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福建省 >

福建武夷山公館大橋垮塌 發佈會極短無提問(圖)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2日 03: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垮塌現場圖片

    細節是被決定的,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組織、一個人的品質都反映在細節上。這種品質決定了細節,也決定了成敗。坍塌的細節映現了輝煌釉彩後的破敗。一個時代的所有細節,足以描繪那個時代的面目。

    7月14日早晨8點50分左右,福建武夷山公館大橋北端垮塌,垮塌橋面近50平方米。一輛旅遊大巴墜入橋下,造成1死22傷。相隔不到20個小時,7月15日淩晨近2點,浙江杭州錢江三橋(也稱西興大橋)南引橋右側車道部分橋面突然塌落,一輛重型半挂車從橋面墜落,又將下閘道砸塌。事故發生前該橋面已出現一條長六七米、寬約一米的裂縫,但橋面未坍塌,最終導致橋面坍塌的是這輛嚴重超載的重型半挂車。

  3分33秒的發佈會

    事故發生後,搶救傷員、恢復交通都在有序進行。而對於事故原因的探索與責任追問,自然是民眾最為關注的落點。7月15日的發佈會,媒體也在朝著這樣的方向挖掘。

    發佈會主要通報了4點內容:儘快恢復通車;成立事故調查組;立刻製定搶修方案;舉一反三,對橋體進行排查、超載車輛進行整治。杭州市交通局副局長范建軍從落座開始發言到最後結束,整個過程持續3分33秒,新聞發佈會草草收場,不設媒體提問環節。對於橋本身是否存在著質量問題等等,該副局長避而不談。

    發佈會並沒有解答民眾對事故原因的疑惑,反而留下了更多的疑問和謎團。回避質量問題絲毫不影響民眾對事故深層原因的追問,官方短暫的情況通報後引來網上更多民意涌動,“相比武夷山公館大橋和杭州錢江三橋,一個在清晨,一個在淩晨;一個是主橋,一個是引橋;一個是全癱,一個是偏癱;這麼比,杭州很幸運──這事很快就會不了了之的。”一位網友如是寫道。

    據官方公開資料顯示,錢江三橋是繼錢塘江大橋、錢江二橋之後的第三座跨江橋梁,為雙獨塔等跨斜拉索大型橋梁。總長5700米,主橋1280米,南北高架引橋4420米,雙向6車道。

    這座耗資巨大、連接杭州市區和蕭山的要道,通車不到9年,在2005年10月開始大修,耗時長達1年。這在人們心中留下長長的陰影,“危橋”一説不脛而走。

  大橋不能承受之重

    記者了解到,錢江三橋橋面塌落段的建設單位是浙江省第一水電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當時為浙江省水電建築第一工程處)。橋主體部分的承建方是湖南路橋建設集團。

    錢江三橋建成後,橋的質量問題一直飽受詬病。該橋在1997年1月28日通車,但通過竣工驗收則是在1998年6月。擔任錢江三橋設計組成員的一位同濟大學設計院專家向媒體表示,錢江三橋是于1997年1月份建成的,但是當時在驗收過程中就發現了問題,所以未能通過首次竣工驗收。

    隨後有媒體稱,當年的竣工驗收只是合格,而不是優良。對此,杭州交通局局長陳偉認為,這個是等級問題,出了問題,就説明橋梁安全是有問題的,至少是有缺陷的,但形成原因還需要深入調查,要遵從專家意見。

    一些專家推測,錢江三橋引橋梁板斷裂的原因,很可能是灌漿工藝和張拉工藝不合格,導致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失效。對此,上述同濟大學設計院專家表示,當年錢江三橋主橋2005年大修的主要原因,也是預應力不足。

    對於大橋建成9年不到就大修,出現預應力不足的情況,該專家認為,也可能是當年施工的時候有問題,而問題主要就出在張拉和灌漿的環節。2005年大修過程中發現了漏灌漿或者灌漿不實,屬於施工質量問題。

    在2005年的大修中,錢江三橋的質量問題和設計缺陷逐漸暴露。

    據“杭交紀要〔2006〕11號”文件和“35號”文件的會議紀要顯示,“錢江三橋橋面的病害,在上遊幅南聯橋面兩層鋪裝層清除完畢後,已顯露出來。”同時還提到,錢江三橋箱梁頂板存在缺陷,並提出了處理的設計方案,而“橋面砼鋪裝層缺陷情況較為嚴重,已經無法保留使用”。

