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北京市 >

北京首鋼停産高爐將改建為鋼鐵博物館(圖)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6日 18: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鋼廠區,煙囪已經熄滅,不遠處是不斷擴建的城市建築。郭鐵流 攝

  3號高爐前,數名工人在綠地上休息。全面停産後,他們將面臨新的選擇。郭鐵流 攝

  12月21日,3號高爐已停火,工人們在其內部進行拆卸作業。這座高爐將改建成一座現代化的鋼鐵博物館。郭鐵流 攝

  2010年歲末,有著91年曆史的首鋼熄滅北京的爐火。與此同時,京西也將正式揮別“厚重”的年月,結束傳統重工業時代。

  12月22日下午,已熄火的3號高爐空無一人,電子錶紅色的數字還在靜靜跳動。

  高爐內部,巨大的鋼鐵舞臺上,昔日頭戴鮮黃色安全帽的“演員”們均已謝幕。這座高爐將通過改擴建,變身為一座現代化的鋼鐵博物館。它所在的十里鋼城,400萬噸鋼鐵産能將在年底全部停産。

  歷史

  工人一天出汗十余斤

  沿長安街一路向西,距天安門17公里的終點,首鋼東大門巍然矗立。騎自行車、披藍色棉大衣的工人來來往往,熟稔地越過縱橫交錯的火車軌道。

  最初的首鋼,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催生出的鐵礦廠。由於新中國成立前的北京沒有工業,自上世紀50年代起,京西圍繞當時原名“石景山鋼鐵廠”的首鋼為中心,建起了“京西八大廠”,北京的工業基礎由此奠定。

  有老工人回憶,解放初期的首鋼,廠區內一片荒蕪,工作條件異常艱苦。

  “當時依據工人體重、喝水、排尿量計算,一天出的汗能有10到12斤。”1951年進入首鋼煉鐵部燒結工段的呂增智説,剛進廠時,工人沒有工作服,後來才有了手套。不過由於地面鐵板燙腳,所有人都將手套穿在腳上,當做“棉襪子”。

  1958年,首鋼煉出了第一爐鋼,結束了“恨鐵不成鋼”的歷史。1978年,首鋼鋼産量達到179萬噸,成為全國十大鋼鐵企業之一。

  變遷

  曹妃甸廠區誕生“候鳥族”

  申奧成功後,首鋼搬遷被提上日程。2005年2月,國務院批復首鋼搬遷調整方案,逐步壓縮北京石景山廠區鋼鐵生産能力。4個月後,首鋼歷史上第一座大型高爐——5號高爐停産。

  在首鋼工作31年的程國慶,忘不了高爐停産前,輪椅上的老父親執意要去看一看。

  他的父親程德貴是老首鋼人,還是全國先進生産者。5號高爐停産前,程德貴走路説話都已經很困難。

  程國慶推著父親來到高爐下。他記得,父親雙眼直視高爐,顫顫巍巍地舉起手,用力揮了揮。

  5號高爐停産後,2號焦爐也停産了。隨後,4號、2號高爐和4台燒結機以及第三煉鋼廠相繼停産。

  與此同時,遠在渤海之濱的曹妃甸,一座5500立方米的高爐開始拔地而起。首鋼原有的工人,部分向曹妃甸廠區分流。他們每隔12天回一次北京,往返于兩座鋼城之間,如同遷徙的候鳥。

  難捨

  “搬遷未嘗不是新機遇”

  這一回,輪到程國慶自己了。

  據首鋼旗下上市公司首鋼股份日前發佈的公告顯示,該公司停産範圍為北京石景山廠區目前在線運行的煉鐵廠、焦化廠、第二煉鋼廠、高速線材廠,以及北京首鋼嘉華建材公司和北京首鋼富路仕彩涂板公司。12月底前,以上停産範圍內的生産設施將全部停産,其中主體設備停産日為12月31日。

  知道停産的消息時,程國慶流淚了。他開始理解父親與5號高爐告別時的心情。

  “你種棵樹,看著它長高了,還有感情呢。”不過他也説,首鋼並不是消失了,它還在。搬遷,未嘗不是新的機遇。(溫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