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解放軍單兵救護信息系統亮相 精確定位傷員坐標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05日 10: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軍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85醫院運用“單兵救護信息系統”組織現場搜救演練。石梅 攝


  “有戰士受傷,立即展開救治……”仲秋時節,某山嶽叢林,南京軍區第85醫院衛勤保障演練拉開帷幕。該院自主研發的 “單兵救護信息系統”亮相演兵場,又一次接受“戰場”檢驗。

  誰受傷了?傷員在哪?傷得怎麼樣?就在記者疑惑之際,軍醫韋道明隨身佩戴的“傷員信息手持機”發出“嘀、嘀……”的蜂鳴聲。他迅速點擊手持機屏幕打開信息圖標,“傷員”劉強的精確坐標以及血壓、脈搏等基本信息立即躍然眼前。韋道明一邊查閱傷情,一邊告訴記者:“有了這個手持機,就能自動獲取傷員的精確坐標和生命體徵信息。”

  傷員信息怎麼會自動生成?未等記者完全明白過來,韋軍醫就沿著手持機指示的坐標位置乘車前出,很快找到了“傷員”劉強。記者看到,劉強左手腕上帶著一塊類似手錶模樣的“單兵生態監測腕錶”,左肩位置還配有一個“單兵衛生信息盒”。

  實施現場緊急救護後,韋軍醫從劉強身上的“單兵衛生信息盒”內取下“電子傷票”,插入手持機,馬上顯示出劉強血型、藥物過敏史等情況。根據現場救治觀察情況,韋軍醫填寫傷情、傷部和傷類等信息後,通過“戰救數據轉發器”將劉強的綜合傷情發送到後方野戰救護所。

  韋道明對記者説,如今每位作戰單兵都佩戴著這樣的“單兵生態監測腕錶”和“單兵衛生信息盒”。受傷後,只需輕輕按動“腕錶”上的自主呼救按鈕,傷員的血壓、體溫、脈搏、所在位置坐標等信息就會立即發送到“單兵衛生信息盒”,並擊發“信息盒”發出求救呼叫,軍醫通過手持機接受呼救信息後即可展開搜治。

  戰士身負“重傷”無法自主呼救怎麼辦?韋軍醫告訴記者,“腕錶”裏的生命體徵監測裝置感知到重傷員血壓和脈搏迅速下降後,會自動報警發出求救信號。

  “信息手段給戰場救護帶來了諸多新變革。”演練總導演、85醫院院長周春介紹説,在野戰條件下,從單兵受傷、傷情判斷到精確定位傷員,只需0.4秒;從傷員進入野戰救護所到接受手術,只需2分鐘;如果傷員處於昏迷狀態,這一切都可以通過智慧化信息手段實現。

  “戰場救護時間就是生命!”該系統主研人、該院副院長連平一邊組織現場救護,一邊告訴記者,將信息技術成功運用於戰場搜救,始於上世紀90年代,由此提出了戰場傷後1小時“黃金救治期”概念,每延誤救治1分鐘傷員死亡率就會大大提高。然而,無法快速精確定位傷員坐標等技術難題一直制約著我軍戰場搜救。

  記者了解到,16年前,醫院組建了由連平領銜的創新團隊。為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題,連平跑遍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等數十家軍地科研院所尋求技術支持,深入演訓場搞調研、做試驗……經過兩千余次試驗,去年底終於成功研發出“單兵救護信息系統”。該系統標誌著我軍單兵救護有了自己的“黑匣子”,獲得軍隊科技進步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發明專利20項。其子系統電子傷票于2008年投入生産,並首次配發部隊。

  “傷員”未至,傷情先知。走進野戰救護所,只見“戰救信息管理系統”顯示屏上,頻頻顯示“傷員”求救信號,電子態勢圖上一個個閃爍的紅點清晰地標示出“傷員”的準確位置。醫院政委姜宏雲點擊“傷員”代碼,“傷員”的姓名、職務、血壓、脈搏等信息立即躍然屏端,判讀“傷員”傷情信息後,姜宏雲迅速指揮現場救護人員做好救治準備。

  據介紹,該系統由“單兵生態監測腕錶”“單兵衛生信息盒”“傷員信息手持機”“戰救數據轉發器”和“戰救信息管理系統”5部分組成。該系統的使用,使我軍單兵戰場救護模式實現了四大轉變:傷情記錄由“紙質化”向“數字化”轉變、傷情傳輸由“人工傳遞”向“無線傳輸”轉變、傷情採集由“人工採集”向“實時監測”轉變、傷員搜救由“概略搜尋”向“精確定位”轉變。

責任編輯:邢斯馨

熱詞:

  • 單兵
  • 傷員
  • 精確定位
  • 野戰救護所
  • 數據轉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