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北京市 >

中軸線復建地安門計劃取消(圖)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4日 03: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地安門原貌。史料記載,地安門始建於近600年前的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1955年為改善交通,地安門被拆除。資料圖片

  本報訊 (記者王薈)6月11日,在全國第六個文化遺産日上,北京文物局官員表示,中軸線申遺正在對申遺範圍進行論證,即對其“寬度”進行界定,將更側重整體保護。

  作為中軸線的一個重要地點,地安門的復建問題一直為各方所關注。近日,來自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的消息稱,已經決定不再復建地安門。

  原址復建會影響交通

  今年3月份,北京市文物局曾表示,將復建地安門,不過需要將位置向南移動,避開現在的地安門十字路口,以免對現有的路面交通造成影響。

  上個月,有關部門對於即將出臺的中軸線文化保護規劃中關於地安門的內容,還曾表示尚未確定是否復建。近日,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專家顧問組成員在接受本報採訪時透露,經過專家顧問組的討論,已經決定不再復建地安門。

  原因是,如果是原址復建,有可能採取路口環島的方式,那麼,對於現有交通將造成不小影響。如果是南移復建,則失去地安門作為北京中軸線坐標之一的歷史、地理意義。

  專家呼籲設紀念標誌

  史料記載,地安門始建於近600年前的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1955年為改善交通,地安門被拆除。

  不復建地安門並不代表中軸線申遺將忽略這一重要地標。專家呼籲,應該在原址設置紀念標誌,“在地面上有個標誌都可以,這樣不影響交通”。

  鏈結

  北京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長約7.8公里,是北京舊城的“生命線”。

  此前,復建的永定門在1957年因為“妨礙交通”、“已成危樓”遭徹底拆除。從此,北京中軸線失去起點。雖然在六年之前復建完成,但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由於城樓周邊城市改造,道路大大加寬,永定門已失去原本的整體歷史景觀意義。

  燕翅樓修繕預計8月動工

  本報訊 (記者王姝)“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對於中軸線重要標誌性建築之一地安門燕翅樓的修繕工程,近日,西城區文委主任李徵帆表示,地鐵佔地騰退後,修繕工程即可動工,“預計今年8月左右”。

  作為皇城的北門,地安門門樓左右兩側原各有一座二層燕翅樓。李徵帆表示,現燕翅樓的重建設計方案已通過審批,但因周邊地鐵項目正在施工中,受施工佔地影響,短期內不能動工。

  據其介紹,燕翅樓將局部原貌復建,“原來的燕翅樓,借助城墻跟地安門連為一體,但現在,城墻已被綠地和便道取代,所以,只能局部復建,但還原部分完全遵循歷史原貌,不會影響燕翅樓的歷史風韻”。

  老北京城是一條魚,一條曾經活態的魚。可是現在,魚肉沒有了,兩邊的魚刺也殘缺不全了,只剩下中間一條魚骨。你覺得,這樣的申遺,能成功嗎?

  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會員、中國文物學會會員曾一智

  你要做大量的工作,讓人看到你是誠心誠意的要申遺,要保護名城,如果還想借申遺搞點別的,那就不行了。申遺如果成功,舊城就又多了一層保護。而現在的關鍵,則是必須馬上停止一切破壞古都風貌的行為。

  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專家顧問謝辰生

  記者調查

  中軸線申遺 保護原住民為原則

  專家建議即將頒布的中軸線文化保護規劃應儘量擴大保護範圍,政府做工作不能一刀切

  中軸線申遺啟動再次吸引更多人對中軸線文化保護的關注。

  實際上,中軸線申遺將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只是一條“窄窄的線”。命運多舛的北京舊城保護能否就此獲得整體的改變?

  【保護範圍】

  儘量將中軸線兩側空間納入

  北京文化遺産保護中心的項目官員張培建議,無論中軸線的保護範圍如何界定,當務之急的是,要有一個中軸線的文化遺産普查,地上地下、水系、房屋、空間格局等,目前都缺乏充分調查。“我們現在了解的太皮毛,太表面化,總是説那幾個點”。

  張培認為,作為“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北京中軸線,不僅僅是一條“窄窄的線”,而是應作為北京舊城整體佈局出現的“中軸”,北京城市的肌理、思想、對稱的審美觀等都應包容進去,所以,在即將頒布的中軸線文化保護規劃中,應儘量擴大保護範圍,將城市佈局的特點、中軸兩側的空間、城市南北天際線等都納入此範圍。

  實際上,一條簡單的“線”不能代表完整的北京城,不能代表北京城裏的人和情。

  【具體地點】

  楊梅斜街會納入“緩衝區”

  正在拆遷中的前門西河沿、即將啟動整治的楊梅斜街等地,至少會納入“緩衝區”,得到“妥善安置”。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實施世界遺産公約的操作指南》的規定,一個遺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産時,作為保護措施應同時設立遺産的緩衝區。也就是説,在文物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全部總和面積之上,還應有一個“緩衝區”。以頤和園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為例,頤和園緩衝區是此前北京市政府公佈的建設控制地帶的3倍。

  【居民疏散】

  應以保護原住居民為原則

  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專家顧問謝辰生説,原住民是一個地區獨特歷史文化風貌的重要組成部分,離開了生靈活現的人,就失去了名城的風味。“沒有原住民就沒有靈魂”,所以,保護原住民是保護名城的重要原則。“必須要十分尊重老北京人對老北京城的感情”。

  2007年開始,政府每年投入至少10億元專門用於城四區舊房改造,其總體要求是“改善、修繕、疏散”。但是4年過去,中心城區人口疏散的效果並不明顯。

  此次中軸線申遺,必將涉及衚同、平房區的環境整治。拆違建、修繕、疏散人口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謝辰生認為,在自願的基礎上,適度疏散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但是,“政府工作要做到家,不能一刀切”。

  【具體區域】

  煙袋斜街以自願疏散為原則

  位於中軸線範圍內的煙袋斜街,去年被評為全國歷史文化名街。作為一個體現歷史風貌的街區,煙袋斜街人口疏解問題備受關注。據統計,煙袋斜街共有60多戶原住民,大多為兩代居住的居民,也有少數三代、四代居住。

  該街區所處的西城區什剎海街道辦事處負責人介紹,什剎海地區人口不足12萬人,有將近一半的居民(兩萬戶)存在人戶分離的情況。而且,由於居民們大多居住在平房區,人口疏解的空間較大。目前,北京市有關部門尚無人數疏散的具體政策,而煙袋斜街的原住民作為街區風貌的重要體現,在自願疏散的原則下將會得到一定保護。

  本報記者 王薈

  作者:王薈

責任編輯:張冀文

熱詞:

  • 中軸線
  • 地安門
  • 復建
  • 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