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我軍現代後勤建設:從傳統向現代的歷史跨越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6日 10: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軍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胡主席和中央軍委的正確領導下,全面建設現代後勤自2005年至今,已走過6年奮鬥歷程。我軍以科學發展觀為根本指導方針,圍繞新形勢下建設一個什麼樣的後勤、怎樣建設後勤問題,在保障體制、保障方式、保障手段和後勤管理等主要領域創新發展,找到了一條實現保障力生成模式根本轉變之路。

  偉大實踐源於指導理論創新。從2003年起,後勤系統在深入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偉大實踐中,集中全軍智慧研究提出了中國特色軍事後勤變革新思路。2005年初步形成了推動傳統後勤向現代後勤轉變的全面建設現代後勤戰略構想。2007年,這一戰略構想寫入黨的十七大報告,上升為全黨共同意志。兩個月後,經胡主席批准,《全面建設現代後勤綱要》印發全軍,明確提出了保障體制向一體化推進,保障方式向社會化拓展,保障手段向信息化邁進,後勤管理向科學化轉變的目標任務。

  從此,我軍後勤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現代化建設有了明確的目標指向、戰略抓手和實踐載體。軍隊後勤建設,跨入了全面建設現代後勤的新時代。

  以聯合作戰體系建設為牽引,保障體制在實現三軍聯勤的基礎上,逐步向一體化推進

  保障體制一體化,就是要打破自成體系、條塊分割的格局,將國家、地方與軍隊力量統籌運用,將戰略、戰役、戰術後勤緊密銜接,著力構建三軍一體的後勤指揮體系、結構合理的後勤力量體系、高效順暢的聯勤運行體系,使後勤更好為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提供堅強有力保障。

  20世紀末,隨著聯合作戰成為現代戰爭的基本形式,對聯勤保障提出了緊迫的時代要求,我軍開始加快聯勤步伐。全軍于2000年推開以軍區為基礎、統供與專供相結合的聯勤體制,打破了長期以來三軍後勤自成體系、垂直保障的傳統格局,初步形成縱橫結合、多邊協作的矩陣管理模式。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胡主席親自決策,于2007年在濟南戰區實行大聯勤體制,實現了聯勤機構三軍合編、保障實體統管共用、供應保障統一組織、後勤管理分工協作,保障體制向三軍一體化目標邁出了新步伐,保障打贏現代化戰爭的核心保障能力顯著提高。

  重大軍事行動是保障體制的試金石。2005年以來,是我軍和平年代動用兵力規模最大、行動樣式最多、擔負任務最集中的時期。據總參謀部統計,近4年來,我軍就先後出動244.4萬兵力,組織民兵預備役782萬人次,派出飛機6700多架次,遂行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在對重大任務實施聯合保障的過程中,聯勤體制經受住了一次次新考驗——

  汶川特大地震救災,三軍和武警部隊14.6萬名官兵應急馳援,聯合保障任務極其繁重。在統帥部授權下,成都軍區統一組織指揮三軍保障力量,統一籌劃分配三軍保障資源,統一歸口呈報三軍保障需求,始終保持後勤保障順暢高效,在圓滿完成救災保障任務的同時,初次展現了聯勤體制保障聯合行動的優越性。

  2010年,玉樹和舟曲先後發生特大地震和泥石流災害,三軍部隊數萬官兵八方馳援,提出了特殊環境下保障聯合行動的新課題。依託抗震救災聯合指揮體系和現有聯勤體制,我軍建立了區域聯勤與建制保障相結合、軍警民各方保障相結合的保障體制機制,由蘭州軍區聯勤部負責對所有進入災區的部隊實施聯合投送、統一編組、集中調配、聯勤保障,整個救災後勤保障指揮高效、行動迅速、責任清晰、運轉順暢,聯勤保障的體制優勢進一步彰顯。

  2008年以來,三軍和武警部隊先後出動26萬多人、200架飛機、102艘艦船,擔負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深圳大運會和“中國-亞歐博覽會”等重大活動安保警戒任務。我軍依託現行統分結合的保障體制,以任務部隊建制後勤保障力量為主體、聯勤支援和地方保障力量為補充,科學籌劃和運用保障資源,全面提高伴隨保障和應急保障能力,為任務部隊提供了及時有力的保障,再次顯現了聯勤體制保障非戰爭軍事行動的獨特優勢。

