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廣東省 >

廣東蕉嶺推村官監督制 推行者稱蕉嶺模式被誇大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5日 04: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0月13日,蕉嶺縣芳心村村民戴遠廣展示選舉理財小組的第三次投票結果。記錄顯示三個小組長未當選,後來“被加入”。本報記者 楊萬國 攝

  核心提示

  隨著農村土地、森林等生産要素的市場價值越來越高,基層腐敗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缺乏監督的農村自治,成為“村官自治”。在高發的腐敗案中,村官腐敗被認為已“不遜高官”。

  在此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對鄉村治理展開嘗試,希望通過建立監督組織,加強農民民主能力,遏制村官腐敗,實現鄉村善治。

  本報記者近日探訪了正在進行試驗的廣東蕉嶺和浙江武義,尋求其民主監督的借鑒意義。

  在廣東蕉嶺縣,名為村民監事會的組織在2007年開始建立,經過三年艱難發展,在今年6月通過政府強令全縣推行。

  記者調查發現,村民監事會遭到村官普遍抵制。雖形式上已推行,但普遍存在由村民小組長監督村主任的尷尬局面,監督的形式大於內容。離監督村務的目標,尚任重道遠。

  數日前,紀委書記盧堯生接到一個匿名短信,舉報村裏3名主要幹部私分上級撥款。

  短信署名,“監事會成員”。

  盧堯生是廣東梅州市蕉嶺縣紀委書記。

  他當即指示鎮紀委展開調查。結果屬實,紀委對該村三名村幹部進行退款、批評教育處理。

  與此對應的故事是,幾年前該縣有村幹部3人攜帶公章到縣裏找部門爭取資金支持,一齣門三人就把錢分掉了。

  在盧堯生看來,這是成立村務監事會後的一個進步。

  2007年,廣東蕉嶺縣新任紀委書記盧堯生在芳心村建立了一個叫“村務監事會”的村民組織。

  今年10月17日,談起正在進行的改革,盧堯生的神情夾雜著焦慮、不安和希望。一如試驗了3年的村務監事會。

  蕉嶺村務監事會受到廣泛關注,被稱為農村民主監督的“蕉嶺模式”。

  不過,它在蕉嶺的推行遭到村幹部普遍抵制。直到今年6月,廣東省紀委領導明確肯定後,蕉嶺縣委縣政府通過文件強令全縣推行。

  在基層複雜的權、利與法的博弈江湖中,蕉嶺試驗能否名符其實,尚待檢驗。

  被拔高的“蕉嶺模式”

  一位專家認為,對蕉嶺模式熱情拔高,不過證明基層政治類改革嘗試的日益稀缺

  “我們只是想低調試驗,沒有想到被外界誇得那麼高,我們覺得都有點誇大了”。10月17日,蕉嶺縣紀委黨風室主任劉均平想為“蕉嶺模式”降降火。

  劉均平是蕉嶺村務監事會制度的具體推行者。

  他介紹,監事會由村民代表會議民主推薦産生,由本村的老黨員、老幹部、縣鎮人大代表等老模範組成(簡稱“三老”)。村幹部及其配偶、直系親屬和村財務人員不能進入監事會。

  在學術領域,“蕉嶺模式”被認為解決了農民民主監督的幾大難點:

  監事會成員由縣、鎮紀委“撐腰”並指導培訓,解決了村民想監督但不敢監督、不知怎麼監督的難題;

  其次,“三老”在農村有一定威信,這些人普遍有責任心和公益心,敢於監督,能把監督落到實處;

