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分析稱:航母成軍之路漫長應反復進行訓練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1日 11: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王長勤

  一艘航母,既是軍艦、機場和飛機的集合體,也是海空力量的融合體。它既有作戰、訓練和保障功能,也有生活、娛樂和服務設施,崗位多、編制大、要素齊、功能全,是其特點。比如,法國的“戴高樂”號中型航母,編制1700人;美國的“尼米茲”號重型航母,編制5984人。它們均設有員額不等的指揮管理、航海操作、航空飛行和後勤、裝備保障崗位。

  要把如此眾多的崗位人員,嚴密有序地組織起來不容易,人盡其責地管理到位不容易,人裝合一地形成作戰能力,更是不容易。那麼,航母訓練的通行之路是什麼呢?概括起來,就是“一法二途”。

  航母人才培養的“多重孵化法”

  所謂“一法”,就是“多重孵化”法。這是世界各國在裝和在用航母的通行做法,即“孵化”種子、壯大隊伍,繁殖性發展、持續性推進。

  外購型航母,一般採用“借窩孵化”。所借之“窩”是建造航母的國家海軍,所“孵化”的種子是購買航母的國家海軍骨幹。由這些骨幹人才再對本國人員進行培訓、帶教,如此“繁殖”開來,航母力量即可得以保持和發展。

  如1992年3月,泰國海軍與西班牙巴讚造船公司簽約,訂購了“差克裏納呂貝特”號輕型航母。1996年10月,該航母進入海試,泰國海軍隨即派出接艦部隊,邊試航、邊交接、邊訓練。1997年3月,該航母完成海試後移交給泰國海軍,泰國海軍又移師羅塔基地,繼續接受西班牙海軍為期4個月的培訓,使泰國海軍終於形成了一支指揮管理、操作駕駛和綜合保障骨幹人才隊伍。

  最近,英國與法國簽署協議,要求法國海軍用“陣風”戰鬥機,在“戴高樂”號上為英國海軍培訓30名艦載機飛行員,走的也是這個路子。

  但自建型航母,一般採用“自主孵化”。即按照本國海軍力量的建設規劃,通過專業院校的階梯式教育、岸基訓練基地的階段性提升、相關崗位的預備性鍛鍊,進行多階段、多崗位、多任務、大範圍的種子“孵化”。比如美軍選訓航母艦長,就要求其必須是海軍飛行員或海軍空勤軍官,有相當的飛行小時和艦上起降次數,擔任過兩棲攻擊艦或其他大型艦艇的指揮員,且通過為期兩年的航母艦長專業培訓。

  儘管這樣的種子“孵化”耗時長,但針對性強,能力素質有保證。我國海軍開辦“飛行員艦長班”,用意也是如此。

  航母訓練的兩條途徑

  所謂“二途”,就是“地面精練與海上實練相結合”、“平時苦練與實戰磨煉相結合”兩條途徑。前者針對平時的作戰能力生成,後者針對戰時的作戰能力提升。

  航母訓練,一般分為地面和海上兩個階段。地面階段,除完成共同課目的訓練和航海、航空等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學習之外,還要結合實裝或利用地面模擬設施及器材,進行崗位基本技能訓練,並針對航母特點,反復進行針對性演練,以夯實基礎、打牢基本功。

  各崗位人員在完成地面訓練所有課目並經考核達到標準要求後,才能轉入艦上實操訓練。

  艦上實操,重在訓練實戰技術和戰術,突出崗位配合與協同。美軍特別強調航母的協同訓練,甚至提出要不惜工時地反復演練。他們認為,協同是航母戰鬥力生成的瓶頸階段。如果這個階段不能突破,航母非但不能把“航海”與“航空”、“戰訓”與“保障”、“指揮”與“管理”集成在一起,真正成為“具有攻擊力的武器”,反而會成為“吞噬船員生命的利器”。

  他們的結論來自對諸多航母事故的總結。1967年7月29日,“福萊斯特”號航母上的F-4戰鬥機火箭彈走火,引發爆炸和大火,致死143人,報廢飛機50架。1969年1月14日,類似的事故發生在“企業”號航母上,大火在20分鐘內造成28名消防隊員死亡,340名甲板工作人員受傷,15架飛機報廢。伊拉克戰爭期間,2003年4月1日清晨,一架S-3B“北歐海盜”反潛機在降落“星座”號航母時,滑出甲板墜海。當晚,一架AV-8B“海鷂”攻擊機在降落“拿騷”號兩棲攻擊艦時墜海。