  實踐表明,現行聯勤體制經過幾年的運行,法規制度和運行模式逐步完善,不僅滿足了三軍部隊戰備執勤、軍事訓練和日常生活需要,而且有效保障了執行重大軍事任務需要。

  目前,我軍正以聯合作戰體系建設為牽引,以總部和大單位建設為重點,穩步推進保障體制一體化進程。各類保障力量、保障單元、保障要素融合集成,戰略、戰役、戰術後勤保障能力協調發展,各個方向、各種樣式的後勤準備相互策應,三軍保障力量形成整體。

  隨著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保障能力不斷增強,我軍正向著三軍一體化的改革目標穩步前進。

  以軍民融合發展為途徑,保障方式在依託市場資源辦後勤的實踐中,加快向社會化拓展

  保障方式社會化,就是要堅持軍民結合、寓軍於民,把國防和軍隊建設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中,著力構建更廣範圍的社會化保障體系、軍地一體的戰略投送體系、快捷靈敏的後勤動員體系、軍民結合的軍事物流體系,依託經濟社會發展保障軍隊現代化建設,全面推進經濟、科技、教育等各個領域的軍民融合,在更廣範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提供豐富的資源和持續發展的後勁。

  社會化保障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逐步興起的。2000年,為探索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發展路子,我軍在駐大中城市的軍以上機關和非作戰部隊,推開以飲食保障、營房保障、商業服務社會化和職工管理制度改革為重點的生活保障社會化,“十五”期間將改革拓展到公務用車、醫療保障、被裝籌措、油料保障社會化等7個方面。

  按照胡主席“繼續推進軍隊後勤保障和其他保障社會化”的指示要求,近年來,軍隊保障社會化開始由駐大中城市的軍以上機關和非作戰部隊擴展到小散遠單位,改革範圍由生活保障擴展到通用物資儲備、基礎設施建設、公務用車、非公務電話通信保障、人才培養、軍隊文化事業、軍人子女教育、軍事科研和裝備生産維修等10個方面。

  今年10月,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十二五”期間軍隊保障社會化規劃》,我軍社會化改革進一步拓展到其他保障社會化、多樣化軍事行動保障社會化、事業單位和職工管理制度改革等多個領域,並展開區域社會化集約保障試點。

  如今,全軍有1600多個單位、60多萬人飲食保障由社會承擔,5200多個營區實行物業管理,1300多個單位的油料供應實行社會化保障,10多萬正式職工參加地方醫療保險就醫,小遠散單位的16萬軍隊人員門急診由社會醫療機構提供保障,96%的軍隊被裝物資由社會提供。

  11月15日,經過13個晝夜連續航行的海軍第十批護航編隊,按計劃順利抵達亞丁灣、索馬裏海域,與剛剛執行完第390批護航任務的第九批護航編隊順利會合。近年來,艦艇赴境外執行護航、聯合軍演、友好訪問、遠洋訓練和應急救援等多樣化軍事任務越來越多、距離越來越遠,對境外油料給養保障依賴性越來越強。軍隊後勤系統充分調動軍地各方力量,初步探索出一條軍隊主導、外交配合、公司承辦、商業運作的艦艇境外油料給養軍民融合式保障新路子。2007年以來,後勤系統已在22個國家和地區,累計為艦艇籌措補給境外油料給養170批次、近6萬噸,較好地滿足了海軍境外軍事行動需要。

  從去年以來,總後勤部分別與北京市、上海市、河南省、海南省,中國工程院、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等單位在軍民融合式發展相關領域展開戰略合作,強勢推進,優勢互補,軍地雙贏。

  保障方式向社會化的新拓展,使我軍成功地巧借國家經濟社會和市場發展的強勁東風,推動軍隊後勤保障這艘巨舟乘風破浪、揚帆遠航,不僅有效收縮了保障攤子,減輕了部隊“辦社會”負擔,更重要的是把社會資源融入了軍隊後勤保障體系,把後勤保障需求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之中,進一步拓寬了投入較少、效益較高的保障路子。

  目前,為適應軍民融合發展的新形勢,我軍正逐步拓展保障方式社會化,努力構建軍地一體的戰略投送力量,完善寓軍於民的物資儲備佈局,形成軍地一體的戰場交通設施,建立軍民結合的軍事物流體系。

