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專家: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設計深度為7000米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3日 10: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浙江在線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7月1日上午,我國第一台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從江蘇江陰啟航。未來47天,它將駛向東北太平洋,進行5000米級海試。

  此次“蛟龍號”發起5000米海試,由國家海洋局、中國大洋協會組織。

  “向陽紅9號”共搭載來自中船重工第702研究所、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和聲學所等13家研製參試單位的96名隊員。臨行前,“蛟龍號”首席潛航員葉聰激動地告訴記者:這次我們信心百倍,這是一次中國載人深潛“創紀錄之旅”。

  自從2010年,“蛟龍號”成功下潛到3759米後,我國成為繼美、法、俄、日之後,第5個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蛟龍號設計最大下潛深度是7000米,這次下潛5000米,將全面考核潛水器的設計功能和性能,鍛鍊和培養中國載人深潛技術能力,也是為了最終實現最大下潛作準備。”中國大洋協會秘書長、載人海試領導小組副組長金建才説。

  發自江蘇江陰

  7月1日上午9點40分,“向陽紅9號”拉響了汽笛,緩緩地駛離江蘇江陰蘇南碼頭,奔赴東太平洋。中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5000米海試(中國大洋第25航次)起航儀式正在這裡隆重舉行。

  起航儀式上,“蛟龍號”海試隊員代表面向鮮艷的五星紅旗宣誓,隊員代表們一一報出自己的姓名:唐嘉陵、付文韜、葉聰、劉峰……並齊聲高喊:“牢記祖國人民重托,堅決完成海試任務!”

  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向海試總指揮劉峰授旗,隨後海試隊員代表紛紛登船,在一首“熱血頌”中,參加起航儀式的嘉賓、各界代表與海試人員揮手道別。

  數字“蛟龍”

  240公斤

  出發時,“蛟龍號”三位潛航員一字排開,向歡送的人群揮手致意。葉聰在其中特別突出——因為特別胖。據他自己説,剛測的體重已經102公斤了。潛航員要求體重一般不超過80公斤,因為深潛器的荷載有限。“蛟龍號”的最大荷載是240公斤,於是要求3位潛航員的總體重不能超過240公斤。而葉聰一個人佔了大頭,留給另兩個潛航員唐嘉陵和付文韜的體重“配額”只剩138公斤了。這兩個今年剛剛成為正式潛航員的80後,本來就瘦,站在葉聰旁邊就顯得更瘦了。

  0個扣子

  這次隨“蛟龍號”輪流下潛的一共有9人,除3名潛航員之外,還有6名專家、學者。他們的衣服都是定制的。潛航服的面料要求必須是純棉防靜電材質,連體和分體的款式都有,去年潛航員露面時穿的潛航服是連體式,中間繫帶,其實他們更喜歡穿分體式。但是無論是連體式,還是分體式,潛航服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扣子數量,0個,因為不能有硬物裝飾。鈕扣,有可能不小心破壞艙內的精密儀器。個人服裝,在滿足純棉防靜電、無硬物裝飾的前提下,若艙內空間允許,經檢查後也可以帶入。在深潛過程中,艙內溫度會不斷變化,差不多春夏秋冬都要走一遍,所以潛航員們需要隨時增減衣物。

  10年前圓夢,帶領研製深海蛟龍

  6月29日下午,劉峰在江蘇江陰駐地賓館主持召開“蛟龍號”各小組工作人員的協調會,為了不打擾他,記者一直在門外等候。“實在不好意思,起航前有很多事情要處理,讓你們久等了。”

  或許是最近太忙了,劉峰的眉目間顯出一些疲憊。然而,當記者一提起“蛟龍號”時,他的眼睛一下子就睜大了,興奮之情難以言表。“可以這麼説,這次5000米深潛的準備比之前1000米和3000米都更加充分,所以我非常有信心。”

  談起自己和蛟龍號的故事,劉峰表示,還要從上個世紀説起。20世紀末,劉峰還是中國大洋礦産資源研究開發協會(以下簡稱中國大洋協會)項目處處長,但已經意識到我國自主研製載人潛水器刻不容緩。“當時,國際上對深海開發的競爭已經非常激烈,結合我國深海資源研究開發的重大需求和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的發展方向,我提出了發展我國深海載人潛水器的建議。” 劉峰回憶説。

