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上海市 >

上海暴雨積水致蔬菜絕收 市郊菜農損失重大(圖)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2日 15: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民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銀龍蔬菜示範七場場長蔣欣拿著一隻蘿蔔説,被水淹過後的蘿蔔根部會開裂腐爛

在金山呂巷鎮太平村,米莧苗被雨水浸泡後無法成活

  本報記者 曹剛 文 周馨 攝

  金山區朱涇鎮五龍村,近千個蔬菜大棚整齊地排列在田間,蔬菜種植面積超過500畝。它們同屬上海銀龍蔬菜示範七場。場長蔣欣記得,這是建場以來遭遇的第四個梅雨季節,也是最潮濕最令人頭痛的一個。6月10日申城入梅後,大雨不止,特別是17日至19日,多次暴雨傾盆。

  對蔣欣而言,這意味著部分蔬菜將遇滅頂之災。“500多畝菜地,被暴雨毀掉100多畝,剩下的也不同程度受災。”他解釋,雖有蔬菜大棚擋雨,但致命威脅是積水浸泡。“棚裏平均積水20厘米到30厘米,許多菜整整泡了兩天,經濟損失到底有多少萬元,現在還無法統計。”蔣欣苦笑著説,“去田裏‘參觀’一下,你就知道損失多麼慘重了。”

  番茄浸水,了無生機

  銀龍七場種植的蔬菜品種豐富,大棚裏有小青菜、小番茄、茄子、蘿蔔、苦瓜等幾十種蔬菜。

  蔣欣首先走進的是小番茄大棚,因為這裡的損失最重。“番茄耐旱怕水,如果積水比較多,就容易爛根,很難再存活。”幾十株番茄架齊齊站立在棚裏,了無生機。半人多高的架子上,挂滿了枯葉。在一片枯黃色中仔細尋找很久,才好不容易發現一星半點紅番茄,耷拉著腦袋,個頭特別小。

  “小番茄共有25個大棚,面積約10畝。雨水浸泡過的,超過一半,基本就絕收了。”蔣欣介紹,受淹程度較輕或排水較快的棚,部分小番茄勉強活了下來,但損失同樣不小。“因為肥料在水中嚴重流失,就算不死,也很難再長個。小番茄的重量有嚴格標準,每個都不得低於8克,否則相當於廢品,根本賣不出去。”他説,浸過水的“迷你番茄”,沒人願意收購。

  這些小番茄,本來可以持續收穫到七月末,但在連綿梅雨中戛然而止。已倒下的番茄架,無法再起死回生,也錯過了再次播種的好時機,蔣欣只能想其他方式儘量補救比如趕快清理掉殘枝敗葉,重新翻地,播種小青菜。“多多少少彌補一些損失。”

  搶收蘿蔔,難以儲藏

  和小番茄的悲慘遭遇相比,銀龍七場的4畝白蘿蔔要幸運得多。因為暴雨降臨時,它們已到了可收穫的時候。即便遭受到了雨水的浸泡,還不至於有生命危險。

  前兩天,蔣欣組織菜農及時搶收了大部分蘿蔔,卻笑不出來,整天擔心一萬多公斤蘿蔔的命運。

  “畝産將近5000公斤,每天的銷售量大約是1000公斤,這4畝蘿蔔至少要放十天半個月才能統統賣光。”蔣欣説,“現在最麻煩的問題是,蘿蔔被雨水泡過,經不起放。”他解釋,在氣候正常的情況下,這些蘿蔔儲藏一個月也不會壞,但淹過之後,最多只能放二三天。大棚裏,少數沒來得及收完的白蘿蔔,已經開始腐爛。

  銀龍七場其他幾個蔬菜大棚,也各有各的不幸。

  場內種植面積最大的是小青菜,超過50畝。距離最佳採摘時間只剩十來天,卻因受淹提前搶收,催生了不少“早産兒”,導致畝産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少。茄子的“瘦身”程度更大,原來畝産可達250公斤,現在縮水超過一半。

