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廣東省 >

廣東加快實施“內澇整治方案” 提高排澇標準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0日 09: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去某個城市看海,近來成為網民們經常調侃的話題。從長江中下游旱澇急轉,到熱帶風暴“海馬”的颱風雨,以及最近旺盛西南季風給華南帶來的持續性強降水,今年的暴雨與以往相比特別猖狂。上海、重慶、南京、武漢、長沙、杭州相繼因暴雨積澇成災見諸報端,甚至連北京、西安等以往較為少雨的大城市也不能“倖免”。

  廣東持續了一週的雷雨強降水天氣逐漸接近尾聲,期間廣州等地內澇的“老大難”問題又再浮現。7月18日,《人民日報》刊發通訊直言:“全國62%城市內澇,折射出城市管理者急功近利的發展理念和政績觀”。對於廣東來説,內澇年年整治年年現,堪稱是城市長期“重地表,輕地下”規劃體系帶來的惡果,專家呼籲,應通過長遠規劃加強立法,提高防洪防澇的標準,並建立雨洪分流利用、蓄泄結合的綜合內澇防治體系。

  防不勝防的內澇

  7月15日夜間到次日淩晨,廣州市區、花都、增城、番禺突降暴雨到大暴雨,淩晨3時40分,廣州中心氣象臺發佈今年第一個暴雨紅色預警信號。

  吸取了一年前“5.7”特大暴雨深夜來襲的經驗,住在廣州老城區龍津西路恩洲南橫的羅伯一家睡覺前就做好準備,在門口豎起木板、墊起沙包阻擋雨水入侵。然而,暴雨帶來的過膝的積水早晨還是漫進了家門,“水務部門抽水抽到下午,積水才完全退去”。

  據廣州市水務局的公開説法,針對這場暴雨,全市各級排水部門提前對天壽路、天河客運站、中山大道(華師、暨大附近)、白雲大道等108處易澇點和重點路段進行了佈防。

  但即使提前佈防,從7月15日晚10時左右開始,市區個別低窪路段或內街陸續出現積水,有西華路、恩洲南橫路、厚福北尾路、幸福一巷、福祿新街、黃石路(廣外門口)、華貴路樂賢坊、海珠區康樂村、人民北路等共28處發現積水或澇情。白雲區太和元下村有2000多畝農田受淹。

  在市區華貴路、廣州大橋底等路段,一些車輛受浸、民宅進水的市民無奈興嘆:“內澇整治提了多年,還是年年整治、年年浸。”

  內澇的疾患並非廣州獨有。惠州、東莞均在此輪強降水中遭受大暴雨到特大暴雨襲擊,市區多處路段水浸嚴重,交通一度受阻。據《人民日報》報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351個城市進行的專項調研結果顯示,2008年—2010年間,全國62%的城市發生過城市內澇,內澇災害超過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個。發生內澇的城市中,最大積水深度超過50厘米的佔74.6%,積水深度超過15厘米(可能淹沒小轎車排氣管的水深)的多達90%,發生內澇城市中積水時間超過半小時的城市佔到78.9%,其中57個城市的最大積水時間超過12小時。

  滯後的管網標準

  台灣作家龍應臺曾説:“判斷一個陌生國度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的最好辦法,是暴雨過後看它的排澇狀況——— 發展中國家可能有錢建造摩天大樓,但是他們不在意排水系統。一個完善、科學、前瞻的排水系統,遠比地面上拆了建、建了拆的雕梁畫棟更可靠。”

  廣州正在亡羊補牢。去年“5.7”暴雨也是廣州年內首次發佈紅色預警,猝不及防的這場雨造成87個鎮(街)被淹,發生內澇點118個,超過30個地下車庫被淹,直接經濟損失4650.9萬元。相較而言,近日市區部分低窪路段或內街20多處發現積水,情況已大為改觀。這既有雨強不如“5.7”暴雨的原因,也有氣象部門預報有所提前,更加準確,令市民以及有關部門及早做了防禦措施有關。

