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北京市 >

北京將重點解決交通住房問題 控制需求以應對擁堵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8日 07: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昨天,市人大常委會聽取了市規委關於《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實施情況評估工作的報告。市規委主任黃艷在報告中提及交通問題時表示,本市將採取優化供給和控制需求並舉,採取更加有效的綜合措施,積極應對交通擁堵問題。

  黃艷稱,按照國務院批復,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實施已經5年,此次政府組織了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實施評估工作。今後,政府將重點解決好交通和住房問題。

  評估報告中提出,本市將防止人口規模盲目擴大、積極引導人口合理分佈。根據北京人口增長的現狀與趨勢,充分考慮影響城市人口聚集的多方面因素和不確定性,在堅持國務院批復和總體規劃確定的近遠期適宜人口規模的基礎上,適度擴大服務保障水平和合理預留未來擴展的可能性。

  同時,要加強人口增長情況的動態監控,積極應對各種發展狀況,針對不同情況制定應對預案。管理與服務並重,建立健全人口綜合管理服務調控機制,通過控總量、調結構、優化分佈和提高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使人口增長與首都城市性質定位和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相適應。

  解讀

  通過經濟手段可應對擁堵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洪洋表示,優化交通供給包括道路和交通設施的增加及完善,以滿足交通出行需求。控制交通需求通過鼓勵交通需求轉向大容量的公共交通,並對小汽車的使用和擁有採取控制和引導,以更高效率地利用公共交通供給設施。

  結合北京當前的交通情況,優化交通供給不僅包括發展軌道交通、公交、道路等交通設施,更重要的是要對交通出行結構進行優化。通過提高公共交通服務水平、擴大覆蓋範圍,吸引更多市民乘坐公交出行,從而提高公交出行比例,優化交通出行結構。

  從控制需求角度來看,通過加強交通規劃和城市規劃的銜接,可以對交通的剛性需求進行調整,如在軌道交通沿線新建高密度小區,盡可能縮短市民從住所到工作場所的距離。而彈性需求可以通過需求管理的方式進行調節,如今年4月份本市大規模提高13個重點區域的停車費,通過經濟手段引導市民出行。總體來説,優化供給和控制需求並舉,這種雙管齊下的做法,可以更有效地應對交通擁堵的問題。

  評估報告

  政府報告:政府聽取多名專家意見 委員評價:規劃應委託第三方評估

  黃艷稱,評估總體規劃的三家主要單位為清華大學、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同時委託10家專業研究部門開展重點專題研究。聘請吳良鏞、李曉江等權威專家領銜,並請李京文、馮飛、王如松等近30名各領域知名專家參與人口、産業、生態等專題研究,並徵求專家意見。同時,徵求相關政府意見,並在開展公眾滿意度調查的基礎上得出綜合評估意見。

  孫其信委員認為,政府對自己制定的總體規劃進行評估,存在難處。

  孫其信説,評估是為了在規劃實施過程中對不合適的地方進行調整和修改。所以,孫其信建議,按照慣例應該由第三方評估,這樣更加客觀、實事求是。既要尊重規劃,也要客觀對待規劃的局限性,客觀反映城市發展的需求、變化和新形勢的要求,通過對規劃實施的評估,找到解決當前北京市建設發展領域的辦法、策略和出路。

  政府報告:環境承載能力穩步提升 委員評價:環境承載力判斷太樂觀

  黃艷在作評估報告時提到,城市資源環境綜合承載力穩步提升,城市可持續發展保障能力增強,其中,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8%,市區、郊區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4%和51%。同時也指出,人口規模快速增長與環境承載力之間矛盾日益突出。

  對此,陳吉寧委員認為,“北京城市資源環境綜合承載力穩步提升”的判斷過於樂觀,從水資源方面來講,水的承載力實際上是變得更為脆弱。因此,陳吉寧建議,在承載力方面是否還要更科學、更謹慎一些,不要盲目認為都很好。

  黃艷在作報告時稱,五年來本市宜居城市建設成效顯著,著力解決人居環境和住房、交通、上學、就醫等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更加完善。

  黃艷也指出,交通、住房、公共服務和社會穩定等方面的矛盾依然存在。今後,本市將堅持以人為本,加強交通、住房、人居環境、公共空間和城市管理,更加注重民生和統籌兼顧各方利益,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城市管理精細化。

  對此,李昭委員表示,我們現在和五六年前相比,水資源短缺更加嚴重,交通問題更加突出,市容環境沒有達到奧運會前的水平,垃圾問題、教育問題、幼兒問題、老年人看病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我們要敢於面對這些問題,在“十二五”期間統籌解決好這些問題。