  後勤保障方式,在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實踐中,加快向社會化拓展。

  以系統綜合集成為抓手,保障手段在複合發展的進程中,不斷向信息化邁進

  保障手段信息化,就是要堅持以機械化為基礎、以信息化為主導,走複合式發展道路,依靠科技進步與創新推動部隊戰鬥力和保障力的生成提高,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後勤保障的主導作用,著力構建複合發展的後勤裝備體系、綜合集成的信息網絡體系、功能完備的保障設施體系,逐步實現後勤保障需求實時可知、保障資源實時可視、保障活動實時可控。

  2005年以來,全軍後勤發揮信息技術在系統集成方面的優勢,以“一個後勤數據中心,軍人保障卡和軍事物流兩個系統,後勤一體化指揮、後勤業務通用辦公和後勤信息服務三個平臺”等大型綜合型信息系統的建設為抓手,大力推進機械化信息化手段的複合發展。

  後勤信息系統建設,成為牽引複合發展的龍頭。近年來,在高起點建設總部和大單位後勤數據中心的基礎上,軍人保障卡和軍事物流信息兩個系統,在“人流”“物流”這些現代化核心要素上,加快形成保障力,成為後勤信息系統快速發展的有力支撐。

  ——以“人流”為重點的後勤信息系統建設成效顯著。2001年,我軍以醫療卡、加油卡、購糧卡和工資卡的應用為基礎,在北京軍區某分部進行集各種保障卡功能于一體的軍人保障卡試點,2008年將試點擴大到北京戰區三軍部隊,今年開始在全軍推行。該卡通過存儲我軍人員信息和後勤業務信息,實現了軍人供應保障身份確認和持卡發薪、持卡消費、持卡就醫等10項功能目標。通過信息系統,打通了我軍人員保障在各軍種和業務部門之間,軍隊各層級之間,以及軍地之間的阻隔,帶動了信息標準、法規、安全、網絡等方面的建設與融合。北京軍區、南京軍區某集團軍等試點部隊,成功實現了軍人保障卡的“單軌運行”和“一站式”接轉供給關係,一種依卡保障、憑卡管理的新型保障模式基本建立。

  ——以“物流”為重點的信息系統建設實現突破。今年9月,擔負全軍物流基地試點的北京軍區某分部,採取中心庫帶周邊後方倉庫的模式,成功建立了我軍首座集物資採購、組套包裝、儲存管理、維護保養、分揀配送和技術保障等功能為一體,要素編設科學、運轉順暢高效的新型軍事物流基地。目前,該基地不僅業務工作實現了微機自動處理,還建立了軍地通用物資保障協調機制,開發了物資採購與地方廠家和供應商的共享數據庫,使物資保障效率和效益大幅提高。

  與此同時,全軍物流信息系統的後方倉庫、戰儲管理和後勤裝備管理3個信息系統先行建設完成,被裝、油料、運輸、採購、藥材等物流分系統建設已經展開,一個基於統一技術體制和集成運行平臺,縱貫後勤機關、保障實體、受供部隊,橫跨軍地物流業務主管部門,融合物資保障全要素、全流程的物資保障大系統,正逐步建成。後勤保障設施物聯網建設也開始納入日程,我軍物資保障信息化建設,已進入建設發展的快車道。

  持續加強重點國防工程信息化建設,通過對綜合保障基地和骨幹機場、陣地等戰場保障設施的信息化改造和升級,逐步實現了與信息化武器系統的高度融合。推進以軍交運輸動態監控為重點的信息化建設,總部、軍區和交通沿線軍代處接入鐵路、水路和民航信息網絡,基本實現了對地方交通運輸信息資源的共享,對部分鐵路車站、沿海港口、民航機場、運載工具和在運人員物資的動態可視。

  後勤裝備建設成為保障力生成的突出亮點。在研製配發第二代後勤裝備體系的基礎上,按照“頂用、管用、好用”的要求和“統、瘦、新、配”的思路,構建涵蓋不同層次和各軍兵種的11大類、139種、212型裝備的第二代新型後勤裝備體系,形成由單兵保障到戰略戰役支援保障相互銜接的陸軍後勤裝備系列,在艦艇物資補給、導彈陣地生活保障、生物偵測防護、單兵防護偽裝、工程搶修搶建等重大裝備系統和後勤保障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建立野戰後勤指揮、野戰貨場物資可視、機動目標跟蹤、野戰輸油管線指揮控制、遠程醫療等5個後勤裝備信息化系統,信息化裝備比例提高7倍以上,機械化過硬、信息化程度更高的第三代後勤裝備體系論證預研全面展開。

