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法治圖文 >

山東濟南政府開門納諫 官員坦言直面群眾有壓力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2日 10: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齊魯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1月20日,濟南市“我為《政府工作報告》建言獻策”活動正式拉開大幕,這已是該活動連續第四年舉辦了。

  2007年,濟南市政府首次“開門”納諫,當年,《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收到建議8000條,此後幾年,隨著媒體的廣泛參與,“開門”納諫的影響力迅速擴大,收集到的意見建議數量逐年遞增,2008年為1.4萬餘條,2009年達到1.8萬條。與此同時,有關統計數字顯示,200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吸納了1600余條意見建議,2010年吸納了1200條。

  雖然提出意見或建議沒有任何報酬,但公眾的參與熱情非常高,不少意見建議並不是簡單的三言兩語,而是通過深思熟慮乃至細緻地走訪調查後提出的,有的甚至是厚厚的幾十頁,圖文並茂。不少可行性極高的意見建議讓《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人士拍案叫絕。

  毋庸置疑的是,政府“開門”納諫促進了“草根”民意的覺醒,而且,這種覺醒很迅速,也很給力。

  “建議狂人”每年都提提自己的看法

  11月19日,就在濟南市“我為《政府工作報告》建言獻策”活動開展的前一天,經過幾個月的醞釀,在省城一家培訓機構工作的市民權威完成了一篇5000多字的文章,並將其鄭重地遞交給了媒體。不久後,這篇探討省城交通問題的文章將被放到《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的桌面上,或許這些建議中的部分內容會出現在明年兩會期間市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權威給政府提建議,是從2007年開始的。那年,濟南市政府首次“開門”納諫,這讓權威很高興。“要知道在那之前給政府提建議的渠道很少,政府能從被動接受建議到主動‘邀請’市民,感覺非常好。”從那年起,權威成了“建議狂人”,每年都要提提自己的看法。

  “以前,《政府工作報告》是在一定範圍內調度各縣(市)區和部門的基礎上起草的。”濟南市政府秘書長許強説。“作為政府的年度‘施政綱領’,《政府工作報告》應該符合老百姓的意願,應該面向社會聽取更多意見。”回想起濟南市做出“開門”納諫決定時的初衷,濟南市政府副秘書長邢建亞記憶猶新。

  2007年底,濟南市政府首次向社會敞開“大門”納諫,無意間在全國開了先河。那一年,《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收到建議8000條,“這麼多的建議,有點出乎預料。”一位參與起草工作的政府工作人員表示。此後幾年,隨著媒體的廣泛參與,“開門”納諫的影響力迅速擴大,2008年,意見建議數量升至1.4萬餘條,2009年達到1.8萬條。

  “活動沒有任何報酬,沒想到大家會這麼熱情,看著這些沉甸甸的建議,常常會很感動。”這位工作人員感慨地説,這些建議包羅萬象,從交通到教育,從保泉到城市規劃,有些是經過深入調查提出的,有的則是簡單的三言兩語,“不過,正是這些深一腳淺一腳的建議匯集起來,才能看出整個民意的走向。”

  每年收到這麼多意見和建議,有多少被採納了?又是以怎樣的方式被採納的?濟南市政府研究室的統計數字顯示,200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吸納了10個方面1600余條意見建議,2010年吸納了1200條。

  邢建亞介紹説,每年面對大量的建議,起草組都要仔細整理,將具有可行性的內容歸納寫入報告,但並不僅僅局限於此。2009年12月,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建國在對建言獻策活動所做的批示中指出,對一些有條件解決的具體問題,有關部門要落實解決;暫時不能解決的,要列入部門年度計劃,研究措施,承諾時限;對關係長遠發展的建議,要深入調查研究,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政府官員坦言直面群眾有壓力

