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廣東省 >

廣州女醫生被迫練習擒拿拳 因醫患矛盾尖銳(圖)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9日 15: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廖新波(資料圖片 林桂炎 攝)

  2009年8月,由於小孩在中山二院搶救無效死亡,小孩父親竟持刀劫持了一名女醫生 林桂炎 攝

  羊城晚報記者 陳輝 唐珩

  6月8日,高考第二天。一大早,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歸納網友回帖,發上微博,其中一句“今是高考,唯告學子:要有尊嚴,別學醫!”引起強烈反響。

  波子哥(廖新波的昵稱)此話,緣自上月底在江西上饒,有醫鬧將醫生打到雙下肢殘廢、生殖器被打爛、腦震蕩。醫療糾紛頻發,中國醫生成危險職業的話題再次走進公眾視野。

  “別學醫”是引用

  只為引起關注思考

  廖新波“別學醫”的微博一齣,立即引發網民集體大討論。不少網民認為,廖新波“別學醫”一説過於偏激,且不負責任。對此,廖新波連發幾條微博“反擊”。他表示,“要有尊嚴,別學醫”非自己創作,只是引用其博客網友的留言,目的是提醒社會關注與思考,“但有志學醫者,眼光長遠點,醫生畢竟是一項崇高的職業!一定會得到社會的尊重的”。

  在另一條微博中,廖新波寫道:“‘要有尊重,別學醫’的深層意義何在?怎麼人們沒有思考深層的原因呢?醫護人員除了人身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有沒有思考醫護人員的勞動價值被尊重呢?有沒有思考自己(包括所有人)的健康權與生命權被尊重呢?”

  在討論中,醫生開始集體在微博上發出自己的聲音。幾乎所有醫生都堅定著一個看法:自己這輩子已經這樣了,“千萬不能再讓孩子學醫”。深圳某二甲醫院一名醫生説,如果讓再選一次,他不會再學醫:“上班累,休息日不規律。我當時如果學計算機啥的,現在房子車子都有了吧。像我這種在編人員收入還可以在深圳排到中等,但很多編外人員,幹的是一樣的活,受的是一樣的苦,錢就少得多了……”

  兩天三人被打

  女醫生無奈學擒拿

  近些年來,醫生被打事件頻發,廖新波微博中的“上饒慘劇”也許離我們有些遠,就在我們身邊的廣州,這種情況也是時有發生。

  就在今年4月,廣東省人民醫院兩天內就有三名醫務人員被打(詳見本報4月19日a5版報道,上圖)。兩天內三名醫務人員被打,不僅被打醫務人員身心受損,廣東省人民醫院的其他醫務人員也人人自危。醫院除安排被打醫務人員在家休息,並接受心理輔導外,免費的心理講座和心理輔導面向全院醫務人員開放,甚至還聘請專業人員來教授女醫生、女護士學習擒拿格鬥。

  “教女醫生、女護士學習擒拿格鬥也是無奈之舉,根據新的勞動法,作為用人單位的醫院是有義務為自己的醫務人員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廣東省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崔建星説,每次發生醫務人員被打,她都非常心疼,就像打在自己孩子身上一樣,不知道該如何向這些醫務人員的家人交代。

  據廣東省人民醫院黨辦統計,從2004年至今至少有30多名醫務人員被打受傷,至於被辱罵、恐嚇、威脅更是不計其數。而急診室更是醫生、護士被打的“重災區”。崔建星分析,一到晚上,急診室往往病人多醫生少,每個病人都認為自己情況緊急想先看,但醫生只能根據病情輕重治療作出安排,這樣勢必易誘發衝突。此外,醫務科的工作人員由於經常處理醫療糾紛,面對情緒激動的患方,容易身陷險境。在省醫的記錄中,就有一位醫務科的工作人員在調解中,竟被患者的家屬咬了一口。

  醫患關繫緊張

  醫生漸成危險職業

  2010年8月,世界知名醫學雜誌《柳葉刀》在評論《醫生,在中國成為危險的職業》中説,“自身安全是中國醫生最為關注的問題。中國醫生經常成為醫療糾紛涉及的暴力事件中的犧牲者”。醫學網站“丁香園”對14577名醫生展開調查,94%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所在的醫院每月都有醫療糾紛,其中27%月均糾紛數在3起以上。關於“最關心的醫療相關事件”,65%的醫生選擇“注意醫療安全”,多於“想方設法為病人治好病”的53%。

  中國醫生現狀為何變得如此岌岌可危?就在6月7日,羊城晚報剛剛刊登了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進行的“廣東省城市醫療服務公眾評價調查”,他們電話採訪了廣州、深圳、東莞等廣東省內10個城市的2490位居民,結果顯示,有7成受訪居民中認為自己遭遇多開檢查、開貴藥、亂收費等醫療“潛規則”。

  調解經驗説明

  處理糾紛越快越好

  本月初羊城晚報曾獨家報道了廣東和諧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以下簡稱“廣東醫調委”)已經試運行的消息。他們處理的案件中有一些“場面很火爆”,有患者家屬在醫院大擺靈堂,或是一幫人霸佔院長辦公室多天。親眼目擊了許多激烈衝突,同時又作為中立、獨立的第三方人民調解機構,他們又是如何看待國內醫生頻頻被打的現象?

