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北京市 >

北京市規劃委:管網排水標準不能按極限設計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5日 10: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前日,北京陶然亭地鐵站附近,市政工人在排水井旁值守。當日下午,北京遭百年一遇的暴雨天氣。城區部分路段因路面積水導致交通癱瘓。新華社發

前晚,蓮花橋附近道路被雨水淹沒,行人寸步難行。新華社發

  "管網排水標準不能按極限設計"

  市規劃委相關人士稱,新項目排水能力按"3年一遇"標準實施;計劃實施雨洪蓄水減小管網排水壓力

  前日傍晚,一場百年一遇的暴雨,導致北京多處路段積水,交通幾近癱瘓。

  災害降臨的同時,針對“排水系統為何不暢”、“規劃設計是否合理”的質疑聲不絕於耳;

  “下水道是一個城市的良心。”排水系統達到什麼標準才合適?北京城的排水能力究竟是高是低?

  在抵禦並反思災害的同時,我們的城市規劃設計者也在接受著拷問。

  徐咏梅 北京市規劃委基礎設施二處副處長

  段昌和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市政所原主任工程師

  一般地區標準“1至3年”

  新京報:很多聲音説,北京一下雨,排水不暢導致積水嚴重、交通癱瘓,都是因為城市規劃做的不好。

  徐咏梅:昨天那場雨百年一遇,對於現在北京的排水管網、泵站標準來説,的確承受不了。排水系統涉及多方面因素,包括雨水收集、管道以及下游河道、排水泵站,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有問題。

  另外,還有規劃標準。如果僅靠規劃建設解決昨天那場暴雨排水,上面説到的排水系統都要按百年一遇的標準去實施,首先就不符合建設部的標準。任何的事情都不能按最極限情況來做。

  規劃不是萬能的,也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是沒規劃又不行,規劃要確定一個基本的標準。

  新京報:北京目前排水標準是怎麼樣的?

  段昌和:東、西護城河、天安門廣場、奧林匹克中心等是按十年一遇的標準做的。前三門大街等區域是5年,城市主幹路、環路、高速路、CBD、中關村等區域都是3年。過去的標準都是1年。

  住建部發佈過相關標準,一般地區是1到3年,重要地區是3到5年。另外,立交泵站抽排能力都提高到5年一遇的標準,很多泵站已經改造完。今後凡是新建項目都是按照3年一遇的標準實施。

  新京報:為什麼當初不提高排水標準,比如都是十年?

  段昌和:就算是十年一遇的管道也承受不了昨天那場雨。不是説降了百年一遇的暴雨,就要去按百年一遇的標準去修管道,以前可能是一根直徑一米的管,百年一遇的管道估計得建一個房子那麼大,馬路下面也裝不下。

  徐咏梅:北京的降雨常見的還是一年一遇的,昨天那樣的暴雨相對來説少,可能幾年才一次,但一次就很致命。所以這是一個矛盾,標準到底是按照最大的做,還是按平均的做。但是要考慮到管道標準和投資有著直接關係,要是都做成10年一遇的標準,投資是承受不起的,建設空間也是問題。

  不挖河道雨水無處可逃

  新京報:北京有很多積水點,如何進行治理?

  徐咏梅:市防汛辦每年都有一項重點工作就是解決積水點。今年要改造49處積水點,要求6月1日汛前完工,去年的58處積水點已經都解決了,前年也有一批。

  積水點改造有點像頭疼醫頭,哪出問題了就把精力擱在哪兒。但實際上,還得從面上考慮,如果都提高到3年的標準,大部分雨都沒問題。

  新京報:有些積水點治理完還是積水嚴重。

  徐咏梅:除去昨日暴雨引起的積水,如果一般時候下雨也積水的話,就是系統不完善,如下游河道出了問題,或者系統中的某段管線不完備,所以改造也包括疏挖下游,水下來了得有地方排。

  段昌和:降雨後,雨水口專門收集,再排到馬路下面的管道,管道從頭往下,一頭高一頭低,低的接到河道,而且是一頭小,後面越來越大,逐漸匯集起來排到河道了。

  雨水從雨水口,到雨水管道,再到河道,這3個要素都不能有問題。

  新京報:排水3個要素中哪方面的問題比較大?

