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浙江省 >

學校"一刀切"撤並存亂象 浙江一中學被撤農民下跪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2日 12: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網事:網曝浙江一中學被撤並引農民下跪請願 

 記者調查發現“一刀切”撤並學校存亂象

因為放暑假,昨天大洋學校校門緊閉。

  新華網杭州7月22日電(“中國網事”記者余靖靜、馬揚)連日來,天涯論壇上,一個關於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大洋鎮中學被撤並,引發農民下跪請願的帖子受到網民高度關注。貼中稱,該鎮唯一的優質中學被撤並,導致數百學生被迫到60里外的鄉鎮求學。村民情急之下攔下一輛新聞採訪車,集體下跪,哭求記者為民請命。

  大洋鎮中學究竟如何?該校因何撤並?村民下跪請願究竟有沒有道理?教育部門這樣做到底如何考慮?近日,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專程奔赴大洋鎮進行調查。

  【核心網事】鄉鎮中學被撤並引發農民下跪請願

  近日,天涯社區中一篇名為《麗水縉雲縣大洋中學要撤,孩子們怎麼辦?》的網帖,引發廣大網民高度關注。帖中稱,地處深山腹地的經濟欠發達革命老區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大洋鎮上唯一的中學,也是一所教學質量不錯的中學──大洋學校初中部近日將被撤並,數百學生需去60里以外的鄉鎮求學,村民情急之下,攔下一輛該縣新聞採訪車,集體下跪,哭求記者為民請命。

  該帖一齣,立刻受到網民高度關注。僅一週時間,在新浪微博上,一張數十人跪地的照片被轉發超過5萬次,評論超過1萬條。網友lcllcl3説:“看到風雨中那幼小的身軀走幾十里的山路,讓我情何以堪!!”網友“青銅寶鼎”説:“為什麼要拆?是看中了地嗎?”網友“兔子就吃窩邊草”説:“大洋是山區,冬天非常冷,都是盤山公路,這樣的冰凍和雪天,讓十三四歲的孩子怎麼回家?怎麼去學校?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記者調查】一所本不該撤並的學校凸顯“學校撤並風”亂象 撤並後導致學生上學困難、陡增家長負擔

  18日,“中國網事”記者前往大洋鎮核實採訪。該鎮離縣城39公里,全程為盤曲的山路,限速20公里,路寬不過三四米。

  記者在大洋學校看到,這所學校校園環境比較好,教學樓是新建的,美觀漂亮。這麼一所在山區算是非常好的學校,從表面實在看不出有任何撤並的必要。

  由於地處大洋鎮中心村,這所學校接納了來自附近10多個行政村的學齡青少年。大洋學校初中部將併入的盤溪初中位於距離大洋鎮30公里的舒洪鎮,離縣城9公里。

  而對於為什麼撤並這所學校,縉雲縣教育局15日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出三點撤並理由:一是原初中部規模偏小,班額人數偏多,整合後的盤溪初中將有42個班級的辦學規模,師資力量和學習環境會更優;二是撤並後,大洋學校將有空間為小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條件,形成班額在45人左右的標準化示範性學校;三是將利用空余校舍為大洋鎮建一所省二級標準的公辦幼兒園。

  但是,當地村民根本不認可這三點理由。

  記者採訪時,數百位村民集聚前來,他們提出的反對撤並理由主要有五點:一是孩子上學遠,安全隱患多。村民王偉堅説,從大洋鎮到舒洪鎮有30公里,山路彎曲,尤其到了冬天,冰雪封路,交通安全難以保證;二是擔心教育質量。曾先後就讀于大洋學校和盤溪中學的一位學生説,大洋的學習風氣好,一些非大洋鎮所屬的學生,寧可不到就近的盤溪中學,而是跑到大洋讀書;三是家庭經濟負擔增加。村民王梅飛説,年均收入一兩萬已是鎮裏比較富裕的人,在大洋讀書,家裏只是多雙筷子,如果孩子外出讀書,生活成本要大大增加;四是不放心孩子住校。村民説,讀初中的孩子才十三四歲,正長身體,離開父母,誰能對他們的健康成長負責?五是感情上難以接受。84歲的村民楊德進説,縉雲素來重教,當年建校,村民自願捐出良田50多畝,拆住房5間、挖祖墳30多穴,就是希望能在家門口讓孩子就近入學。

  一位已經離開大洋學校的教師對記者説,這幾年農村教師在待遇、培訓機會等方面有很明顯的增長,而且大洋鎮非常重視教育,自己很想念在大洋的日子。

  事實上,記者發現當地教育部門要強行撤並大洋學校這所本不該撤並的學校是集中體現了當前一些地方興起的“撤並學校風”的一些亂象:

  一是違反教育部規定的撤並校的原則,胡亂並校。教育部曾規定在實施撤並校調整前,要將調整方案向當地群眾公示,充分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要認真做好解釋工作,並及時修改、完善方案,不得簡單從事,強行撤並。

  二是僅從減輕政府教育負擔角度來實施撤並校,而完全不顧增加農民負擔。

  三是“一刀切”撤並造成新的“上學難”。一些學校撤並後由於新校離學生所在地太遠,事實上已經造成了不少農村學生輟學,一些地方農村的輟學率直線上升。

  【回應與反饋】當地教育局回應搬出“盤活資産論” 專家呼籲“一刀切”撤並校歪風必須遏制

  縉雲縣有關方面在回應記者有關如何對待大洋鎮農民請願問題時,當地分管教育的副縣長黃力量稱:投入上億元的縉雲中學仙都分校(高中)將於2011年9月1日建成使用。這一龍頭學校的建成,“盤活了資産”,為全縣中小學的教育佈局調整騰出了空間。縉雲2011年計劃撤並16所學校,大洋學校的初中部是其中一所。針對群眾提出的盤溪初中教育質量低、學生週末上下學交通不便、群眾經濟負擔加重等問題,縣委、縣政府正在對調整方案進行完善,

  一所農村學校究竟該不該撤並?我國長期從事農村教育研究的東北師範大學農村教育研究所所長鄔知輝教授説,撤並有其現實意義,但不應“一刀切”。要因地制宜、科學地進行佈局調整。學校的裁撤、合併,既要考慮到區域內的人口數量、人口結構、經濟條件、地理環境,也要考慮到地方的文化特點、民族狀況、人口流動和産業結構等問題。不以人為本、增加農民負擔、不顧群眾訴求的胡亂“撤並學校”歪風必須遏制。

  事實上,針對一些地方在撤並校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早在2006年教育部先後發出《關於實事求是地做好農村中小學佈局調整工作的通知》和《關於切實解決農村邊遠山區交通不便地區中小學生上學遠問題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要求“校園、校舍等辦學條件較好,又具有一定生源的學校,要儘量予以保留”,必須“避免因決策的失誤、工作簡單化和‘一刀切’造成新的學生上學遠問題的發生”。

  而縉雲縣撤並大洋學校初中部的做法明顯與教育部要求背道而馳。

  據記者最新了解,為了“推進”並校工作,目前縉雲縣專門組成工作組“做家長工作”,讓家長“簽名同意”並校。

  一位在外打工的家長委託家人在意向單上簽了“同意”,但他在電話中對記者説:“我很希望孩子在家門口讀書,但優秀的老師都去縣城了,現在政府説要撤,我們該怎麼選?”

責任編輯:黃田園

熱詞:

  • 學校撤並
  • 亂象
  • 浙江
  • 中學
  • 農民下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