    “杭交紀要[2006]49號”《錢塘江三橋大修工程技術問題專家會議紀要》顯示,專家組通過相關檢查發現,砂率偏高是橋面出現裂縫的主要原因,是一起典型的施工質量事故。

    值得注意的是,對大橋的診斷和大修,均是針對主橋部分。此次發生坍塌的引橋不在大修範圍內。

  誰搞垮了“民心橋”

    到目前為止,由於有關事故原因的官方公佈闕如,種種民間的揣測也無法驗證。而相關部門提出的“超載論”,以及對質量等敏感問題的回避,讓公眾慣性地認為屢壞屢修以及引橋的垮塌完全是因為工程腐敗引發的建築質量問題。這樣的猜測並非沒有道理。

    據了解,曾獲魯班獎、詹天佑獎的湖南路橋建設集團近十來年承建的湖南鳳凰大橋、廣東九江大橋、株洲紅旗路高架橋、錢江三橋等四座大橋中有三座大橋都發生了坍塌的情況。同時,經檢察機關查明,擔任錢江三橋副總指揮的浙江省交通廳原廳長趙詹奇在該大橋工程招投標、工程建設等工作中以各種名義多次收受他人財物。

    而與武漢長江大橋(也稱長江一橋)相距僅數公里,斥資24億元修建的武漢長江三橋(白沙洲大橋)在2008年再次封閉大修。這是該橋建成通車10年以來的第24次大修。面對沸騰的民意,官方稱:超載是長江三橋屢修屢壞的主因。

    記者注意到,在各種路橋垮塌事故中,腐敗已是導致路橋坍塌的主要原因:

    重慶綦江縣彩虹大橋坍塌事故中,該縣多名主要領導和直接責任人收受承包商回扣,欒川潭頭伊河湯營大橋垮塌橋面橋墩未見鋼筋,湖南鳳凰縣在建大橋垮塌,施工過程存在嚴重的偷工減料……

    網絡小説《重生之官道商途》中關於大橋垮塌故事正是以重慶綦江縣彩虹大橋為模本,小説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大橋垮塌的根源──腐敗。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與該橋同江相望的錢塘江大橋(也稱錢江一橋)似乎從另一個角度印證著橋梁的質量。1937年9月26日,由中國橋梁專家茅以升主持設計並組織興建的錢塘江大橋建成通車。這是中國自行建造的第一座公路、鐵路兩用雙層桁架梁橋。抗日戰爭時期,為阻擋日本侵略軍,錢塘江大橋被炸斷。1953年9月修復,除期間大修一次外,正常使用至今。

    無獨有偶,位於湖北的武漢長江大橋(也稱長江一橋)始建於1958年,52年中僅大修一次。建成至今,武漢長江大橋飽受數十次的撞擊。2011年6月6日,武漢長江大橋遭受一艘萬噸油輪迎面撞擊依然屹立不倒。這是該橋建成通車54年以來遭受的最大一次撞傷。

    值得一説的還有寧波的靈橋。靈橋俗稱老江橋,始建於唐代。1931年旅滬甬紳發起改建,由英籍和中國工程師共同設計,德商西門子洋行總承包建造,至1936年6月竣工通車。此橋無橋墩,拱梁飛架,線條簡明流暢,造型壯麗挺拔,氣吞如虹。抗戰期間,日本侵略者飛機對此橋俯衝轟炸,橋被炸得千瘡百孔。抗日勝利後曾作修繕,1949年5月寧波解放後,國民黨轟炸機幾乎天天轟炸此橋,傾倒了數不清的炸彈,靈橋上彈痕纍纍,但靈橋卻奇跡般地巍然不動,如今依然是奉化江上的一道風景線。

    同橋不同命,與幾十年前建成的錢江一橋、武漢長江大橋、寧波靈橋相比,現代橋梁建設在技術、資金、材料方面遠非昔日能比,而橋梁質量卻出現了倒挂,撼不動的老橋不僅成為中國橋梁史的豐碑,更是與當代中國“橋垮垮”製造者們強烈比照的寶鑒。

