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四川省 >

213國道逢雨必斷成“生病線” 搶通方案已確定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6日 04: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13國道上,汶川群眾在艱難前行。新華社發

7月4日,汶川消防官兵利用繩索爬向河中斷橋營救被困群眾。新華社發

  連日來,暴雨連襲四川,引發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導致國道213線都汶段多處中斷,交通癱瘓。目前,受損最嚴重的羅圈灣路段搶通方案已確定,但難度大。

  搶通方案難度大

  5日,連接成都與汶川的“生命線”213國道仍在緊張搶通中。四川省交通廳廳長高烽表示,目前,受損最嚴重的羅圈灣路段搶通方案已確定,但難度大。

  四川省交通廳廳長高烽介紹,目前已確定搶通方案為“擴龍口”“改河勢”“填路基”“搶通道”。就是想辦法把大型裝備,從受損路基所在的岷江左岸投入到右岸去,上到泥石流衝擊灘上。通過挖泄流槽,使岷江水流逐步回歸到右岸,減輕對左岸的衝擊。這樣在左岸原來公路的位置上,想辦法把路基填築起來。

  岷江改道衝擊國道

  連日來,強降雨天氣導致213國道映秀至汶川段多處中斷。其中的羅圈灣路段岷江右岸發生泥石流,阻塞河道造成岷江改道。江水衝擊位於岷江左岸的213國道,現已造成至少400米路基被沖毀。

  記者在這裡看到,原本距離公路幾十米的江岸已蕩然無存,洶湧的江水直接衝擊公路,將路基掏空,臉盆大小的石塊捲入江水瞬間沒了蹤影。以前,此處路邊有一處著名的地震遺址“房中石”,即2層樓房的2樓房間內,砸進了一塊小汽車大小的飛石,現在整個房子連同石頭都被江水沖走。

  山體仍有滑坡危險

  高烽表示,目前搶通難度大,由於岷江水量依然很大,如何將大型機械運送到對岸有難度,附近只有一座施工中的橋梁和一座受損鋼架橋可供通行。此外,附近山體依然有滑坡危險。現在尚處於今年汛期的初期,不排除以後進一步發生災害的可能。

  高烽對記者説:“震後三年,這條道路因次生地質災害屢次中斷,我們每次都安全、快速地搶通,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頑強拼搏的作風,這次也將盡最大努力儘快搶通道路。”

  災情

  四川6人死亡5人失蹤

  民政部救災司5日披露,四川強降雨引發的洪澇泥石流災害,目前造成6人死亡,5人失蹤。

  據四川省民政廳向民政部報告的災情信息,從7月1日晚開始,四川省西部出現一次明顯降雨過程,強降雨致使部分地區發生洪澇和泥石流災害。

  截至7月5日15時統計,災害造成成都、攀枝花、德陽、綿陽、樂山、宜賓、眉山、雅安和阿壩9市(自治州)40個縣(市、區)57.7萬人受災,因災死亡6人,失蹤5人,緊急轉移安置2.2萬人;倒塌房屋近1600間,損壞房屋1.2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24.4千公頃,其中絕收4.6千公頃。

  臥龍近6000人受困

  進入7月以來,臥龍境內普降暴雨,特別是7月3日21時至4日3時,6小時雨量達25毫米,導致區內河水猛漲,造成交通、通信、電力中斷,多處發生泥石流、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截至目前,此次暴雨造成臥龍區域內共4600多位當地農村村民,有關單位200多名職工,省道303線、地質災害治理、香港援建的學校重建項目等20多家施工隊伍的1200余名建築工人受困。

  大熊貓採食困難

  臥龍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的絕大部分熊貓均飼養在碧峰峽基地或者借養在其他科研合作單位,在核桃坪野化培訓基地參加“臥龍二期野化培訓”的有6隻大熊貓,無一受傷。但大熊貓主食竹的採集相當困難,同時,大熊貓已進入産仔期,因停電可能會造成一定影響。

  此外,暴雨還導致區內臥龍鎮、耿達鄉耕地被水沖毀約147.5畝,水淹耕地約72畝,造成村道路基、耕地及防洪堡坎受損嚴重。同時,區內電站引水渠被廢渣堵塞嚴重,全區停電。

  鏈結

  陜西略陽山體塌方6人死亡

  5日上午11時15分許,因連續降雨,造成位於陜西南部漢中市略陽縣境內由陜西略陽通往甘肅康縣的309省道0.2公里處發生滑坡事故,瞬時傾瀉下的5000方左右的滑坡體將8間房屋掩埋。此次滑坡事故已造成6人死亡,2人受傷。因被掩埋的房屋是位於略陽縣城金亞路、緊鄰嘉陵江的一齣租屋,目前尚不能確定被埋的具體人數。

  按照事故搶險指揮部的計劃,昨晚10時左右,將結束事故現場的滑坡體清理及現場搜救工作,但由於事故發生地陜西略陽持續降雨,發生滑坡的山體上鬆散的碎石隨時都會滑落,搶險人員只能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條件下繼續搶險及搜救工作。截至記者發稿時止,尚未發現新的被埋人員。

  調查

  生命線為何逢雨必斷

  被稱為“汶川生命線”的213國道遭暴雨頻頻中斷的消息在社會上引發廣泛關注:為何一到汛期,汶川“生命線”就變成不堪一擊的“生病線”?

  三年數斷生命線頻頻“生病”

  7月1日,四川盆地普降暴雨,大量沙石傾瀉阻塞公路,交通“生命線”213國道都汶路段多處中斷。2日,這條道路一度搶通,但3日的降雨再度造成道路中斷。

  而這並不是213國道都汶段第一次因暴雨斷路:2009年7月25日,國道213線汶川段徹底關大橋被山上飛下的巨石砸斷。2010年5月30日,汶川縣雁門鄉索橋村一處山體塌方,造成213國道汶川段阻斷;6月7日夜,受暴雨影響,岷江河水猛漲,沖毀路基80多米,造成國道213線完全中斷;8月13日,再次發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又一次造成213國道汶川段多處中斷。

  汶川大地震中,213國道都汶段遭到毀滅性損毀,2008年9月基本修復。然而震後三年,這條“生命線”卻成了“生病線”,每年五六月雨季汛期來臨時,經常因次生地質災害而中斷。

  逢雨必斷地震“後遺症”是主因

  西南交通大學胡卸文教授稱,其實在汶川地震發生前,213國道並不是“逢雨必斷”。“213國道從都江堰經映秀至汶川的都汶路段,全長82公里,剛好處於汶川地震龍門山斷裂帶核心地帶。213國道沿岷江而修,岷江河谷兩岸山體多因地震鬆動,一下暴雨,就常發生岷江壅塞體衝出溝口,把公路衝斷的情況。”胡卸文説。

  中國地質災害研究會會員何平介紹説,震區的山頭,表層基本上被震成碎裂岩體,非常鬆散。所以這種岩體,一是容易形成滑坡,二是容易形成崩塌。三是作為泥石流的物源。這就是説,每一個汛期,可能就來一點,破壞一些,掉一些,可能下個汛期再來一點。有些形成邊坡,可能陡一些,在下個汛期就形成新的災害。

  與此同時,國內一些專家認為,汶川大地震對震區地質環境條件的影響極為深遠,極重災區的山體普遍受到破壞和損傷,短期內難以消除,特大地震引發的地質災害隱患所産生的影響將長達10到30年。同時,地質災害誘發因素的複雜多變和隱蔽性,也進一步增加了防治工作難度。

責任編輯:王玉西

熱詞:

  • 213國道
  • 逢雨必斷
  • 生病線
  • 搶通方案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