  再次,監事會對村務管理進行事前、事中、事後的全面監督。監督的內容包括村務公開、財務收支、重大事項、政策落實、意見處理等,為村莊構建了一套防腐監督機制。

  媒體報道認為蕉嶺模式“復活了鄉紳力量,實現農村三權分立”,還有媒體稱其“搭建了新型民主監督平臺”、“探索了基層權力制衡格局”。

  2009年11月,第五屆“南方農村報中國農村發展論壇”選擇在蕉嶺召開。“蕉嶺模式”被與會專家肯定。

  甚至有媒體報道,蕉嶺模式還帶來農村信訪量明顯減少。

  對於信訪減少一説,劉均平未予證實。

  “這只是我們的理想期待,實際還有很多困難。”劉均平坦言。

  他認為,信訪量下降與否很難統計,而且各類信訪成因複雜,很難説因一種監督制度推行,就立竿見影。“如果能全省推廣,真真實實搞下去,經過一定時間,全省範圍內的信訪量下降是一定的。”

  在一位不願具名的專家看來,對蕉嶺模式的熱情拔高,不過證明了我國基層政治類改革嘗試的日益稀缺。

  事實上,村務監事會在蕉嶺縣內的推廣,依然遭遇重重阻力。

  艱難“推銷”監督

  一名村主任聽説要搞監事會監督他,大嚷道:“我村裏的錢,我決定,要跟他們商量?”

  2006年,蕉嶺縣分管農業的時任常務副縣長盧堯生調任縣紀委書記。這一年,中央下發文件要求農村加強黨風廉政建設。

  “我們兩人對農村工作都比較熟,但是在紀委工作方面 是生手。”劉均平介紹,他們考察發現,蕉嶺的農村廉政建設“相比非常落後”。

  芳心村——一個省市領導挂點的明星村,被選擇進行試點。一口氣在該村建立了12套制度,包括《財務支出審批制度》、《印章使用管理制度》和《重大事項議事制度》等。

  運行了3個多月後,發現一大堆制度成了擺設。“如果沒有人監督,這些制度村委會不實行,誰知道?”

  劉均平説,全縣97個村,紀委不可能一一監督,而普通農民不敢監督。“必須搞個機構,由紀委撐腰,讓農民依託機構,才敢於監督。”

  2007年,村務監事會率先在芳心村建立。

  “多一個平臺,就多一套人馬,更多人支持我的工作。”10月13日,芳心村支書謝建祥稱,他當時支持成立監事會。

  劉均平介紹,芳心村監事會成立後,在其他村推廣時,遭到普遍抵制。

  “一個一個地談判。”劉均平説,阻撓者都是村裏一把手。在蕉嶺縣,大多數村的支書和主任一肩挑。“根據村民自治制度,我們無法繞開村幹部。村主任不同意,就不可能建立”。

  劉均平説,有一次他找廣福鎮一個村主任商議。這個村主任聽説要搞個監事會監督他,“噌”地站起來,大嚷道:“我村裏的錢,我決定,要跟他們商量?”

  “他腦袋裏壓根就沒有民主,監督這些概念。”劉均平説,這樣的村官不在少數。

  在那些集體收入多或資源處置權力很大的村,比如有徵地項目,有山林礦産的村,村務監事會遭到更明顯抵制。

  一直到2008年底,全縣只有10個村建立起來。

  “村主任並不怕上面的領導。他們也是一方諸侯,現在維穩壓力大,解決信訪維穩問題,都要依靠村主任。而且很多村主任是人大代表,縣裏領導也怕他們的選票”。劉均平説。

  為了説服村主任,縣紀委組織村幹部到芳心村考察。紀委書記盧堯生也親自上陣,“一個村一個村苦口婆心做工作”。

  到2009年中,終於有20多個村建起監事會。

  盧堯生坦承,推行這項制度,一開始也遭到縣裏一些幹部的冷言冷語。“我們壓力很大”。

  今年6月,廣東省紀委常委姜斌到蕉嶺考察,肯定了村務監事會“具有借鑒意義,值得總結推廣”。

  隨後,蕉嶺縣委縣政府發佈文件,要求全縣97個行政村全部推廣。

  劉均平介紹,到7月底,全縣94個村建立了村務監事會,還有3個“問題村”依舊未建立。

  本報記者 楊萬國 廣東蕉嶺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