  對於目前醫患關繫緊張、醫療糾紛頻發的現狀,廣東醫調委主任周繼華認為,這裡面有醫患溝通的問題。在調解工作中可以發現一個現象,有些醫生醫術並不是最高明的,但因為善於與病人溝通,所以很少被投訴。相反,有的醫生醫術非常高明,甚至治療的效果也很不錯,但他們不擅與病人溝通,只把病人當“病”,不當“人”,最後的治療效果哪怕有一點瑕疵,都可能導致病人投訴,陷入醫療糾紛中。

  廣東醫調委從他們的調解經驗看,除少數醫療糾紛需要冷處理外,絕大多數都需要越快處理越好。調解越及時,患方感到自己的問題得到重視,對立情緒容易消減,容易達到以情動人的效果。但若是已經拖了兩三年甚至更長的糾紛,醫患雙方在這個過程中傷害了彼此的感情,彼此心中積聚的怨氣都很多,調解的難度會大很多。周繼華補充説,此外還和目前醫患存在信任危機、個別患者及家屬脾氣暴躁等因素有關。

  面對暴力索賠

  還需公安部門介入

  醫生們不用戴著安全帽上班,不用利用工餘學習擒拿術,醫生們可以有尊嚴地活著,醫生們可以驕傲地讓子女子承父業……相信是不少醫生的願望。

  崔建星希望媒體傳遞一個信息,“患者別把醫生當作敵人,我們共同的敵人應該是疾病”。

  周繼華説,以往出現醫療糾紛,有三個途徑解決。一是醫患雙方自行協商和解;二是行政調解;三是司法訴訟,這三種途徑不同程度地存在不盡如人意之處。廣東醫調委的誕生,為醫療糾紛的解決提供了第四種途徑———人民調解。在其試運行5個月時間裏,共參與調解42個案例,其中結案30個,調解賠償總額約90萬元。由此可見,這還是一種可以解決大量醫療糾紛的有效途徑。

  不過對於“暴力索賠”、“聚眾索賠”,他認為僅僅靠醫調委是不夠的,在內地個別醫院為解決這一問題甚至雇傭“黑社會”來以暴制暴,其實公安部門應該積極參與進來保障醫護人員基本的人身安全,因為此時已經不是普通的醫療糾紛了,而是由醫療糾紛引起的治安事件,甚至刑事案件。

  廖新波昨日下午在他的博客中也給出解決之道,“關於如何處理中國特有的全國共有的‘醫鬧’現象,我省正在研究。目前正在山西進行醫療糾紛處理機制和醫療責任險合理賠償機制的調研,為《廣東省醫療糾紛與處理辦法》的出臺做準備……太原經驗:機制完善,為群眾提供調解的空間和平臺;公安堅決打擊惡性醫鬧。”

  請不要認為醫生“萬能”

  一名醫科學生發來郵件:

  請不要認為醫生“萬能”

  羊城晚報編輯:

  您好!今天見廖廳長疾呼廣大高考考生別學醫一事見報。本人少不更事,4年前高考誤上醫學院“賊船”,閱貴報後感觸良多。

  1.首先是執法機關見死不救的問題。作為醫鬧追打醫生,已經構成了刑事案件,作為執法機關竟然以“不介入醫患糾紛”為由,袖手旁觀,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2.作為實習醫生,親歷醫鬧見過不少。對於醫患糾紛的出現,除了出於索賠等經濟原因外,在本市,更多的時候是病人及親屬對於醫學知識沒有一個“科普”層面的了解,以為醫生是萬能的。很抱歉,醫生並不是萬能的,甚至是“殘廢的”。這個不是涉及醫生能力的問題,而是醫學科技的發展問題。除了少數疾病能夠根治外,對於其他大多數疾病,作為醫生根本無能為力。但是,各大報章雜誌,在宣揚如何養生益壽的同時,對以上認識的普及及宣傳基本為零!

  3.看到報道的時候,感到醫務工作者在武裝醫鬧面前實為弱者。尤其是要注意的是,由於護理工作的需要,醫院裏面是以女性居多,若説男醫生還有一絲招架之力的話,女性醫務工作者就只能挨打!要知道,如果我們合法自衛,諸如醫生打病人的謠言就會漫天飛,到時真是百口難辯。作為院方,也只能以斷送合法自衛者醫學生涯為代價去平息事件。

責任編輯:劉禛

熱詞:

  • 醫患溝通
  • 醫患糾紛
  • 女醫生
  • 醫患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