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青海省 >

三江源地區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正逐漸恢復和上升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2日 10: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西寧8月12日電(記者張進林 何偉)“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實施6年來,長江、黃河和瀾滄江源頭地區的野生動物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當地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正在恢復和上升。”青海省生態辦公室兼三江源辦公室專職副主任李曉南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

  李曉南説,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最大的生態保護項目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已完成投資42億多元,生態治理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目前,青海省正在加緊進行二期工程建設規劃,生物多樣性保護仍將是一項重點項目。

  同時,青海省也正在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在三江源地區建設中國第一個“國家級生態保護綜合實驗區”。實驗區將以機制創新為重點,對中國首個生態補償機制在內的各項制度進行綜合試驗,為青海及全國解決生態保護和建設問題提供有益示範。

  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區,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總面積36萬平方公里,是長江、黃河和國際河流瀾滄江(湄公河)的源頭,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

  然而過去多年中,由於環境惡化和人類過度活動,三江源地區生物多樣性萎縮,許多珍稀野生動植物數量銳減,一些資源量少的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

  2005年,中國政府投資75億元啟動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開始在“世界屋脊”修復生態環境。經過生物多樣性保護、濕地保護、退牧還草等一系列項目的有效開展,自然保護區灌喬植被得以恢復,野生動物棲息地生態好轉,其種群數量明顯增長。如今,在三江源頭地區,野生動物成群結隊,隨處可見,保護區內重現勃勃生機。

  橫跨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治多兩縣的索加-曲麻河野生動物保護分區,海拔為4500米,面積達4萬平方公里以上,是三江源自然保護區18個保護分區中最大的一個,也是藏羚羊、野牦牛等野生動物的主要棲息地之一。

  “經過六年來的努力,索加-曲麻河保護分區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正在逐漸增加,活動範圍也在不斷擴大。”李曉南説,調查顯示,當地藏羚羊從上世紀80年代的不足2萬隻,已恢復到目前的7萬多只。

  青海省勘測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成海寧參加了為期41天、行程7300多公里的三江源頭科學考察活動。他説,在黃河源、可可西裏等人類活動相對較少或條件相對艱苦的地區,各種野生動物佔據著水草豐美的高寒草甸和沼澤區,其種群大、數量多,自然恢復和增長也比較明顯。

  成海寧告訴記者,在整個科學考察中未發現野生動物被獵殺的痕跡,説明國家保護野生動物的宣傳和執法力度加大,盜獵活動減少,這也是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增長的重要因素。

責任編輯:邢斯馨

熱詞:

  • 三江源地區
  • 種群數量
  • 野生動物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