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山東省 >

濟南120擔架工月入僅72.9元 人員流失嚴重(圖)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5日 02: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山東商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從今年1月1日起,濟南市120急救車配上了擔架工,經濟南市物價局核準,三層以下(含三層)擔架工收費每次20元,三層以上每層加收4元。

  呼籲了四五年終於出來的擔架工制度,運行了快4個月了,記者日前獲悉,對於這項收費服務,大眾的心理還處於“磨合”期。統計顯示,有將近一半的求助使用了擔架工,但是收費的次數,僅佔求救總次數的36%,相當一部分沒有付費。

  從濟南市區6個急救分中心3個月月均擔架收費來看,只有1843元,平均分到每個擔架工身上,只有72.9元。一個急救分中心僅靠擔架收費養活專職擔架工,難以為繼。而收入的不穩定、勞動強度大、“擔架工”稱呼帶來的面子問題等因素,讓部分年輕人選擇離開這一新行當。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對擔架工需求的增多,擔架工長效機制如何建立,值得思索。記者 楊芳

  賬單

  曬

  三個月的擔架工收費賬單

  一月份,出診329次,擔架收費1460元;二月份,出診260次,擔架收費1228元;三月份,出診282次,擔架收費1458元……這是濟南市急救中心直屬分中心設立擔架工以來,三個月的賬單。

  看著這份賬單,濟南市急救中心書記兼主任劉家良沒有説話。一開始,他只是以為社會對擔架工的設立還不了解,要擔架工的並不多。但是從各急救分中心反饋回來的情況,卻讓他陷入深思。

  從今年1月1日到4月22日,濟南市急救中心市區22個急救分中心接到求助電話後,共出車21938次,在電話裏明確要擔架工的有7894次,佔出車總量的36%;但在實際搬抬病人中,需要擔架工的佔出車總量的一半左右。有相當一部分使用了擔架工,沒有繳費。

  “磨合期”咋這麼長

  從去年12月31日召開急救車設立擔架工的新聞通報會,到此後一段時間,劉家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每次都會説同樣的話:擔架工收費是物價部門核準的,擔架工付出的勞動遠高於這個費用,收費有很大的公益性,但是相比以前,設上擔架工且收費這件事要讓大家普遍接受,需要一個“磨合”期。

  他希望社會公眾以及病人家屬給予支持,不能因為有擔架工了,社會公眾或者家屬在搬抬病人上就袖手旁觀;也不能因為病人家屬沒要擔架工,急救醫護人員就不“搭把手”;更不能因為病人家屬不繳費,就延誤病人治療。每次他總是説“搬運病人不僅是擔架工的職責,需社會共同做好”。

  但讓他沒想到的是,這個“磨合期”會這麼長。“市區尤其是城市中心區域,個別分中心反映要擔架工的能佔到出車總量的70%-80%,但是繳費上體現不出來……”

  每人每次的報酬僅9.5元

  劉家良調出了6個市區急救分中心前三個月擔架工繳費情況,其中設在警官醫院的急救分中心平均每月是2520元,設在濟南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急救分中心平均每月是1600元;槐蔭急救分中心最高,平均每月3500元;設在歷下區人民醫院的急救分中心平均每月1700元,設在五院的急救分中心平均每月是2000元,設在濟南四院的急救分中心平均每月1200元。這6個分中心平均下來,前三個月每月擔架工收費是1843元。

  劉家良算了一筆賬:用擔架工搬抬病人的總收入除以搬抬次數再除以人數就得出每個擔架工搬抬一次病人所得收入。“算下來這個數字平均是9.5元,一個擔架工平均一個月僅靠抬擔架的收入,是72.9元。”

  “擔架工沒有編制,不是財政發工資,他們的收入多少,很大程度上是由搬抬病人的繳費決定的。而收入和生存的質量,最終決定他們是否能在這個崗位上待下去。”這是劉家良最擔心的。

  流失

  惜

  就在劉家良審視擔架工繳費情況的時候,他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來得比想象中要快:個別急救分中心的擔架工辭職了。人辭職了,短時間又續不上,病人家屬要擔架工怎麼辦?

  “120急救車設上擔架工,這是濟南市衛生局代表市政府向市民承諾的一項服務,我們不僅要做,還要做好。”可是如果缺了人,怎麼做好?有一段時間,劉家良也非常焦急。

  4個專職擔架工走了3個

  濟南市第四人民醫院急救分中心,去年12月份招聘了4位專職擔架工,他們的平均年齡只有23歲,其中三個是去年剛畢業的大學生,學的專業是臨床醫學專業,還有一位是男護士。

  在年初記者採訪他們的時候,當時值班的學醫學專業的兩位小夥子錶示,當擔架工僅僅是一個“跳板”。他們準備1年多以後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要參加這個考試,必須要去醫院學經驗、長知識,僅靠書本知識是不夠的。原來苦於沒有這種學習的機會和場所,前不久在看到急救中心招聘擔架工時,我們覺得這是一個學習鍛鍊的好機會,於是就報名了。”他們説道。