  在汶川、玉樹抗震救災等重大軍事行動中,我軍配備的野炊、醫療、野營、凈水、淋浴、工程等後勤裝備,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為救災行動的一道獨特風景。

  今年11月15日,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圓滿完成在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訪問和醫療服務任務,離開西班牙港駛向哥斯達黎加。這艘配備有217種各類醫療設備和海上救護裝備、300張醫療床位的海上移動醫院,自2008年交付使用以來先後遂行醫療服務萬里行、“和諧使命-2010”和“和諧使命-2011”任務,開創了我海軍遠海衛勤保障的先河。

  目前,全軍正圍繞提高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後勤保障能力,加快保障手段信息化進程,一方面加強網絡設施建設維護,強化骨幹信息系統運用,搞好數據中心建設和信息資源綜合利用,不斷提高信息系統綜合集成水平;一方面加大後勤裝備成建製成系統配備運用力度,加強裝備配套建設,促進人裝結合,充分發揮後勤裝備保障效能。數字化衛勤工程、數字化營區、數字化倉庫的建設和物資供應、醫療保障及設施設備的智慧管控水平也不斷提升。

  我軍後勤裝備滯後於作戰裝備的狀況,已成過去。

  以提高質量效益為核心,後勤管理在改革創新的過程中,加速向科學化轉變

  後勤管理科學化,就是要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勤儉建軍,著力構建科學民主的後勤決策體系、完善配套的法規和標準體系、嚴格規範的管理監督體系,努力探索具有我軍特色的科學管理模式,做到後勤建設速度、質量、效益相統一。

  2005年以來,各級後勤堅持把科學管理作為全面建設現代後勤的基礎工程來抓,以軍事需求為牽引、以規劃計劃為主導,健全完善政策制度,規範軍事經濟秩序,不斷提高後勤建設和保障的質量效益。

  科學決策為科學管理提供了重要前提。各級後勤廣泛運用現代決策方法,完善決策規則和程序,加強軍費資源科學統籌,戰備建設、人員生活、教育訓練、政策制度改革等得到重點保障。持續推進資産管理、行政消耗性費用管理、資金收付與經費預算相分離等改革,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成為自覺行動,軍費的投向投量不斷優化。

  集供應、消耗、管理于一體的法規和標準制度建設成效顯著。我軍先後出臺了150多部法規規章,制定修改300多項標準制度,深化預算、採購、醫療、住房、保險等政策制度改革,現代後勤的制度安排和運作方式日益完善。

  後勤管理監督體系進一步健全。戰備工程、裝備建設、戰備儲備、領導幹部經濟責任、經費源頭管理、工程結算等重大專項審計全面推行,取得直接經濟效益193億元,其中重點項目審計覆蓋率達到100%;加強對外有償服務、物資集中採購等管理,組織一系列清查整頓,軍事經濟秩序進一步規範,保障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各項制度的創新和落實,使軍事經濟秩序日益形成良性機制。

  基層後勤管理進一步加強。軍以下部隊經費收支平衡率穩定在95%以上,旅團部隊生活費規範化管理達標率達到90%以上,涌現出一大批“紅管家”。通過深入開展軍隊資源節約活動,“十一五”期間全軍部隊節水2.75億噸、節電12.9億度、節油14.6萬噸、節煤391萬噸,壓縮行政消耗性開支10%。

  後勤管理科學化,有效提高了後勤建設的質量效益,大幅提升了部隊的供應保障水平。“十一五”以來,官兵工資福利、穿著水平、伙食質量、住用條件等生活待遇有了較大改善:

  ——組織實施軍隊工資制度改革,調整規範津貼補貼制度,我軍幹部、士官工資收入水平明顯提高。完善軍人傷亡、退役醫療保險、軍人配偶隨軍未就業保險等政策制度,保險水平進一步提高。

