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北京市 >

假洋文憑騙倒數百高管 稱北大附近樓裏都是同行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8日 16: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美國某某大學國內招生,一年拿到學位,國際承認學歷,國內外名師授課,最後10個名額,報名從速……”這樣的短信廣告出現在我們手機上,有多少人會一笑置之,多少人會心有所動?而這條短信,正是一個龐大騙局的開場。

  唐駿“學歷門”事件讓“假洋文憑”浮出水面,不久前,在本市破獲的首起假洋文憑詐騙案件中,多所根本不存在的“美國大學”騙走了300多名企業高管的800多萬元,為什麼這麼多人會上當?承辦這起案件的檢察官告訴記者,案件還在進一步偵破中,已被認定的案情只是冰山一角,被騙人數和涉案金額遠不止這些。“很多人認為這些被騙的企業高管是知假買假,其實不儘然,他們中不少人是被騙子的高明招數迷惑了,信以為真,覺得不用脫産花十幾萬元學費拿到一個洋學歷,還是很合算的。而這些招數在這個地下産業裏反復使用,不斷‘完善’,具有很強的欺騙性。”

  按照檢察官分析和受騙人現身説法,記者揭秘“假洋文憑”的四大騙術。

  招生 有門檻

  “不夠條件我們不收”

  招生,是騙局的第一步,在“假洋文憑”的地下産業鏈中,也是利潤最高的一環。案件承辦人之一、海淀檢察院偵查監督二處的周志成告訴記者,由於招生是個“技術活兒”,幾家騙子公司會採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招生這一項會承包給專業的人做,他們從學費中提四成。“我們會蒐集一些企業負責人的信息,有針對性地給他們打電話或者發短信,介紹我們學校的情況,強調學校和學歷都是真的,並且故意問一些問題看他們夠不夠報名資格。”一個專職招生的犯罪嫌疑人交待行騙手法。

  而受騙人徐小姐就是接到了這樣的電話,對方説:“我們學校的學位是注重能力和素質教育。工作經驗很重要!您參加工作幾年了?”恰恰是對報名者有工作經驗的要求,讓徐小姐覺得他們開設的項目課程是“有門檻的”。

  “他們在招生簡章上對入學條件作了規定,還有資質審核,要求學員具有大中型企業中高層管理工作8年以上管理經驗。這種報名要求給人的感覺是,這個班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報名的。”徐小姐説。

  涉案的美國哥倫比亞國際學院招生簡章上,對報考工商管理博士(DBA)學位的入學條件有3條,前兩條分別要求學員具有碩士研究生學位證書,或具有碩士研究生同等學歷證書並累計工作經驗3年以上,而第3條則要求報名者“大學本科畢業,在大中型企業從事中高層管理工作8年以上,在企業管理方面有獨到見解,在行業內具有較高的影響力,經校方資格評審認可者,可以同等學力報名,經校方評估考核後可入學”。正是這一條件將學校的招生對象框定為“企業高管”。

  據徐小姐説,當時,班裏一名學員的材料因為沒通過審核,暫時不能報名。“大家都覺得入學條件比較苛刻,這個項目課程班還是比較有譜的。”但後來他們才知道,那位學員是因為沒及時交學費,補齊學費之後很快就通過了“審核”。

  包裝 有門道

  鋼印用勁大小暗藏玄機

  為了讓自己聽上去更加真實可信,這些假大學還要用幾招把自己包裝起來,包括:起一個很堂皇的名字,做一個幾可亂真的網站,搞一些所謂權威的認證,印一些天花亂墜的宣傳資料,備一個暗藏玄機的鋼印……

  本次涉案的多所假大學名字聽上去都很像那麼回事,如美國內申大學、美國休斯頓大學、美國理工大學、美國加州管理大學等,也有的犯罪嫌疑人冒用與美國一些名校相似的名稱誤導人受騙上當,例如美國亞伯拉罕林肯大學,而美國哥倫比亞國際學院和真的美國哥倫比亞國際大學僅一字之差。

  案件承辦人周志成告訴記者,為了騙取受騙人的信任,本案的多數犯罪嫌疑人會在實施詐騙行為前,先在互聯網上倣照美國高校的網站製作一個“山寨網站”,並網站上發佈相關的招生宣傳信息。

  之後,有的犯罪嫌疑人會再倣照教育部學歷認證中心網站製作另一個“山寨網站”,進而對自己頒發的學歷證書進行認證。“別看學校是假的,可他們的網站做得比真的還像是真的,尤其是騙人最多的美國哥倫比亞國際學院,據説是他們在美國的上線請專業人士做的,非常精緻。”

  更隱蔽的是,辦案民警在對起獲的美國“哥倫比亞國際學院”印章進行試驗時發現,此章加蓋一般顯示為“Columbia International Institute”,當用最大力量加蓋時,原印後面會顯示出尾綴“.Inc”(公司)。