  2001年12月1日,對於劉峰來説,是人生中一個特殊的日子,從此他的生活工作中多了一個關鍵詞——“載人潛水器”。“我記得當天,北京下了雪,氣溫也很低,但我心裏很暖和,因為我正式被聘為‘7000米載人潛水器’項目總體組組長。”

  次年,國家“863”計劃重大專項“7000米載人潛水器”正式獲得批復,劉峰的工作進入了快速軌道。

  初次試潛50米,曾讓劉峰冒冷汗

  項目獲批了,值得慶祝,但對於劉峰來説挑戰才剛剛開始,因為一切都將從零開始。“最大的難題在於缺少經驗,立項之初,到國外參觀都困難,更何況了解掌握關鍵核心技術?”

  2002年3月,劉峰與國家863計劃先進製造及自動化領域辦公室簽訂了《7000米載人潛水器》重大專項研發合同。“由於牽涉到多個領域,所以載人潛水器的研究,從一開始就集結了中船重工集團公司702所、701所、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中科院聲學所等100家科研機構和企業。”

  作為技術決策和組織實施的專項總體組負責人,劉峰的責任就是實現潛水器本體系統、水面支持系統、潛航員系統和應用系統之間技術上的無縫對接、研製進度上的步調一致。

  6年後,載人潛水器開始下水了。而此時,劉峰的身份是海試現場總指揮。第一次的50米潛水,就讓劉峰捏了一把冷汗。“當時,潛水器放進海洋後,突然失去聯絡了,因為無線電傳播根本接收不到,而且因為海洋表面的環境很吵,過了好長時間才發現潛水器。作為總指揮,當時的心情可想而知,很著急。”

  從2009年8月開始,“蛟龍號”載人深潛器又先後組織開展1000米級和3000米級海試工作。一年時間,在南海就進行了20次的海試。

  2010年8月26日,中國科學技術部、國家海洋局在北京聯合宣佈,中國第一台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成功下潛到3759米,超過全球海洋平均深度3682米,並創造出水下和海底作業9小時零3分的紀錄。“當我們的潛水器把五星紅旗插在海底的時候,我和我的同伴都激動地站了起來,我們成功了!”

  完成5000米,適時衝擊7000米

  正當全國上下為此而驕傲慶祝的時候,劉峰又把目標定向了5000米、7000米……“今年進行5000米級海試,7000米海試也會在合適的時候進行。一旦達到7000米深度,蛟龍號深海探測範圍可以覆蓋全球海洋區域的99.8%。”

  接受記者採訪時,劉峰透露,今年除了“海試”,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海實”。“根據我們的準備來看,深潛5000米一方面是試驗潛水器的各項性能,但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任務就是海洋實驗,也是實際應用。”

  據劉峰介紹,根據國際海底管理局分配,從2001年,中國就擁有太平洋中部礦區的專屬勘探權和優先開採權,面積有七萬五千平方公里,相當於中國渤海那麼大。

  “那裏藏有豐富的礦産和稀有金屬,這次‘蛟龍’號潛水器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幫助科學家開發這個礦區,並直接到深海進行科學研究。這次,來自浙江杭州的海洋二所也有科學家一起出海。”

  通過努力,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正在創造一個又一個可喜的成績,這也讓劉峰感到很欣慰,但在他心中,始終繃著一根弦——不是為了挑戰深海,而是為了開發深海。

  “按照目前的設計,我們的蛟龍號可以達到7000米深海,算是全球載人潛水器最深的了,它足以顯示我國在載人深潛技術上的國際領先,但我們也深知,這一切都是為了更好地開發深海資源,服務科學研究。”

  在劉峰看來,完成7000米深潛後,我國會開發出更多的可以深潛4500至2000米的載人潛水器。“相比較而言,這類載人潛水器的成本要低些,而且這個深度的海洋也有非常豐富的資源,綜合來説,可以降低深潛成本,更加實惠。”

  (本文來源:浙江在線作者: 李陽陽 詹麗華 )責任編輯:NN030

責任編輯:劉禛

熱詞:

  • 蛟龍號
  • 載人潛水器
  • 東北太平洋
  • 懸停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