  11月2日,家住營市西街4號院一層的黃雲芝第二次撥通了12345,這是個感謝電話。六天前,由於化糞池外溢,黃雲芝家的馬桶內溢滿了污水。“我已經67歲了,一個人住。”黃雲芝所在的宿舍樓原來是單位宿舍,沒有物業,一位鄰居告訴她,可以打12345試試。黃雲芝第一次撥通了市民服務熱線,不久後,幾名工人來到她家所在的院子裏,把化糞池清了。

  “真的有點想不到。”作為一名普通市民,王先慶近來發現,媒體上出現的官員形象除了視察、開會外,還有接熱線和現場辦公,這讓他覺得很新鮮,“尤其是一些和市民關係密切的政府部門,形象轉變得更大。”

  濟南市政府大院內西側有棟小樓,這座樓雖不起眼,卻把城市的600余萬人與政府緊緊連在了一起。這是12345市民服務熱線所在地,他們每天要受理的來電數量平均達到2700余件。統計數字顯示,目前已有30多個縣(市)區及市直部門領導到12345接過熱線。除了12345,媒體也在有意搭建政府與市民溝通的平臺,僅僅是本報,今年就先後請來了公安、教育、城管、公交、民政等多個部門一把手接聽熱線。通過本報96706熱線平臺,解決了一大批市民遇到的難題。

  其實,政府官員的轉變還體現在一些細節上:聘請專家做決策智囊團,小區整治請市民提意見,連灑水車播放啥音樂都通過媒體徵求意見……對於這些,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王佃利都看在眼裏。他非常欣慰政府的這些變化,“這些做法尊重了群眾的知情權、監督權、表達權和參與權,表明政府的公共決策更加民主科學。”

  政府官員頻頻走出辦公室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深意?“這是政府官員自信的體現。”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員坦言,媒體監督的力度正逐步加大,政府部門再想像以前那樣關起門、端著架子辦公已經不可能了,轉變思維、使決策透明化已是大勢所趨。

  “直接面對群眾,壓力是有的。”濟南市城管局局長宋永祥僅今年一年就接聽熱線十余次,他坦言,百姓對城管的印象不太好,有些人甚至存在偏見,直接接聽市民來電,要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通過接聽熱線,可以了解普通市民的需求,也可以更好地改進城管工作。

  “聽民意就是為了把錢花在刀刃上。”邢建亞説,有關部門在提出工作目標時,初衷是好的,但每項工作落實下來都要花錢,而政府財力又是有限的,所以有必要了解群眾最期望解決的問題在哪兒,把財力集中在這些方面給予解決。

  不過,也有不少市民擔心政府官員接熱線會變成走過場。一位曾向政府部門求助無果的市民表示,求助時得到的承諾很好,能看出工

  作人員很有誠意,但是具體到落實的時候,下邊還是會推來推去。“不能説他們不負責任,但問題就是解決不了,讓人心裏堵得慌。”這段經歷多少打擊了他的積極性,“體制上有問題,不是局長接幾個電話就能解決的。”

  市民來電中投訴減少建議增加

  權威這次提的建議與交通有關。為了把問題分析得更透徹,他從幾個月前就開始琢磨,並查閱了大量專業期刊,僅寫成稿就花了近百個小時。在這篇名為《濟南城市交通問題的分析與建議》的文章中,權威提出問題並進行了詳盡分析,甚至配上了示意圖。“查閱材料的過程,加深了我對濟南的了解,同時也增進了對這座城市的感情,更願意為她貢獻一分力量。”

  有同樣感受的,不僅是權威。

  經過這幾年的觀察,濟南市政府副秘書長邢建亞發現,市民所提的建議越來越理性、

  客觀、具有建設性。“2007年剛開始的那年,大部分人反映的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比如自家的水電、小區管網維修等等。”而到了2008、2009年時,參與的主體從普通市民擴大到機關單位工作人員,甚至是官員,對整個城市建設的理性建議明顯增多。