  原來,所謂“哥倫比亞國際學院”,在美國是以有限公司名義註冊的,是一個非盈利性機構註冊的公司,並非學校。鋼印暗藏玄機,這個秘密一般人絕對發現不了。

  受害人徐小姐表示,關於認證問題,哥倫比亞國際學院一開始就聲稱他們“除了在中國沒有備案外,在其他地方都有”。“他們騙也是騙了好多年的,相關的套路都比較成熟。如果他在其他國家有備案的話,就要求你有一定的英文水平,到國外的網站或機構去查證或檢索。但大部分學生的英文水平有限。”

  選址 傍名校

  “北大旁邊樓裏全是同行”

  對這些造假文憑的騙子來説,選地方絕對是門學問,本次涉案的10家公司,大多數註冊地址在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附近。北大和清華門口的幾座寫字樓裏,進駐的幾乎全都是各種教育諮詢公司。承辦人周志成向記者透露了一個細節,一名犯罪嫌疑人在接受審訊時稱,他們同行很多,“北大門口那座樓裏全都是我們同行!”公安人員按照他所説的對這座樓裏的一些教育諮詢公司進行審查,果然挖出了多家騙子公司,“偵查結果顯示,嫌犯所説起碼有半數屬實。”

  案件的另一位承辦人饒明黨也指出,“這些案件中普遍存在一種‘傍名校’現象。”這實際上是騙子的一種心理戰術,讓受騙人覺得他們和名校有挂靠關係,犯罪嫌疑人李某將辦公地點設在北大資源賓館,並稱其頒發的學歷是北大教育培訓中心與美國理工大學合作引進的教育項目,而犯罪嫌疑人胡某租用了清華園會議中心作為其上課地點。

  “租用這些大學的教室和會議室只需付租金就可以,誰都可以租,並不需要其他證明,這就給騙子提供了可乘之機,而且他們一年就上12次課,一個月一次課,花不了多少錢。”周志成告訴記者,為了把謊話説得更圓,騙子真的請名校教授給學員上課,“這大概是他們行騙成本裏最昂貴的部分,請這些名師一次課就要幾萬元。”事實證明,這個本錢花得值,受騙人徐小姐表示,最初報名就是對他們開設的課程感興趣。“他們説,課程都是由哥院的人和中國像清華、北大這些學校的老師上的,也有一些其他高校的。”而實際上,這些老師都是被臨時聘用,甚至不知道自己是給什麼培訓班上課。

  圓謊 有方案

  業內流行應急“話術單”

  俗語稱騙子有“三寸不爛之舌”,在假洋文憑騙局中也充分顯示了這個特點,記者得知,多家騙子公司都備有應對學員各種問題的“話術單”,這個“話術單”成為公司銷售人員的主要培訓教材,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們把謊話編得更圓。承辦人指出,騙子公司經常進行“業內交流”,“話術單”不斷補充完善,內容大同小異。

  在一份“話術單”中有這樣的問答:“能先試聽一次再交學費嗎?一般像我們這種高端的課程是不允許試聽的,我幫你跟學校申請半天試聽吧,如果沒有問題可以現場刷卡繳費。”“交完報名費後,多長時間錄取通知書能下來?需要一到兩周時間,因為學校有個審核的過程,審核通過後將發放錄取通知書。”……這種問答多達數十條,當有人對公司宣稱的偽洋高校及相關證書提出異議時,犯罪嫌疑人會用“行業”內通用的“話術單”應對。

  一名嫌犯供認,他曾負責公司業務員的培訓,“告訴業務員怎麼從網上找各大企業負責人的信息,之後告訴對方自己是林肯大學中國區的招生辦事處,然後按照我給的話術單子上寫的東西介紹林肯大學。”

  一些騙子公司為應對學員在培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疑問,還專門準備了文檔,供陪同學員聽課、負責簽到事宜的教學助理“應急”。這份“話術單”名為《臨時出現的問題和突發事件》,上面列出了“學員要求看授權書或相關的證明”、“我想去本校學習你們學校可以發正規的學習邀請函嗎”、“我們的學位在國內和國外認可嗎”等條目。

  據受害人徐小姐説,當學員們發現一些疑點的時候,教學助理總是有話應對,而且避實就虛。“案發前,有學員發現哥倫比亞國際學院不具有頒發MBA、DBA學位證書資質的事實,他們立刻表示美國的合夥人目前正在辦理相關手續,後來又説,美國哥倫比亞國際學院是經美國高等教育認證委員會(CHEA)認證並在其數據庫可被查詢到的有資質的學院,但是這個認證2013年5月才能在CHEA查到”。學員們就這樣被一路忽悠着,甚至還自費到美國“培訓”了幾天,案發的時候,哥倫比亞國際學院已經招到八班和九班了,學員200多人悉數受騙。J024

責任編輯:王慶娟

熱詞:

  • 高管
  • 學員
  • 假洋文
  • 招生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