  兩天一夜,連續排澇

  幾輪大雨過後,菜地一片狼藉。菜農在天災面前並沒有手足無措,因為銀龍七場抗擊自然災害的能力,絲毫不弱。就在不久前,這裡剛剛被農業部命名為“全國蔬菜標準園”,金山區農業委員會蔬菜辦公室副主任胡仲康介紹,全上海範圍內目前僅有3家。

  在設計之初,銀龍七場就充分考慮到了對洪澇和乾旱等災害的預防。817套管棚連成片,溝渠路配套,排灌設施齊全。17日的大暴雨引發嚴重積水後,場內緊急啟用3台大型排澇泵,不眠不休,連續工作兩天一夜。“大雨來勢兇猛,持續時間長,排澇溝裏的水也都漫出來了,抽了大概40個小時,總算基本排清了積水。”趁著這兩天雨水漸少,不少菜農忙著繼續在蔬菜大棚旁邊挖溝,排出殘余的少量積水。

  “現階段除了清理溝渠,還要追施肥料,噴灑葉面肥,並搶播一批綠葉菜。”胡仲康説,全區蔬菜種植面積共5.3萬畝,近2.6萬畝受淹;在2.1萬畝綠葉菜中,約1.1萬畝受淹。“21日上午召集了全區主要蔬菜種植基地負責人開會,重點佈置了以上四項緊急工作。”

  緊急施肥,減少損失

  和銀龍七場相隔5公里的劉門農藝,位於金山區呂巷鎮太平村,蔬菜種植面積320畝,處境更艱難。

  排水工作進展緩慢,負責人廖善斌對積水幾乎一籌莫展。“我們沒有動用排澇泵,不是因為缺設備,而是因為這裡地勢比較低,田裏的水就算抽出去,也會回流進來。”他只能等雨停後積水自然退去。於是,將近一半的菜地在水中足足泡了48小時,面臨絕收困境。

  場內種植面積最大的是豇豆,30多畝中,已有半數絕收。剩下一部分生命力相對頑強的,在廖善斌眼裏,還是凶多吉少。“畢竟在水裏泡了那麼久,估計最多再堅持2天就不行了。以畝産2000公斤,每公斤批發價3元計算,一畝豇豆就要損失五六千元。”他不願坐以待斃,想抓緊時間噴灑葉面肥,儘量挽回一些損失。

  連日大雨,使貴州籍菜農熊興國近幾天的工作量陡增每天為36個蔬菜大棚施肥,昨天的重點是為豇豆噴灑葉面肥。“大豐收和多菌靈混合配製,希望能幫它們挺過這個難關。”他算過,每個棚平均要花12分鐘。耗時不長,但勞動條件惡劣。走在雨水浸泡多日的泥地裏,腳步格外沉重。每拔出一次腿,都會帶出好幾斤爛泥。

  雨過天晴,菜價看漲

  昨天在太平村採訪的過程中,天空時陰時晴,時而又降下黃豆大的雨點。叫人捉摸不定的天氣,正是廖善斌目前最擔心的事情。

  “黃梅天一過,高溫桑拿天可能就要來了,等大太陽一齣來,田裏又要曬死一大批菜。”廖善斌解釋,蔬菜大棚裏的溫度本來就比室外高將近10℃,溫度越高,蔬菜吸水越快,死得也就越快。“不過,我還是希望晴天快點來,怕曬的菜畢竟只是一部分,如果再連續下幾天大雨,這320畝蔬菜恐怕就剩不下多少了。”他透露,梅雨來臨前,場內每天總産量可達4噸至5噸,近十天來每況愈下,日産量已降到不足2噸。

  身處如此困境,廖善斌依然保有一份樂觀,根據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他覺得菜價看漲。“這幾天的批發價和原來一樣,因為大家都及時搶收了一些菜,暫時能供應得上。等過幾天,後續比較緊張的時候,菜價很可能要漲,説不定還會翻番。”廖善斌期待能在上漲後的菜價中挽回一些損失,但他同時也意識到了另一個問題:“天氣幫幫忙,我這田裏剩下的菜也要快快長啊。”

責任編輯:黃田園

熱詞:

  • 上海
  • 暴雨
  • 積水
  • 蔬菜絕收
  • 市郊菜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