  今年7月7日,廣州市政府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中心城區內澇治理是今年5大治水任務之一,重點整治2010年29個易澇點(或區域),暨南大學片區、荔灣區高壽裏等排水改造工程正在施工。

  “這其實是城市在替長期的“重地表、輕地下”建設觀念,為早期管網低標準建設還債。”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楊保軍等專家認為,與快馬加鞭式的高樓大廈等地面建設相比,城市排水系統建設明顯滯後,造成嚴重“腸梗阻”,這才是癥結所在。

  廣州排水管網的低標準,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學習蘇聯的“下水管網”的排水模式。而蘇聯地處高寒地帶,降水量少,年均降雨量約為200—700毫米,排水設計上甚是保守,排水管口徑很小。而廣州地處熱帶北部,降水充沛,年均降雨量高達1700毫米,“老城區大部分排水管道直徑都在1米以下。暴雨一來,就相繼失守。”

  相較而言,始建於19世紀中期的巴黎下水道,中間是寬約3米的排水道,兩旁是寬約1米的供檢修人員通行的便道。目前總長達2300多公里,規模遠超巴黎地鐵。

  自實施預警信號制度以來,廣州市總共才發佈過4次紅色暴雨預警信號,近兩年就佔了3次。中山大學氣象專家溫之平告訴記者,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在氣候變暖的背景下,廣東雨日減少、雨強增大,降水逐漸呈現強降水次數變少,但降水強度增大的態勢,每次短時間內集中降水量比較大。這無疑使城市內澇整治變得更加緊迫。

  力爭《廣東省內澇整治試點實施方案》儘快實施

  除了提高排澇標準,專家們更提出,從長遠來看,要考慮如何恢復與增強必要的雨洪調蓄與滲透功能,儘快形成蓄排結合的綜合防治體系。

  “整治內澇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廣東省政協常委、中山大學地球環境與地球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周永章表示,“治水是系統工程,不能只把局部水浸點搞好,而忽略其他薄弱環節。城市建設要留出更多綠地湖泊增強城市雨水吸納能力。”

  周永章的觀點頗具代表性。事實上,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不能合理利用,是造成旱澇分化越來越明顯的原因,而廣東也存在水資源日趨緊缺的問題。我國“十二五”規劃和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都明確提出,要合理開發利用“雨洪資源”。所謂雨洪資源的利用是指對雨水、洪水進行攔蓄,再儲存,最後滿足用水需求。

  在一些發達國家,防止城市內澇的問題早已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譬如美國,防城市內澇的法律制度對城市內澇防範、治理措施,規定得相當詳盡。其中,佛羅裏達州就制定了《雨水利用條例》,規定所有新開發區必須實行強制的“就地滯洪蓄水”;在日本,甚至還有《下水道法》,對下水道的排水能力和各項技術指標都有嚴格規定。

  令人遺憾的是,儘管中國也有一部《防洪法》,但在防城市內澇方面,相關法律法規則幾乎是一片空白。

  據省水利廳副廳長林旭鈿透露,廣東在這方面正嘗試從地方破冰。省水利廳&&研究制定的《廣東省內澇整治試點實施方案》正進一步修改完善,爭取儘快上報省政府批准實施,該方案還有意將來推廣至全省。我省已選定廣州市番禺區亞運城周邊內澇區域、博羅縣園洲鎮和安澇區和佛岡縣龍山鎮荷田澇區分別作為城市、鄉鎮和農村三類內澇整治試點區域。目前番禺區試點項目主體工程已完工。

  根據規劃,2015年底,全省縣以上的城市、珠江三角洲的中心鎮,還有部分內澇地區,全面完成內澇達標整治任務,到2020年全省內澇建設任務全面完成。

  內澇未來能否不再成廣東城市飛速發展下的阿喀琉斯之踵?市民們都在拭目以待。

  南方日報記者 謝慶裕

  統籌:姜玉龍

責任編輯:李漢森

熱詞:

  • 內澇整治
  • 城市內澇
  • 排澇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