  與此同時,王德修委員認為,宜居城市建設效果顯著,具體表現在住房、交通、上學、就醫更加完善,但是群眾感覺並不是這樣。如交通越來越擁堵,而不是更加完善。這不能光看政府修了多少地鐵和馬路,而要看看百姓出行比原來好還是不好。

  政府報告:著力解決交通等問題 委員評價:道路交通越來越擁堵

  案例

  道路寬度規劃將調整

  北京市已啟動“立法後評估”工作,即對立法效果進行跟蹤和評估。規劃方案也一樣,北京啟動了對原有規劃內容進行修改的探索,使規劃更符合現實需求。近日,北京成立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市委書記劉淇強調,要調整功能核心區“道路紅線”,這意味著使用了50多年的道路寬度規劃將調整,北京的一些文物將不會因為在道路紅線範圍內而被拆除。

  “道路紅線”50年未變

  原北京市規劃院規劃設計所副所長楊振華得知北京成立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後,長長出了一口氣。北京道路紅線規劃和舊城保護之間的矛盾,一直像塊大大的石頭,壓在這位老專家的胸口上,讓他放不下心,喘不上氣。

  楊振華1999年就開始關注道路紅線規劃與北京舊城保護之間的矛盾,他解釋,“道路紅線”是一個城市規劃的專業詞語,就是道路規劃寬度的兩沿,裏麵包括機動車道、綠化帶、非機動車道等等,紅線間的距離就是這條路規劃中的最大寬度,城市在規劃發展擴建道路時,以其為標準。而這個標準,是1955年由前蘇聯專家來華幫助編制的,除了1992年進行了微小補充外,整體框架50多年未曾改變。

  “道路紅線”影響文保

  楊振華説,按照相關規劃,將舊城道路紅線圖與目前北京道路進行比對可發現,二環內被劃出了十余條寬度在60至80米的主幹道,這意味著如果按此規劃進行拓建,平安大街將再擴寬20至30米,段祺瑞府不再完整……不僅北京舊城將失去一批古建文物,舊城風貌也會蕩然無存。

  具體來説,例如阜成門內大街,按道路紅線規劃寬度60米,正好把白塔寺、歷代帝王廟、廣濟寺等市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大門都要拆掉,最嚴重的是廣濟寺山門要拆掉,並後退17米方能符合“紅線”規劃的要求。

  在楊振華看來,這些都是“懸案”,雖然文物保護單位輕易無法拆除,但它畢竟是在紅線內,沒有明確的説法到底是拓還是不拓,“為什麼不能按照現實的要求,將舊城內的道路紅線系統研究一下然後修正呢?”

  核心區道路紅線將調整

  北京上月由市委書記劉淇挂帥成立了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後,讓改變“道路紅線”規劃變得清晰起來。

  該委員會不僅由劉淇等主要領導任主任,還成立了由舊城保護、城市規劃、非物質文化遺産等方面的專家組成的專家顧問組,鄭孝燮、吳良鏞、羅哲文、徐蘋芳、舒乙等17位德高望重的專家均在列。

  劉淇明確強調,要“統籌解決好城市交通擁堵等問題”。特別提出“功能核心區的‘道路紅線’需按照現有衚同肌理、街道走向等進行重新完善、科學規劃。”北京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負責人介紹,目前北京市在修路時都會考慮與文保單位的衝突,雖然交通還是強調系統性比較好,但基本上還是以文物保護為主。

  >>對話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徐蘋芳

  舊城不會再出現大拆大建

  記者:您認為如果按照“道路紅線”規劃進行拆建,是否可以解決北京的交通擁堵?

  徐蘋芳:從來沒聽説擴寬馬路可以緩解交通擁堵的。老北京城是現代化城市中的舊城,緩解擁堵不見得非通過拆房拓路實現,可以通過密集路網、加強管理、發達的地下軌道交通來疏導。但是北京城區內地鐵也不宜過密,整個地下都掏空了也不行。

  記者:目前,“道路紅線”規劃是否已經開始著手調整?

  徐蘋芳:紅線肯定要修改。目前北京從上到下都有了這個共識,可以肯定地説,北京舊城不會再出現大拆大建的情況。具體工作暫時還未開始,但是肯定不會太久。

  記者:您認為解決舊城交通問題如何操作比較可行?

  徐蘋芳:這個很簡單,保持現狀不動就可以。當然,這也是一個比較複雜的交通管理問題,還要具體到哪個地區怎麼辦,哪條路怎麼辦。是限時通行,還是增加單行線?相信交通部門有自己的研究解決之道。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孫乾 周宇 鄧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