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四川省 >

透視成都最徹底戶籍改革:農民是職業而不再是身份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2日 11: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成都4月2日專電(記者陳健)成都的戶籍改革近來引發廣泛關注。自4月1日起,成都市非城鎮戶籍從業人員綜合社會保險與城鎮職工社會保險並軌,進城務工人員長期以來不能與城鎮職工享受平等社會保險待遇的情況,在成都從此成為歷史。這是成都“最徹底”戶籍改革方案的重要措施之一。這些戶籍改革措施究竟會帶來哪些變化?

  進城務工人員與城鎮職工社保“平權”

  從4月1日起,成都市非城鎮戶籍從業人員綜合社會保險與城鎮職工社會保險並軌。成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張小江介紹,成都市非城鎮戶籍從業人員綜合社會保險,是以前專門為進城務工人員量身定做的。這雖解決了廣大進城務工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但相關待遇低於城鎮職工。

  張小江説:“此前,非城鎮戶籍從業人員已經實現住院醫療保險、工傷保險與城鎮職工同等待遇;今後,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待遇也與城鎮職工一致。成都不再區分農民和城鎮居民,也不再有‘農民工’這個稱呼,全域成都城鄉勞動者同等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去年11月,成都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全域成都城鄉統一戶籍實現居民自由遷徙的意見》,提出徹底破除城鄉居民身份差異,推進戶籍、居住一元化管理,充分保障城鄉居民平等享受各項基本公共服務和參與社會管理的權利。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完善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險制度。

  我國于1958年頒布《戶口登記條例》,確立了一整套戶籍管理制度,並由此産生了與戶籍相關的“居住”和“暫住”等概念。然而,這一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的戶籍制度帶有明顯的“城鄉二元分割”特徵,事實上造成城鄉之間、流動人口與本地人口之間在教育、醫療、社保、衛生等諸多方面的不平等。

  成都市委統籌委副主任秦代紅説:“成都此次戶籍改革,破除了長期附著在戶籍上的城鄉權利不平等,實現了統一戶籍背景下享有平等的教育、住房、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並且明確提出了實現城鄉居民自由遷徙的具體路徑。”

  統籌城鄉實踐使戶籍改革“水到渠成”

  成都市委副書記、市長葛紅林形容成都戶籍改革方案的出臺,是多年的統籌城鄉實踐使之“水到渠成”。在統籌城鄉思路的引領下,成都市從教育、就業、醫療和社會保障幾大領域“破冰”,促進農村居民享有和城鎮居民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

  秦代紅介紹,為了補齊城鄉教育差,成都3年投入9個億,建了410所標準化學校。同時,從軟體投入上進一步提高農村教師待遇,實行名校集團化,帶動近遠郊區(市)縣的學校共同發展。又如,成都建立了農民養老保險制度、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非城鎮從業人員綜合保險制度;率先在全國將新農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市屬高校大學生基本醫療保險合為一體,實現了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一體化。

  葛紅林認為,現在農村人多地少、分散承包,導致現代農業難以發展,生活水平難以提升。深入推進城鄉一體化,必須解放農村大量富餘勞動力,鼓勵和支持他們向城鎮遷徙,使農業更大程度地實行規模化集約化,留守農村群眾的生活大幅改善。

  此前,為打破城鄉分割的“二元”戶籍管理制度,成都已先後進行幾次大的戶口政策調整,逐步放寬城鎮戶籍。2003年,成都取消入戶指標限制,以條件準入制代替“入城指標”;2004年,打破沿襲數十年的二元戶籍登記制度,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性質劃分,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2006年,率先實現本市農民租住統一規劃修建的房屋可入戶;2008年4月,實現本市農民租住私人住房可入戶,徹底打破由貨幣築起的阻礙農民向城鎮轉移的壁壘。

  葛紅林告訴新華社記者:“從實施結果看,沒有出現大量農民涌入城區的現象。這揭示出,不同工作層次、收入條件的農民是有選擇性地遷徙,不會都進中心城區,而是梯度式地進場鎮、進縣城、進中心城區。”

  “通過戶籍改革,我們要讓農村願意出來的人先出來。”葛紅林告訴記者,一是先讓進城務工者出來,這些人的戶口還在農村,習慣做工而非做農,應鼓勵他們先出來;二是先讓困難農戶出來,現在一些農村居民的生活比較艱苦,農村的低保戶比城市的低保戶生活更為困難;三是先讓年青一代出來。

  “農民”僅是一種職業而不再是一種身份

  近年來,各地相繼進行戶籍改革探索,從全國來看,戶籍制度改革進入了“深水區”。“一些地方改革之所以沒有實質進展,在於改革目的不是為了解決戶籍制度長期不合理所積累的問題,而是有其他打算。”中國人民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段成榮教授直言不諱地指出,有的地方是單純為了提高城市化比重,有的地方是“盯上了”農民的土地。

  讓農民“帶著土地”進城,即農民進城不以犧牲承包地、宅基地等財産權為代價,被視為成都戶籍改革的最大突破。秦代紅一再強調:“我們改革的目的是純潔的,絕不是要剝奪農民的權益。在鼓勵農民進城的基礎上,農民可以帶産權進城,就業、參加社保不以喪失承包地為前提;不進城同樣享受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等。”

  近幾年,成都開展並完成了對農村土地和房屋的確權頒證。葛紅林説:“進城不需要放棄在農村擁有的土地及權益,農民心裏會更踏實。這增強了對農民的吸引力。”

  按照成都的戶改制度設計,成都將統一就業失業登記,完善就業援助制度;完善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險制度;建立分區域統一的城鄉住房保障體系;分區域統一城鄉“三無”人員供養標準和低保標準;建立城鄉統一的計劃生育政策;實現義務教育公平化;統一中職學生資助政策;實行統一的退役士兵安置補償和城鄉義務兵家庭優待政策。眼下,這些措施正在陸續密集落實。

  “今後在成都,不僅農村居民可以遷徙到城鎮居住,城鎮居民也可以選擇到農村定居,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自由遷徙不再受任何限制。而‘農民’這個稱謂也不再是身份的象徵,而僅是一種職業。”秦代紅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