  ——部隊一類區一類灶伙食費標準增長了50%。全軍官兵換發了07式軍服,軍服保障水平跨入世界軍隊先進行列。

  ——1300多個旅團建立了現代化的公寓住房、士官家屬臨時來隊住房,幹部住房基本達標,士官住房達標率為70%。

  ——投入經費93億元,連續三年實施基層部隊後勤綜合配套整治,部隊營房、用水、用電、取暖、交通、吸氧、醫療和主副食供應等8個急難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衛生保健力度加大,從今年9月起,官兵用藥由1265種增加到2135種,各種耗材增加到16類702種,覆蓋臨床在用品種的95%,有18萬官兵就近就便醫療……

  今年3月,經胡主席批准,中央軍委批轉四總部《關於加快推進建設現代營房的意見》,作出了“按照集中部署、集成建設、集約保障、科學管理的思路,加快建設功能完備、安全防護、信息智慧、生態節約、軍營文化特色鮮明的現代營房”的戰略部署;

  9月,經胡主席批准,中央軍委批轉總後勤部《關於深化軍隊職工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對深化軍隊事業單位改革、用工定額管理、人事制度改革等作出部署要求,提出要逐步建立與國家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政策制度相銜接、與軍隊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新型職工管理制度。

  軍隊後勤建設的發展理念、管理模式,正經歷著新的深刻轉變。走投入較少、效益較高之路,集約高效型後勤已初顯風采。

  以整體推進為特徵,全面建設現代後勤在主題主線重大戰略思想引領下步入加快發展的新階段

  去年底,胡主席主題主線重大戰略思想提出後,全面建設現代後勤進入了以主題主線思想為指導的加快步伐、整體推進新階段:

  ——更加注重科學理論對實踐的牽引。圍繞貫徹主題主線重大戰略思想,全軍後勤緊密聯絡全面建設現代後勤實踐,採取集中培訓、專家輔導和理論研討等方式,迅速掀起學習貫徹熱潮,取得了重要認識和實踐成果。今年9月,“深入貫徹主題主線重大戰略思想、加快全面建設現代後勤步伐理論研討會”,在北京主會場和各地41個分會場同時舉行,中央軍委委員、總後勤部部長廖錫龍和政委劉源全程參加,總後其他領導全體出席,對於貫徹主題主線重大戰略思想,加快全面建設現代後勤步伐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統一了認識,取得一整套有價值、有分量的理論成果,得到軍委領導同志的充分肯定。

  ——更加注重試點探索和實踐驗證。全軍後勤堅決貫徹胡主席和軍委的決策部署,圍繞到2020年基本完成全面建設現代後勤任務,對《綱要》規定的“四化”和“12個體系”的目標任務進行細化、量化、具體化,明確了4個方面、21類、90項試點任務,安排19個單位分門別類地進行試點。上半年,總部先後組織試點骨幹集訓、召開試點工作座談會,並將於今年11月下旬,召開“深入貫徹主題主線重大戰略思想、加快全面建設現代後勤步伐工作會議”。先期試點和實踐驗證的根本目的,是科學回答把一個什麼樣的後勤帶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時代命題。

  ——更加注重常態推進建設機制的構建。按照主題主線重大戰略思想的要求,經過試點探索和實踐驗證,總後勤部研究制定全面建設現代後勤《目標任務框架體系》,提出了從總部、軍區(軍兵種)、軍、師、旅團和營連不同層級全面建設現代後勤的具體責任、質量標準和目標要求。從今年年底開始,我軍後勤將轉入“以落實全面建設現代後勤目標任務框架體系為抓手,在常態化推進上下功夫見成效”上來,注重構建與“三步走”發展戰略同步、與軍事政治裝備建設協調、常態推進的現代後勤建設新機制。同時,以“四化”機制政策為重點,組織專題研究,促進理論研究向目標任務框架用力聚力、向實踐深化轉化、向常態化拓展發展,探索加快全面建設現代後勤步伐的模式和制度。實踐蓬勃發展,未來任重道遠。

  如果把“到2020年基本完成全面建設現代後勤任務”,看作一個完整的歷史單元,目前我們正處在一個關鍵節點上。節點一頭連著過去6年,連著全軍後勤對於全面建設現代後勤堅定而不懈的探索;節點另一頭,則是未來的9年,那將是濃墨重彩繪就的歷史新篇,全面建設現代後勤在與信息化後勤更高目標對接的過程中,迎來後勤現代化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熱詞:

  • 聯勤體制
  • 後勤裝備
  • 科學發展觀
  • 非戰爭軍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