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北京市 >

陶然亭等見證革命歷程 陳獨秀故居格局未改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1日 02: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昨日,居民孫先生在院內,該院是陳獨秀故居。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昨日,年輕人正在北大紅樓內參觀展覽,了解早期共産黨人的活動經歷。本報記者 楊傑 攝

昨日,北大紅樓外,幾位年輕學子正拍照留念。本報記者 楊傑 攝

  李大釗、陳獨秀,中共早期領導人,他們均曾在北京生活工作。他們當年居住的地方,現在有的是民居,有的成為故居展覽館。陶然亭公園慈悲庵黨早期秘密活動據點、北大紅樓,均成為北京紅色景點。建黨九十週年之際,本報記者一一探訪,展示一個跨越時空的紅色地標。

  北大紅樓

  畢業生拍照留念

  地點:北京五四大街29號

  歷史:1919年5月4日,大遊行從紅樓北面大操場集合出發。

  紅樓建成于1918年,是當時北大文科、校部和圖書館所在地。陳獨秀是文科學長,李大釗是圖書館館長。陳獨秀、李大釗成為中國共産黨的創始人,“南陳北李,相約建黨”。

  説起五四運動,就不能不提北大紅樓。1919年5月4日,大遊行從紅樓北面的大操場集合出發,由此成為革命運動的策源地。

  紅樓建成于1918年8月,是當時北大文科、校部和圖書館所在地。陳獨秀是北大文科學長,李大釗是北大圖書館館長,毛澤東也于1918年秋天來北大圖書館當助理員。陳獨秀、李大釗成為中國共産黨的創始人,“南陳北李,相約建黨”。

  目前,紅樓一樓緊挨著樓梯的一間是陳獨秀展廳。其中有一尊陳獨秀先生的銅像,穿著西裝,左手拿著一卷書,右手叉在腰間。在這個展覽中,給蔡元培、陳獨秀等設了專題陳列,復原了李大釗圖書館主任室和毛澤東工作過的閱覽室等。

  新文化運動陳列專題展覽的第一個展品就是“《青年雜誌》第一卷第一號”,這是陳獨秀于1915年在上海創辦,後更名為《新青年》並遷到北京。

  昨日,一位70多歲的北大畢業生,在紅樓“新時代的先聲”的展覽現場參觀。下午,三位大學生從揹包裏取出學士服,在紅樓前互相拍照留念。本報記者 郭少峰 杜丁

  陳獨秀故居格局多年未改

  地點:東城區北池子大街旁箭桿衚同20號

  歷史:1917年,陳獨秀住箭桿衚同,這裡成為《新青年》編輯部。

  箭桿衚同位於故宮旁,約30米長,4米寬,衚同內只有一個四合院和一座公廁。就是在這個四合院裏,陳獨秀創辦了《新青年》。

  《狂人日記》在這裡刊發

  1917年1月,陳獨秀應時任北大校長蔡元培聘請,擔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從上海搬到北京,箭桿衚同9號(現名為箭桿衚同20號)就是他的住所和《新青年》編輯部。在這裡,陳獨秀、李大釗、魯迅出入頻繁,李大釗的《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克的勝利》,魯迅的《狂人日記》等第一批白話文陸續發表在《新青年》上。

  石獅“守衛”四合院

  現在,兩個不到一米高的石獅“守衛”著四合院。進入後,這裡與普通四合院沒有什麼不同。現在的主人是孫志廣家。陳獨秀到北京後,孫志廣的爺爺把東院租給陳獨秀,自己到西院住。

  “北房三間是陳獨秀的居所,書房、客廳、臥室,現在我和家人在這裡居住。”這位71歲的老人説,“這裡是一個二道門,門上當年挂著新青年雜誌社的牌匾。”

  孫志廣説,南房三間是《新青年》編輯部,當年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在此選稿發刊。現在這裡也成了其他人家居住的地方。孫志廣説,院內格局從陳獨秀入住後至今沒有改變。

  革命前輩後人曾到訪

  “以前在東院和西院間有一個二道門,當年軍警來抓陳獨秀時,他就是從這個二道門離開的。”孫志廣説,現在東院和西院已經分離,以前爺爺住的西院叫“妞妞房9號”,現在已經是智德西巷的另一座四合院。

  去年,陳獨秀、李大釗的孫女曾一起來拜訪,跟孫志廣一聊就是三小時。離開時非常捨不得。本報記者 邢世偉

責任編輯:侯永勝

熱詞:

  • 陳獨秀故居
  • 新青年
  • 1918年
  • 革命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