈頭能夠覆蓋的打擊範圍、提高導彈打擊的精確性、部署能搭載多彈頭的導彈、升級類似于突防兵器(誘餌、干擾源、干擾和熱屏蔽)和可操縱再入導彈(Manoeuverable Reentry Vehicles),以及多彈頭獨立重返大氣層載具(MIRV)這樣的彈道導彈防禦手段。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正在研發、測試及部署的類似DF-31和DF-31A這樣的導彈;這些是已經具備了核彈負載能力的新一代固態公路機動洲際彈道導彈(ICBM),並且型號不止一種。與此同時,中國還在繼續設計和研發一系列新型的常規短程彈道導彈(SRBM),以及類似DF-21系列的中程彈道導彈(MRBM)。所有這些導彈都是機動的,並且使用了固態推進火箭引擎,從而保證了更短的系統反應時間;而且能夠打擊位於更遠距離的目標,同時又具備更加精確的引導。因此,它們可以彌補彈道導彈防禦系統中的很多缺陷。

  作為中國導彈和核武裝現代化過程中的一部分,它同樣對類似JL-2這類在海上發射的彈道導彈(SLBM)投入了大量關注力度。他們將DF-21D彈道導彈作為一款反艦彈道導彈(ASBM)進行測試,主要針對的就是海上打擊。毫無疑問,中國還將嘗試更進一步的提高其反衛星武器能力(ASAT)。

  伴隨著中國將這一系列連續的、分階段的戰略裝備現代化動作付諸實現,北京當局期望,通過提高其核武裝生存能力,強化中國所堅持最小威懾態勢的可信度。而經過上述的一系列操作之後,就打擊能力和機動性而言,中國在導彈的使用上已經擁有了更大的選擇餘地。然後,他們又在此基礎上對美國提出“反介入/區域拒止’方針(Anti-Access/Area Denial)的不對稱作戰概念和信條進行了創新,目標在於縮小與具有技術優勢的敵對國家,以及近距離競爭者之間的差距。而在所有符合條件的這些國家當中,中國首先考慮的應該是美國、俄羅斯和日本。

  國防工業改革

  中國在戰略裝備和執行能力上進行的大量、高質量的現代化改造,都可以在其對國防工業一直進行的改革上看出蛛絲馬跡;尤其是過去十年裏,中國針對航空航天採取的一系列動作。

  從20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北京當局就漸漸的往軍事工業基地中引入競爭和全球化的觀念元素;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中國傳統的國防工業大企業中根深蒂固的壟斷主義。中國在國防工業基地中採取的這些改革動作主要遵循兩個指導方針:1)“四個機制”-競爭、評價、監督以及鼓勵;2)“寓軍於民”或者説將軍事潛力蘊含於民用領域工業能力的策略,這個策略意味著國防工業與範圍更加寬泛的民用經濟密切結合起來。

  這次改革讓中國對軍事空間系統研發項目從本質上進行了一次精簡,他們採取的主要手段是,將某些技術轉讓給民用和商用空間項目中一些被選中的公司。通過這樣的手段,中國就能撇開當前的出口管制和限制,對一些敏感的軍事技術實行轉讓,尤其是在航空航天和衛星方面。

  確實,中國軍事空間應用正越來越緊密的與民用和商業空間活動、人力資本、專業技術、空間系統、設備和基礎設施聯絡起來。中國的太空運載火箭(SLV)可以被用來發射具有各種用途的衛星,譬如:通信、天氣監測、地球觀測、導航,這都將顯著加強解放軍空軍在軍事空間系統與操作方面的效率。儘管,彈道導彈通常使用不同的火箭引擎、位於不同的發射基地、採用不同的發射手段,但它們的引導和控制系統卻可以使用和太空運載火箭一樣的器件。從另外一方面講,太空運載火箭可能會根據彈道導彈來使用類似的器件。

  戰略意義

  總而言之,中國的彈道導彈研發和生産的發展過程已經表明,一個緩慢但卻是性質上的轉變。中國從最早期的前蘇聯彈道導彈技術(第一代)的模倣者和再生産者;發展到20世紀80年代,成為前蘇聯小型機動固體推進劑彈道導彈系統和其伴隨系統(第二代)的接受者和改進者;再到21世紀,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生産者,同時也是他們所選擇導彈系統及相關航空航天技術的技術創新者。

  最後,中國肯定會首先從國家安全及國防的角度來看待軍用、民用和商用的空間項目。同時,經濟的發展和地緣政治的影響也將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從政治層面來看,中國的戰略裝備和空間項目也許能夠放大北京當局的地緣政治影響力,以及它的行動自由度;從軍事層面來看,它們提高了解放軍正在積極開展的轉型驅動力;從經濟層面來看,它們推動了中國空間工業基地在經濟和技術上的進步。

  簡而言之,不論是民用還是軍用方面的航空航天能力,對中國的崛起、力量投射以及全球影響力來説,都是至關重要的。

熱詞:

  • 中國彈道導彈
  • 軍事空間系統
  • 熱屏蔽
  • 中國導彈
  •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