  由於是“科班”出身,醫學常識沒問題,培訓考試過關,兩人很容易拿到了擔架工“上崗證”。記者給他們説這個行業可能存在的風險,兩人告訴記者,一開始他們根本就沒想那麼多。對於薪酬待遇的多少,他們也不在意。

  對於將來他們要當醫生的想法,四院急救分中心主任孫濤很理解也很支持。“如果他們將來通過了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我也很樂意推薦他們留在急救中心參與院前急救,畢竟他們對這一塊兒更有經驗。”

  這句話説了剛剛兩個月,孫濤就陸續接到了臨床醫學專業擔架工的辭職請求。

  收入尚可,積極性受挫

  為什麼辭職呢?結算工資的時候,孫濤算了算,除了基礎工資,加上和正式員工一樣的保健費、夜班費、崗位補貼等大約1000多元,他們幾個人平均能拿到每月2000元。

  “相對其他急救分中心的專職擔架工,我們這裡是最高的。我們每個月的擔架繳費平均只有1200元,相比其他幾個急救分中心,算是很低的了。醫院為他們的工資承擔了很大一塊兒。”記者諮詢了其他幾個急救分中心,確認屬實。

  那他們為什麼還走?孫濤分析,主要是四院急救分中心所轄區域,要擔架工的並不特別多,只佔了出車總量的41%,他們天天上班,不一定每天都有活幹,有時候人家要了擔加工,等小夥子們去了,人家又説不要了。“可能大家對擔架工的認識,和一開始預料的有差距,工作積極性受到了影響,再加上擔架工是個體力活,勞動強度很大;找對象的時候,人家一聽是個‘擔架工’,不是醫生,可能很難找到稱心的姑娘……”

  “再加上年後很多診所開張招聘醫生,家裏有的也替孩子找了工作,有了更好的去處,不用這麼勞累,也就走了。”孫濤説,她至今對幾個小夥子的離開感到遺憾,但是人往高處走,將心比心,“理解他們,也祝福他們”。

  擔架工受訪不讓拍臉

  今年1月1日,濟南市120急救車設上擔架工第一天,記者便來到四院急救分中心採訪,並跟隨值班的兩名專職擔架工,出去看他們怎麼工作。兩名小夥子訓練有素,配合得非常好。

  但是在記者拍照時,他們提出了要求,最好不要拍照。經過再三協調,他們戴上口罩,允許記者拍背影。當時記者曾經問他們:是不是覺得幹這份工作,有點不好意思?兩人都沒有吱聲。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記者曾經問孫濤,“您覺得這些擔架工能幹住了嗎?”她想了想告訴記者,不好説,也無法預測。“可能當初來的時候,他們想法很好。但現在年輕人受到的誘惑比較多,這個活又比較累,有時病人家屬都不願抬,他們(擔架工)能堅持多久?”

  出路

  探

  Ⅲ

  做兼職的擔架工更穩定

  3名學醫的擔架工辭職了,孫濤説,一個來月的時間內確實感覺被“閃”了一下,隨後他們馬上招聘新的擔架工,此次的要求只有一個:男護士。“我們打算兩名男護士組成一組,每天一名主要是護理,一名當擔架工,兩人輪換,他們也不會放棄自己的專業,這樣可能會更長久一些,總不能三天兩頭換人吧?”孫濤説。

  槐蔭急救分中心主任陳富軍則告訴記者,去年12月在招聘擔架工的時候,他就考慮到年輕人心思可能不會在這裡,就專門找了在醫院幹保潔的兩口子陳相明、朱桂英當專職擔架工。“兩人50歲,身體很好,24小時住在醫院,有要擔架工的,隨叫隨到,平時他們幹著保潔,還看著自行車,兩人每個月的收入3000多元,加上擔架工每個月1000-1500元,收入4000元多,幹得挺高興。”

  不過陳富軍告訴記者,雖然兩人能24小時聽班,可畢竟也要休息,急救分中心的醫護人員、司機,就成了他們的替補。“但是替他們兩口子的專職擔架工,目前還沒招。即便將來要招,也考慮與保潔公司或者醫院的後勤合作,他們本身有自己的工作,再加上擔架工的收入,工資不會太少,隊伍可能會穩定一些。”

  工資能否政府埋單?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大家對擔架工的需求會越來越多,工資成為影響擔架工制度長遠發展的主要瓶頸。劉家良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期待的專職擔架工每個月的基本工資起碼是在1500元,假設一個急救分中心有6名專職擔架工,保證一天三班倒,一個月需要9000元,一年將近11萬元。這筆錢從目前來看,只能由醫療機構來出,如果醫院支持力度不大,這項制度的執行會受到不小的影響。

  採訪中,部分受訪者認為,要想建立擔架工的長效機制,最好他們的基本工資由政府埋單,再從擔架收費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他們的獎金以促進工作積極性。一位曾經要擔架工的病人家屬張先生表示,擔架工搬抬病人付出了勞動,收些費用是應該的,而繳費,是我們對擔架工勞動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