    武夷山公館大橋垮塌和杭州錢江三橋塌落事件的相繼發生引來網友熱議。網友普遍認為,車輛超載只是導致引橋垮塌的一個誘因,“橋的問題本質就是人的問題,國人已經對建築質量失去了敬畏感,“建橋”成了“賺錢”的媒介。“勢力瓜分”、政績、利潤……種種貓膩屢見不鮮……追尋那遠去的傳統和精神,跟“魂斷爛橋”永遠再見……

    記者對近年“橋垮垮”事故作了一個簡略統計,從1999年至今短短10多年裏,全國發生的較大橋梁垮塌事件就有30多起。事故背後更有不少鮮活的生命付出代價。

    這些垮塌的大橋,有的還處於施工期間,有的是剛修好,更多的是建成使用遠沒有達到設計使用年限。坍塌的原因多是:超載嚴重及外在自然因素等,更甚者有在建的大橋的垮塌,有關部門的認定原因竟是“橋面材質風化”!其中極少有承認質量問題和人為原因,更鮮有工程建設者、責任者為大橋的垮塌負責。

    大橋垮塌的原因千差萬別,但至少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在這個工程中的某個環節、某個參與方面出現了嚴重的疏漏,而這個漏洞究其根本還是與相關的責任方難脫干系。事故責任不厘清,監督制度不落實,錢江三橋將不會是最後一座垮塌的大橋。

    事故發生後,可以花費社會更多的人力物力來善後,垮塌的橋也可以重建,可逝去的生命如何重來,垮塌的民心誰來重建?

  保證知情權不再淪陷

    2011年2月,建成5年的浙江上虞春暉立交橋垮塌,事故後除官方開了簡短髮布會,其事故原因至今未有官方消息。就在本月,雲南新平公路試通車第二天發生坍塌。官方稱係降雨引發的自然災害。天地的因素提到了,唯獨對該工程存在的未批先建、趕工期和未經竣工驗收就試通車等涉及人的問題只字不提。

    這樣的態度是對民眾生命和建築質量安全的漠視。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靠這樣的自查根本不現實,需要引入事故獨立調查制度。這種訴求也符合了人們對於知情權的期望。足夠的科學理性和制度理性,才能保證民眾知情權不再淪陷。

    廣東九江大橋垮塌事故調查的鬧劇,至今仍然讓人感到遺憾。事故發生後,面對沸騰的民意,僅一天,事故技術鑒定專家組即發佈消息,稱大橋設計和質量都沒問題,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船誤入航道。

    然而隨後就有橋梁設計專家提出質疑,認為此結論太過武斷,缺乏説服力。不得已,事故技術鑒定的核心成員又對此前觀點進行糾正。直到今天,該事故調查的結果,仍讓人感覺一頭霧水。

    “類似這樣的事故調查,是不可能立即就查清的。急於做出結論來應對輿論壓力和平息民眾的情緒,並不明智”,長年從事橋梁質量監督的徐工程師認為。

    我們可以看一下國外的做法:2007年8月,美國明尼蘇達州密西西比河橋梁發生結構性坍塌。美國有關方面立刻進入調查。來自新華社的消息稱,美國調查這起大橋坍塌原因的工作將費時費力,可能需要長達18個月的時間。

    有報道稱,為了這起事故的調查,美國相關部門動用了直升機、高分辨率攝像器材、激光導引探測設備,並通過計算機成像技術,結合當時天氣、汽車通行數量和速度等數據,試圖將坍塌橋梁的殘骸進行復原拼裝,來考證這起橋梁坍塌的真正原因。

    現在,面對公眾對錢江三橋引橋垮塌事故真相的追問,要真正尊重公眾的知情權,重視民眾的生命安全,再不能像以往事故調查那樣草草收場。

    “值得警惕的是,有關部門的‘設局’,專家配合‘演戲’,只有推倒路橋事故中的問題立柱,才能防止知情權被愚弄,才能獲悉真相,推動相應的責任、制度的落實”。浙江一位社會學系的教授言及此不無擔憂地表示。

    總有一些理由可以讓真相模糊,如果橋也有生命,坍塌的瞬間正是大橋品質的細節體現。真相是什麼?誰,又需要真相!或許真相已經了然於心,至少在民眾看來。

責任編輯:劉禛

熱詞:

  • 福建
  • 武夷山
  • 公館大橋
  • 垮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