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江西省 >

江西官員回應"鄱陽湖建大壩":不影響濕地生態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7日 10: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江西回應“鄱陽湖擬建大壩”

  鄱陽湖水利樞紐建設辦主任稱,鄱陽湖建閘“江湖兩利”,不會影響濕地生態

  鄱陽湖擬建的水利樞紐工程,備受國人關注。26日下午,江西省鄱陽湖水利樞紐建設辦主任、江西省水利廳副廳長朱來友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回應社會各界的質疑,朱來友表示,鄱陽湖建閘主要是為解決長江低水位的不利影響,不會影響長江下游防洪和用水安全。

  1,是否會影響長江下游防洪

  鄱陽湖位於江西省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江西境內的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五大水系都匯聚到鄱陽湖,經調蓄後由湖口注入長江,約佔長江流域面積的9%。

  每年7-9月,長江主汛期來臨的時候,鄱陽湖承擔著長江蓄滯洪區的角色,接受上游來水倒灌,被稱為長江的天然調節器。因此很多人擔心,在鄱陽湖口建樞紐工程,會影響它的天然調節作用,威脅長江中下游防洪安全。

  朱來友:鄱陽湖水利樞紐的話是在長江入江水道的地方建一個閘,不會阻礙水的流動,4-8月份的時候我們閘門是全部敞開的,湖水入江或者江水入湖與建閘前的情況是一樣的。

  長江洪水主汛期是在6-9月份,這個時候長江洪水可以不受阻礙的倒灌入湖,起到削制洪水的作用。

  所以説鄱陽湖建閘不會影響鄱陽湖作為天然的調節器的作用的發揮,也絕對不會影響長江下游的防洪安全。

  2,是否會影響下游用水安全

  鄱陽湖水系完整,流域水資源豐富,流域年降水量約1645mm,經湖口站出湖入江的多年平均水量為1436億m3,入江水量佔長江年徑流量的15.5%。許多人因此擔心,鄱陽湖建水利樞紐工程把湖水攔在湖內不入江,會改變江湖關係,影響長江下游的用水安全。

  朱來友: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堅持“江湖兩利”的原則,不但不會惡化江湖關係,還能夠保證長江下游的用水安全。

  首先,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是在9月份才下閘蓄水,主要是保持水位,防止長江水位偏低,拉空我們鄱陽湖的水,其次,9月份長江下游不存在缺水的問題;第三個原因的話鄱陽湖建了閘以後保留了一湖清水,可以在長江枯水期補充下游用水的需要,做到江湖兩利。

  鄱陽湖建閘之後湖面擴大了,水體也增加了,同樣的入湖污染量他的污染濃度大大降低,所以能夠確保一湖清水的目標,建閘之後水位水面抬高了,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流速度,但這個流速不會造成大幅的富營養化。

  3,是否會影響生態濕地環境

  鄱陽湖也是我國重要水産養殖基地,國際重要濕地,有候鳥天堂、白鶴王國的美譽。每年冬春季節,都有大量候鳥從西伯利亞等地飛抵鄱陽湖越冬棲息。一些動物專家和環保主義者因此擔心,鄱陽湖建設水利樞紐工程會影響鄱陽湖濕地生態,影響魚鳥生存。

  朱來友:這一擔憂經過專題研究之後,答案也是否定的。保護區有9個湖泊,最低的一個湖泊的底高層12.1米以上,我們建的閘運行水位控制在12米,就是比它的湖底還底,也不會影響這個鳥類要棲息要吃的草周,所以説關於影響候鳥棲息的情況根本不會發生。關於魚的影響問題,應該説我們建閘對於魚類的生長是有利的,我們建閘保持水體之後,是魚類生長最活躍的期間。

  我們現在主要考慮的是解決由於當前長江水資源變化低庫水位對鄱陽湖的影響問題,對一個老百姓的生活用水,對群眾的農業灌溉問題,對血吸蟲病肆虐的問題,對航運影響問題,對生態環境的一些不利影響問題。我們主要是解決這個問題,保持鄱陽湖的一湖清水,同時對保障長江中下游的用水安全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建“鄱陽湖大壩”該由誰説了算

  □徐明軒(法律工作者)

  三峽與鄱陽湖之間的博弈,不是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過家家”,決策尤需謹慎,所以需要專家、官員之外更多的公眾表達意見。

  據《瞭望》報道,江西方面認為三峽工程對鄱陽湖影響巨大。三峽建壩之後,泥沙輸送量減少,伴隨泥沙而下的營養物質生態鏈條也被截斷。三峽在枯水期的發電、灌溉,和下游比如鄱陽湖之間形成博弈。因此,鄱陽湖擬建大壩抵消三峽影響。建設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的“六大課題”,今年年初在北京通過了國家級專家組的評審驗收。驗收意見認為,該工程對生態環境可能産生的一些不利影響,通過科學的措施和方法可以降低或者緩解。近日,江西水利廳的官員據此回應了公眾的質疑。

  看來,這個對很多人來説毫不知情的“鄱陽湖大壩”(按江西有關官員的説法,那不是大壩,只是“大閘”,沒有發電功能),已經醞釀很久了。2009年12月,《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域規劃》獲批,其中提到做好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的前期工作,重點研究、適時推進該工程。今年被驗收的“六大課題”正是為這個項目做準備。

  據報道,當初《規劃》獲批後第三天,江西省的領導就強調: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是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核心工程”。然而,在2010年1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新聞發佈會上,相關領導並未向公眾主動披露這個“核心工程”。

  如此種種,今天才讓人覺得像是天上突然掉下一個“大閘”來。但作為一個影響絕不限于鄱陽湖、江西的大型水利工程,國人都是利益攸關方,公眾有權了解、參與決策過程。不能由地方政府官員和專家包辦。

  這方面,我們是有經驗教訓的。就三峽大壩決策來説,先有水電部組織的專家認證,之後國務院成立了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再做認證,再由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最終由全國人大表決。所以參與決策的一位院士表示:三峽工程決策過程最民主。饒是如此,公眾還是對該工程有一些疑問。

  讓人遺憾的是,20年過去了,三峽工程還是唯一一個經全國人大批准的建設工程。關於大型建設項目的批准立項,還建立在個案解決層面,沒有統一的法定程序,更難做到公眾參與、全程問責。相關規定主要還只是國家發改委的兩個部門規章:《國家發展改革委核報國務院核準或審批的固定資産投資項目目錄(試行)》、《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改進和完善報請國務院審批或核準投資項目的管理辦法》,其中並沒有明確公眾對特大型建設項目的知情權。

  鄱陽湖“大閘”建不建、建什麼樣的水利樞紐,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攸關億萬人生存的公共決策,公眾有權了解和參與。長江是中國人的母親河,三峽與鄱陽湖之間的博弈,不是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過家家”,決策尤需謹慎,所以需要專家、官員之外更多的公眾表達意見。

  (本文來源:新京報作者: 果真 )

責任編輯:劉禛

熱詞:

  • 鄱陽湖濕地
  • 湖面擴大
  • 濕地生態
  • 建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