  段昌和:河道的問題前幾年就比較突出,作為系統來説,河道不挖,上面做的再好也沒用。比如馬草河治理前,南四環那塊經常積水,現在馬草河的下段已經疏挖了。

  徐咏梅:雨水最終要排到河道。由於城市在擴大,以前都是土地,下的雨水直接滲下去了,現在土地鋪裝了,河道也要增大過水能力,但現在有些河道沒有完全按照規劃的標準完善。

  很多積水點的問題往往是建設時序不搭,比如管道改造了,泵站也修了,但因為河道沒挖,雨水還是下不去。

  新京報:針對河道淤積的問題如何解決?

  徐咏梅:目前河道已有規劃,建設也逐漸提上日程。

  關於河道的寬度、位置都有規劃。個別的河道因為拆遷等原因還沒有按規劃實施,十二五已經列了很多項目,正在陸續完善。今年豐草河疏挖也要開工。

  做雨洪蓄水為河道減壓

  新京報:北京的雨水通過哪幾個河道排走?

  段昌和:北邊是清河,像中關村地區都往那裏排。另一個是壩河,酒仙橋、東壩的雨水都走這裡。還有就是通惠河水系,二環以裏的水都往通惠河走。最後是涼水河。這4大水系的河道,基本按20年一遇的排澇標準修建。如果超過這個標準,也很難承受。

  新京報:國外一些城市建有下凹式綠地和蓄水池,除了回收利用,還可以減輕管道和河道的壓力,北京是否考慮推行?

  徐咏梅:過去雨下來之後全都流走了,北京現在也考慮,在河道之外搞雨洪蓄水。採取滲透磚等方式,在人行道下面、小區綠地低窪處,把雨水存住。如果能好的利用起來,從源頭上控制了,那麼流到管道、排到河道的雨水也會減少,壓力也會減小。

  新京報:遇到暴雨等極端天氣,會有什麼對策?

  段昌和:在暴雨成災的情況下,除利用排水系統,還得靠排水集團和水務局下設的專門搶險隊伍,彌補排水能力的不足。

  徐咏梅:極端天氣下,需加強預警,及時發佈交通信息,便於市民判斷,減少一部分出行,最終還是要減少損失。

  (注:城市排水標準是指市政工程標準,河道排水標準是指水利工程標準。)

  本報記者 湯旸

  質疑

  標準太低危及城市安全

  針對“北京城市排水能力是1至3年一遇洪水”的説法,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楊保軍認為,這個標準太低,給城市安全帶來的風險很大。

  楊保軍説,造成北京設計標準偏低的原因,一是多年來北京擔心的不是澇,而是旱;二是標準提高,勢必引起財政投入的加大,當初北京在設計方案時,財力遠不及現在雄厚;三是城市建設中存在急功近利的問題,過於注重地表。

  楊保軍説,市政基礎設施的標準應該是適度超前,但不能過度超前。如果排污管徑過大,長期達不到流量,流速較慢,容易造成沉澱,運行維護的問題也很多。“地下管網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要全部改變非常困難,基本不可能做到。”他説,從北京情況看,現有標準已經可能危及城市安全,需要全面審視和評估,然後進行修正。

  楊保軍建議,今後新建管網要全面提高標準,在排該區域積水的同時,還應該使其能夠分擔部分現有管網的壓力。其次,對於一些重災點要圈出來,挨個研究提出應對之策,一些改過的地方還逢雨就泡,這是決不能允許的。第三,三分在規劃,七分在管理。北京被淹也存在樹葉堵塞管道,水泵無法打開等問題。這樣的情況在很多地方都不少見,“城市建設應當與生態環境的支撐能力相匹配,不能盲目開發建設。綠地的生態防洪功能應該予以重視。”

  本報記者 蔣彥鑫

責任編輯:張洋

熱詞:

  • 排水標準
  • 排水能力
  • 規劃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