  “有些人提的建議非常有見地,一看就很有研究。”曾多次參加《政府工作報告》起草工作的工作人員説,有些市民的建議有理有據,充滿了智慧,有的甚至長達數十頁,“讀起來是件很快樂的事情。”看到共鳴處,他們還會興奮地拍桌子叫好。

  “這是種進步,説明市民的責任感和歸屬感在活動中逐步增強,也帶動了整個社會的風氣。”一位官員表示。在12345接到的市民來電中,也出現了類似的軌跡。初期統計顯示,向12345反映的市民訴求中,有20%為投訴、30%為諮詢、10%為建議、40%為求助,而如今,投訴類來電降至10%,建議類則增加至30%。

  對此,從12345一開通就在這兒工作的姜維深有體會,市民從最初不理解到現在支持政府工作,從開始關心雞毛蒜皮的小事,到現在關心城市發展。“雖然我們的工作量在加大,但工作更好幹了。”

  同樣被改變的,還有政府部門。

  “這樣的監督對機關民警是一種挑戰,對基層民警來説轉變是最大的。”濟南市公安局副局長徐春華説,基層民警與老百姓接觸最多,通過接聽熱線等形式“開門”辦公,能夠讓他們切切實實感受到為民服務的重要性。

  11月18日,濟南市民政局局長張蘇華做客本報時也曾表示,民政工作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不少市民的來電讓她很有觸動,也很受啟發,這將為下一步部署工作提供參考。

  “原來工作幹得好不好,很大一部分是通過內部途徑進行評判,現在不一樣了,群眾反映出問題來,從側面説明我們工作做得不到位,這無形中就是種壓力,讓我們不敢懈怠。”一位不願具名的官員表示。

  百姓需要24小時不下班的政府

  “社會進步要靠政府推動,更要靠普通百姓參與。”這是很多政府官員的共識。不過,個別部門沒有邁出第一步,仍停留在“羞羞答答”的狀態,很多老百姓進門都難,更別説與領導面對面。“也不排除個別部門存在態度不端正、缺乏反饋機制、市民參與渠道過於單一等問題。”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王佃利分析。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幾年下來,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姿態更加開放,工作也更加透明,“開門”納諫的形式也越發成熟,從最初單純參考市民建議,到現在邊納諫邊辦理,並將建立“開門寫報告”的長效機制列入年度考核目標。濟南市政府秘書長許強在一次記者座談會上曾表示,濟南正考慮在此基礎上將“開門”寫報告常態化、規範化,形成固定機制。

  對於“開門”辦公的開放姿態,專家也都給予了積極評價,“儘管從學術上講,這些形式取得的效果還需要評估,但是政府能夠改變過去關起門辦公的習慣,勇敢地邁出這一步,值得肯定。”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研究行政管理方向的樓蘇萍表示。

  “‘開門’寫報告、接熱線,這些活動雖好,但畢竟有階段性,老百姓需要辦的事情太多了,我們要打造24小時不下班的政府,就要把‘開門’辦公的形式延伸開,現在我們一直在探索‘開門’搞調研,‘開門’寫講話。”濟南市政府副秘書長邢建亞説。

  “開門寫報告、局長接熱線都只是一種手段。”樓蘇萍説,政府做這些事情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問計於民、傾聽民意、體察民情、了解民需、吸納民智,是政府執政理念的一種回歸,期望有更多的機關和政府部門能把“門”打開,給民意以應有的理解和尊重。

  “建議濟南設立市長接待日,讓市長聽聽我們的心聲。”

  “希望有更多的部門加入到開放的行列中來,經常召集市民進行座談,一些重大問題能讓市民聽證、論證。”

  “‘開門’辦公的形式很不錯,關鍵看政府部門怎麼落實,希望市民反映的問題能夠被立即處理,不能及時處理的,得向市民講明白。”……

  對於未來,和絕大部分市民一樣,權威有許多美好期待———期待有一天,官員們都已習慣“開門”辦公,政府請市民出主意也不再是新聞,那時給政府提建議會更帶勁兒。