  相反,因為良好的協同配合,2003年4月2日,一架“小鷹”號航母上的F-14戰鬥機,在執行轟炸任務中雙發停車,飛行員跳傘後降落在伊拉克境內,另一架F-14戰鬥機及時與跳傘飛行員取得了聯絡,呼叫“小鷹”號航母戰鬥群的救援人員前去救援,使兩名跳傘飛行員順利脫險。

  通過平時常態化部署提高航母的實戰能力

  由於航母具有戰略性,動用具有限制性,其平時訓練與實戰要求難免脫節。於是,世界裝備航母的國家,普遍重視通過平時的常態化部署以及廣泛參與非戰爭軍事行動、戰時的高強度使用和廣泛遂行各種作戰任務,來檢驗和提高航母的實戰能力。如泰國的“差克裏納呂貝特”號輕型航母,多次被指派擔負搶險救災任務。自今年3月20日起,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一直在參與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其“陣風”和“超級軍旗”戰鬥機,多次升空執行偵察、監視和對地攻擊任務。

  美國更是堅持航母部署的常態化,其現役11艘航母,始終保持有9艘處於作戰部署狀態。處於作戰部署狀態的航母,除了按照年度訓練計劃完成既定的技術、戰術和聯合戰役訓練課目外,還根據使命和任務,高頻次地舉行帶作戰背景的演習演練,以保證其能夠即時擔負各種作戰或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1995年“尼米茲”號遊走台灣海峽,1996年“獨立”號轉移台灣東部海區,2010年“華盛頓”號趕赴黃海,均號稱“例行演習”,其實都帶有具體的作戰背景。

  航母“成軍”比“成器”更艱難

  航母乃國之重器。其之重,既在技術物化的“器物之重”,更在訓練昇華的“效用之重”。故而,一國的航母工程,既是一個建而“成器”的技術工程,更是一個訓而“成軍”的人才工程。

  航母訓練必須遵循“先基礎後應用、先理論後操作、先技術後戰術、先分練後合練、先專業後合成”的基本訓練規律,而像航母艦長、艦載機飛行員這類重點訓練對象,因其技術要求更高、訓練難度更大,更加強調分類、分級、分步訓練。

  航母艦長不僅是航母上所有航海和航空人員的最高指揮員,也是航母上一切事務的第一決策者。所以,世界各國對航母艦長的選拔和培訓非常嚴格。根據美國的經驗,經過“多重孵化”式培養和篩選,一名海軍飛行員或海軍空勤軍官要成為合格的航母艦長,至少需要20年的時間。

  而艦載機飛行員除了必須具備岸基飛行員的基本素質和技能外,還要針對艦載機彈射起飛過載大、海上飛行無地標、攔阻降落難度高等特點,進行專門的心理品質訓練和持續性的甲板起降、海上飛行以及海上戰鬥等技戰術訓練。

  以美軍的一名海軍飛行員為例,從航校的預備訓練、初級教練機訓練、高級教練機訓練、岸基噴氣教練機訓練,到轉至訓練基地完成T-45艦載教練機帶教,再到艦載機訓練中隊完成雙座艦載戰鬥機改裝,最少需要8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成為能夠獨立起降並執行海上作戰訓練任務的基本合格的艦載機飛行員。

  這一漫長的“成才”時間與美國3年左右即可建造一艘航母的“成器”時間相比,假如沒有骨幹人才的預訓、預儲,航母“成軍”何其艱難。實際上,這正是作為航母鼻祖的英國,在經歷斷斷續續的發展之後,不得不借助法國海軍這個“小窩”,為其新航母“預孵”艦載機飛行員的真實原因。

  所以,建造航母是一項大工程,航母訓練也是一項大工程。它的大,不僅在於其難度大、週期長,更在於它是關乎“國之重器”能否成為“國之重用”的戰略性工程、關鍵性工程和持續發展的工程。這也是我國國防部發言人為什麼強調説,航母的建造和使用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作者單位:軍事科學院)

熱詞:

  • 航母戰鬥群
  • 輕型航母
  • 非戰爭軍事行動
  • 兩棲攻擊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