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河北省 >

六百殘疾人聯名反入職歧視 身殘志堅被認是榜樣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3日 14: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山東商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教師招聘

  3歲時得了小兒麻痹症,已經39歲身高還不足1.2米的郭省,從1991年開始在河北蔚縣宋家莊鎮中心校大寧村小學當代課教師。整整20個年頭過去,幾經輾轉,每一次代課教師“轉正”都與他擦肩而過。然而,與那些近年來因為資格體檢被擋在教師行業門外的殘疾人朋友相比,郭省居然還是“幸運的”,儘管,這其中,充滿酸楚。

  日前,有媒體報道了河北蔚縣一代課教師郭省代課20年,卻因身有殘疾“有損蔚縣的教師形象”不得轉正的消息。與此同時,包括我省34名殘疾人在內的588名全國各地殘疾人及其家屬,將聯合簽署的建議信寄往教育部,建議教育部制定全國統一的教師資格體檢標準,以改變當前各省區市在各自製定的教師資格體檢標準中普遍設置殘疾歧視條款的現狀。調查顯示,目前20余個省區市的教師資格體檢標準中包含歧視殘疾人的內容。本版撰文 記者 陳學超

  殘疾教師

  歧視愈演愈烈

  “現在很多地方的教師體檢標準都規定,肢殘或者雞胸、駝背都不能當教師。以前做教師都沒有這麼多限制。”王江説。

  王江1971年出生在內蒙古包頭市土右旗一個叫毛岱的小村莊,因小兒麻痹症導致下肢殘疾。但他學習非常刻苦, 1996年8月,從包頭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漢語言文學系(現更名為包頭師範學院文學院)畢業後的他被分配到當地的毛岱中學任教。

  “那個時候還沒有對殘疾人的諸多限制”,王江説,“我當時只是在上大學的時候做過兩次體檢,但是只是限于肺結核等疾病,像我這樣需要坐輪椅的都沒有被限制。”

  “2000年9月,教育部頒布了《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規定各地可以自行制定教師資格體檢標準,從那時候開始到現在,感覺殘疾人當教師的機會大大減少,歧視愈演愈烈。”

  2006年,當地的土右旗教育局組織了小學教師選調考試。如果考試順利通過,就可以到城裏小學教學。王江經過筆試進入了試講的面試環節。“就因為我的身體殘疾,沒有通過,”王江説,“其實,在1999年和2002年的時候,也有過類似的高中教師選調考試,同樣都進入面試試講環節,但都沒通過。在評職稱方面,也屢屢受到歧視,執教十餘年來,沒有被評上任何職稱。”

  建議信的另一位發起人陳軍來自安徽阜陽市,已從教二十七年,他1996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畢業後入教也很順利。他也認為現在的教師門檻過於苛刻,對殘疾人很不公平。現在他已退出教學第一線,從事後勤工作。

  現狀調查

  多地教師體檢

  存殘疾歧視

  建議信發起人之一楊仁良是視力二級殘疾人,原籍廣西,現在鄭州生活,他從小就有教師夢想。讀大學時他就拿到了普通話考試合格證書、中學教育學合格證書和中學教育心理學合格證書。“有機會我還想考教師資格證,但是現在很多省份的教師體檢標準對於視力的要求讓我很擔心”,他説。

  楊仁良介紹,近期,他和幾位網上結識的殘友針對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的教師資格體檢標準做了一個調查,這份調查也被作為《建議信》的附件寄往了教育部。“幾乎我們所能查到的所有省、區、市的教師資格體檢標準都包含歧視殘疾人的規定。”楊仁良説。

  這份名為《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教師資格體檢標準殘疾歧視調查表》顯示,在所收集到的21個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教師資格體檢標準裏面,有20個包含如“兩上肢或兩下肢不能運用;兩下肢不等長超過5厘米(不合格)”的肢體殘疾限制。

  調查還顯示,很多地方的標準都有視力限制,但是標準又不一樣,“比如北京體檢標準規定,‘雙眼中好眼最佳矯正視力低於4.5’不合格,而河南的標準是‘兩眼矯正視力之和低於5.0者’。從這些規定你就知道各地體檢標準有多混亂。”楊仁良説。

  另外,調查顯示,有19個省(區、市)包含如“面部有較大面積疤、麻、血管瘤或白癜風、黑色素痣(不合格)”等關於五官是否端正、儀容儀錶等與教育教學能力不直接相關的歧視性規定。

  建言獻策

  制定全國統一

  體檢標準

  在這封寄往教育部的《建議信》中,殘友們指出,各省(區、市)教師資格體檢標準殘疾歧視嚴重,至少有20個省的教師體檢標準包含對殘疾人的限制。《建議信》還表示,各省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各自製定的教師資格體檢項目和標準都不一樣,出入頗大,會導致殘疾人在一省體檢合格,但在另外一省不合格的情況。例如,對於一位右手殘缺的殘疾人,在河南是合格的,而在毗鄰的山東省則是不合格的。

  《建議信》認為,導致教師招聘中産生殘疾歧視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全國統一的教師資格體檢標準,而現有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教師資格體檢標準缺乏公平平等理念。在信中,殘友們提出了消除殘疾歧視的具體建議:制定全國統一的教師資格體檢標準。

  “社會政策是政府對弱勢群體進行制度化支持的措施,社會政策不但表現為一系列福利政策和措施,而且表現為一定的社會價值。今天,尊師重教是我們的風尚,隨著無障礙建設的推進,殘疾人當老師在很大程度上能起到表率作用。”甘肅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與社會救助研究中心主任王旭東表示。

  各界觀點

  身殘志堅是

  最好的為人師表

  國內知名反歧視公益人士、香港中文大學客座研究員陸軍表示贊同殘友們的觀點,陸軍認為,教師的魅力應該重能力、強素質、樹師德,“身殘志堅的教育工作者形象,更能激發學生自強不息,將起到任何語言都難以達到的‘為人師表’的作用,對學生的成長更加有利”。

  殘疾人就業促進網首席專家、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黃震認為,一些地方的教師體檢規定中排斥殘疾人的規定與我國《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就業條例》、《就業促進法》的法律精神相悖。“教師職業最需要的是腦力勞動和愛心的付出。許多殘疾人雖然生理有殘障,但知識水平良好;並且,由於生理的殘障,使得殘疾人對愛心特別敏感,也特別富有愛心。因而,教師職業其實是殘疾人的優勢職業”,黃震説。

  公益組織天下公機構負責人于方強長期從事反歧視工作,于方強認為,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保障殘疾人的就業機會,多項法律法規不斷出臺、完善,旗幟鮮明地倡導平等對待殘疾人、反對殘疾歧視,各個部門、各個行業理應貫徹落實國家對殘疾人的關愛、保障政策。“只要專業技能符合要求,人人都平等享有做教師的權利”,于方強表示,針對殘障人士,教育部門甚至應該創造條件讓他們更加方便、無障礙地做教師,這樣才能實現實質平等,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表面平等。“現實中連表面平等都沒有做到。”于方強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