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廣東省 >

2/3租地江西農民撤離珠三角 稱在廣州難賺到錢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7日 07: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菜農繆回春講述其種菜經歷。

一批江西人在佛山租地種菜。

  文/記者劉幸、林曉麗 圖/記者海國

  租金高,賣菜難……連日來,本報透視廣州菜籃子的系列文章在讀者間引起不小的共鳴,有讀者致電記者詢問,保護菜農利益就是保護市民利益,究竟廣州乃至珠三角有多少菜農因地租高難於支撐,甚至選擇離開呢?

  記者昨日繼續深入珠三角菜農田間調查,來自江西的老表合作社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珠三角租地種菜最多的一群外來農民,江西農民過去十年的數量持續減少,已經從高峰期的6000戶人家減少到不足2000戶。若不採用現代化的耕種方式,菜農已經難於在珠三角立足。

  現象篇

  2/3租地江西農民撤離珠三角

  曾在海珠區萬畝果園旁後滘村東北隅租用160畝蔬菜地的菜農繆回春是江西老表合作社的負責人。上個世紀90年代,他告別在江西的教書生涯,來到海珠區磨碟沙一帶租地種菜,迅速帶動大批老鄉來廣州種菜。

  廣州租金高部分菜農撤離

  “1998年左右是老表在廣州種菜人數最多的時候,以致江西當地官員過年時還來廣州慰問租地菜農,當時統計,共有6000戶老表前來珠三角租地。”那時候,磨碟沙、琶洲、新洲、後滘,以致後來的大石等地,當地農民已經不願意種地,很多地荒蕪了,繆回春拿下這些地後分給江西老鄉種菜。“像目前天氣好的情況,100多畝地中,每天能有5000公斤的蔬菜供應市場!”

  不過時過境遷,目前珠三角只有不足2000戶江西菜農了,4000多戶農民已經前往安徽、湖南、福建、浙江、江蘇等省租地。剩下的2000多戶菜農中,也有人反映在廣州很難賺到錢,有撤離廣州的打算。

  比如,去年海珠區後滘治水,40多戶農民中,就有接近30戶菜農撤離了廣州,繆回春轉而前往佛山三水租地。

  過年之後,原來在白雲區人和鎮清河村租地的菜農李光明等,聽到繆回春撤離了廣州,又招引了一批菜農一起前往三水種菜。

  採用現代化耕種方式才能賺錢

  繆回春説:“這裡每畝地種菜1800元/年,比起廣州2500元/年,便宜了很多,而且這裡酸雨程度不高,不會有旱澇,加上生活成本低了很多,因此在三水種菜比廣州划算多了。去年菜價高,在三水的江西菜農中,少的賺了7萬~8萬元,多的賺了超過10萬元。”

  不過如果不採用現代化的耕種方式,是不可能賺到這麼多錢的,甚至還要虧本。昨日,繆回春帶領記者來到位於三水丹灶鎮西南街道辦南岸村委會的西黃村田間,只見田裏已經採用管道噴灑的澆灌方式,有微耕機松土起壟,甚至租用了東方紅大型拖拉機耕種。

  “傳統耕種方式,兩公婆一年只能種三四畝地,現在則不同了,管道噴灑的澆灌方式,十幾分鐘就澆灌1畝地,因此現在三水130畝地中,只有9戶人家耕種,而傳統耕種方式下至少要30戶。規模化實現了利潤,這成了菜農想留在珠三角發展必須自我提高的地方,否則在租金高的背景下,只有滾蛋的份。”

  “今年,在三水,我們還打算推廣冬季大棚種植、夏天控制溫度的方式種植蔬菜呢,這樣可以保證蔬菜産量最大化,在菜價高的時候能夠享受到菜價上漲帶來的實際收益。”繆回春説,“同時,我們走訪市場發現,相比其他人的蔬菜品種,我們種植的生菜賣相最好,最受市場歡迎。今年計劃將生菜打造成一個品牌,至於名字還沒有想好,叫老表生菜都行。”

  出路篇

  菜農:希望參與到流通環節中去

  “不過為了留在珠三角,我們這些自我提高的方法顯然是不夠的。”繆回春説,現在湖南、江西等地提出了很多吸引菜農的惠民政策。“一批前往湖南的老鄉説,去租地,只要上了規模,政府不但給搭好溫室棚,每年還有補貼。江西贛州贛縣的一個親戚,種了超過10畝地,每個月有4000元的補貼,這個可不是國家給予的種糧補貼,而是種菜補貼。”

  “不過目前在廣東,尚沒有這些政策,也成了老表們告別廣東的又一理由。”繆回春説道。

  但菜農最希望的還不是這些補貼,而是希望以一個農民的身份加入流通領域。繆回春説,我們目前最需要的是一個專用於農民直銷農産品的平臺,這個就像小洲村的水果直銷平臺,讓農民參與到流通環節中去。“上午賣菜,我們是商人,下午勞動,我們是農民,省去了給二道販子盤剝的機會。對於市民來説,也能夠買到更加便宜的蔬菜。”

  專家:農民由生産型轉向經營型

  繆回春的想法得到了華南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三農與城鎮化研究所所長胡靖的贊同。他告訴記者,從國外經驗看,要提高農民收入,除了政府必要的農業補貼以外。關鍵是讓農民參與到流通環節中,讓農民從低層次的生産型農民向高層次的經營型農民轉變。如此,農民的收入來源將從狹隘的生産領域擴大到整個産業鏈,改變過去“菜賤傷農”、完全被動的局面,逐步獲得市場的“定價權”。

  在菜農的這個轉變的過程中,政府需要鼓勵、扶持各種農業行業協會和各種專業合作社,通過行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社,整體與市場、政府對話,由此提高農民在價格博弈中討價還價的能力,和推動新的農業品種、栽培技術在農村的擴散。

  廣州:建設45家農超對接超市

  記者從廣州市經貿委獲悉,農超對接模式今後將在廣州市的超市大力度推進,擴大覆蓋率。到2012年底,在全市城鄉結合部新建或提升改造5家農超對接綜合超市,新建或提升改造40家農超對接社區超市,在30家大型連鎖超市門店中設立農超對接商品專區,建設2個農産品採購基地與配送中心。

  3年後,在白雲、番禺、黃埔、海珠、天河、花都、增城、從化等地城鄉結合部及中心城區主要大型社區和具備條件的大型超市,實現農超對接,初步建成優質、低價、安全、高效的農産品産供銷網絡,為廣州城鄉居民提供新鮮、放心、實惠的農産品,平抑“菜籃子”物價服務。同時,引導有條件的肉菜市場開設菜農直銷專櫃,並鼓勵農産品生産企業與餐飲企業進行結合。“總而言之,就是讓農産品以更直接的方式到達市民餐桌。”

  焦點問答

  實現農超對接 菜會便宜多少?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超市裏農産品的一般流程是農民—批發商—供應商—超市物流採購,通常需經過4個以上的環節,成本至少上升了15%~20%,導致産業鏈的兩端(農民和消費者)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而通過農超對接的直採模式,這部分原本被中間商賺取的利潤可直接“轉移”給農民,並最終惠及消費者。TESCO全球直採部亞太資深項目經理大衛藍登表示,超市直購的蔬菜最終零售價格至少可降20%。

  廣州市經貿委負責人表示,通過農超對接模式的推廣,對其他市場農産品的價格也將起到抑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